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是被标上了“特产食品”的标志。有人说那不是传统食品吗?不错,珠三角的确有吃“禾花雀”的传统,但历史上由于保鲜、运输、物流等没有今天这么发达,自然繁育还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一个区域性的物种再强大也架不住超区域的需求。如果不立法保护起来,继续的为了利益贪婪而杀戮的话,灭绝就在眼前。
禾花雀,学名,北方叫洛铁被,立夏前后来,小满后走,公肚黄,被黑向生铁一样然色,母肚淡黄,背淡黑,公唱的好听时间长,母教声小,不好养皮气大,三,四天不吃食,八几年就很少见,现在已经见不到,现在农村很多物种已经灭绝了,生态发生大的变化,不知下一个是什么物种灭决,照这样下去,人也能在化石中能见到,保护环境,不是喊几声口号,社会进步,不应牺牲原生态为代价,是什么最后把人类送进坟坑,不是自然,也不是老天,是我们自己。
这玩意儿吃是吃不绝的,关健是它的食物来源在减少(比如现在草是种植的,不结籽)。最大危害是农药(虫子没有了)。现在还看得见蚂蚱之类的昆虫吗!?看得见青蛙吗?那去了!请那些专家不要转移大家的视线,这些生态是你们给造成的恶果,不可能是人们吃了几只鸟。 江河里如果不修水电站,不建化工厂,不往河里排污水,鱼怎么会绝种?这比电鱼毒鱼更绝!
以前这种鸟在我们这(东北)春天常见,那时迁徙的这种鸟群太多了,一棵树的树枝都能压弯,树上还没有树叶呢,全是鸟。随便抛个石子都能砸中,现在很少看到了。也许是农药的使用,就连虫子,蜻蜓,蝴蝶,麻雀,青蛙也少多了。
都不知道这豆丁大小的鸟有什么好吃的,农村有点钱的家里办酒席都少不了油炸禾花雀,现在不让吃了就说是杂雀掩耳盗铃,还有水鸭水鸡锦鸡斑鸠野鹤,偷猎候鸟的人真是缺德,现在肉食那么丰富,鸡鸭鹅鱼牛羊猪狗的,非要吃野生动物。
吃了几千年都没灭绝,主要是它的生存环境被人类搞开发破坏了,广东是它重要觅食地区可稻田已变成高楼大厦,开发区,现在都食东北米外省来东南亚各国的米,本地稻谷也象禾花雀一样快灭绝了,能怪谁?首先这种鸟的迁徙目的地,最北是东南亚地区,最北大约是北纬28°左右,而欧洲大陆最南边,是北纬36°,显然它不会待在欧洲大陆,然后,它在土耳其,阿拉伯半岛和巴基斯坦都是罕见迷鸟,它在迁徙中显然会避开高原和高山,以此数据为基础,就能画出这样的迁徙路线了。
其实我一直不太明白,禁止捕杀野生动物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为了生物链完整性?为了物种多样性?人也是地球物种的一员,生物天性也在不停地拓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总会有不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那一天,他们相对于人类毕竟是进化的太过缓慢了,人类活动对原始自然生物网的破坏可不可以理解成另一种重建呢?
这些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已经改变,苟延残喘的少数被人类圈养起来,逐渐丧失食物来源,这样的慢性死亡难道就是人类所能做的善良吗?如果想保护,给它们留出足够的自留地,退出来别干涉,否则的话,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就可称为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什么可后悔的,地球出现生命以来消亡的物种已经不计其数,对那些消亡的物种,只能说,“对不起,吾等生而为人”。
人之所以保护野生动物,其一是因为现有认识太过浅薄,不能充分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所以需要加以保护留待后代继续研究挖掘价值;其二是对某些物种灭绝后果的不可预期性恐惧,所以要尽可能维持现有物种状态,和平发展;从根底上讲,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是出于人类利益考虑的,谈不上道德高尚,而因为这个根底上的自私属性,保护起来慢慢利用的效率经常要让位于短平快的利益效率,譬如建青藏铁路会阻断藏羚羊的迁徙路线,所以设计方在方案里加了几个桥洞供动物通过,有没有用不知道,但人类是万万不可能因为保护野生动物而放弃建铁路的。以上,保护野生动物在人类群体言论里会有一定市场,但永远不会是主流,因为保护的初衷就是自私的。
这样说吧,群众把禾花雀从无危吃到濒危,土豪把禾花雀从濒危吃到极危。20多年前,广州卖的炸禾花雀,一块钱一只。一个小店,大盘子,上面全是山一样炸雀。还有打火锅,一盘一盘禾花雀上来,全是光溜溜的鸟儿。有些人,明明就是吃到灭绝的,你没吃只代表你自己,不代表其他群众没吃。事实就是事实,很多广东人爱吃果子狸,穿山甲,鱼翅,蟛鱼腮,全都吃到濒危了,有什么好否认的。不谈吃的,只说壮阳。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男的三十微软,四十松下。就是一夫妻,随着年龄增长,夫妻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老婆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老公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甚至是老公已经负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就使得一部分夫妻要在这方面消费。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号召除四害,麻雀彼消灭得差不多了!禾花雀的命运也差不多了。老广包括香港人一到冬天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也(东西)特别喜欢!唉!小小禾花雀,你能躲过这残酷的冬天吗?耕地大面积流失,化学农药过量使用。这两点才是导致濒危的主因吧。以前不用走远,城郊就是耕地水田。现在走再远都很少了,基本都荒废没人种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没有了,怎么繁殖?
特别无奈的是身边有家长和同辈的人根本不在乎野生动物保护,对他们来说能在饭局上跟领导和朋友拉近关系比什么物种灭绝要重要太多了。教训我中国社会就这样,人际关系最重要,该抽烟喝酒就得抽,吃某些珍惜的野生动物有档次有品味,至于物种灭绝是什么?他们根本不在乎。最后我只能跟他们说,现在别吃太狠了,吃灭绝了以后你们儿孙就吃不到了。这是他们唯一听得懂也能接受的话。三观不合真的好无奈,明明都讲中文,天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完全不能交流。
广东在饮食文化中的野味入菜要剔除陋习,无论是营养还是养生来看,长三角的饮食都不会比珠三角的饮食效果更差!热衷吃野味,是一种陋习,要坚决加以纠正!禾花雀的确被当作壮阳物,同样命运的还有斑鸠。(当然斑鸠已经有饲养了。)斑鸠就是因为起错名,广东话鸠就是屌的意思。我纯正广东人,爱海鲜,但不好野味。广东虽是我家乡但我不惧于揭广东人的短。就在十年前我去某县,还见到不少人捕猫头鹰来卖,那村妇也告诉我可以壮阳。不过我也要申明一点,并非所有广东人都这样,所以别一竿子打下去。还有部分广西人也爱吃野味,所以也别只骂广东。
禾花雀,学名黄胸鹀,雀形目,雀科。体长约15厘米,形似麻雀。每年夏天,繁殖于西伯利亚一带,以及我国北部。迁徙时经华北、华南,抵我国华南及东南亚等地越冬。典型的河谷草甸鸟类,杂食性,主食植物种子和昆虫。繁殖期间以昆虫喂雏,1只禾花雀1年觅食的害虫等于5个农民1年灭虫数量的总和。禾花雀肌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它还有滋阴补肾、壮血健体之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禾花雀成为国家林业部首批公布的“三有”(有益、有经济价值、有科研价值)野生动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禾花雀被列入保护名录。2001年,禾花雀又被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禾花雀被人们称为“天上人参”。因此,近年来广东食禾花雀之风愈演愈烈,还在每年秋高气爽,金秋十月时举办禾花雀节;有人说,禾花雀多,吃掉些无妨,但事物的发展,是不依人的意愿的。一些人为了获取金钱,一些人、为了潢足食欲,处处张网以待,餐餐箸啖食,非法捕猎、出售禾花雀的案例明显增多,广东的鸟类资源遭受严重迫害。给这种可爱的候鸟带来了灭顶之灾,总有一天会将禾花雀斩尽杀绝的。同时,滥吃野生动物还会对野生动物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甚至引起生物链的崩溃,危及人类的生存!如果哪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问我们“禾花雀是什么?蛇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他们,怎么回答他们的话!鸟类专家、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高育仁研究员说:“目前麻雀在广东基本灭绝。几年前,在广东三水,一网还能抓到几千只禾花雀,现在一网下去,根本网不到几只了。”为此,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作为一种平衡生态的候鸟,禾花雀也列入保护名册。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该法规并未给禾花雀撑起一把有力的“保护伞”。还有广东省林业厅出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决定禁止举办禾花雀美食节,不能不说是个明智之举,功德无量。虽说不办禾花雀美食节不一定能制止吃禾花雀的习惯,但终究是进了一大步。禾花雀和麻雀一样,既啄食一部分稻粒,亦以虫蚁为食,是害虫的天敌,两相比较,是功大于过的,当在保护之列。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带动亲戚朋友,嘴下留情,不吃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谨防病从口入!做现代人,创现代城市,过现代生活,拯救我们日益充满危机的地球!若每个人是一片绿叶,挽起手来,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若每个人是一条小溪,汇集起来,就是奔腾的江河。让我们携起手来,拒食野生动物,善待生灵,守护人与动物共有家园,共同擎起一个洁净、美丽、无害的地球,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广东人食用野味的习惯由来已久,禾花雀被搬上餐桌也有悠久的历史。2001年禾花雀被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禾花雀的生存状况如何呢?禾花雀现状堪忧 尽管《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将近两个月,日前由广东省政协委员组成的“保护野生动物专题视察团”视察发现,餐馆、酒楼、食店悬挂的“野味”、“百雀馆”等招牌、广告依然举目可见,野生动物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广州新华网 2001年10月10日)近日,记者暗访了深圳东门海鲜市场,发现在那里活跃着一支庞大的野生动物贩卖大军。他们将“野味”卖给一些买动物放生的人或者卖给当地的酒楼做菜,从中牟取暴利。于从事的是“危险”行业,他们往往具有很高的警惕性,“货”也藏在极为隐蔽的地方,而且货源丰富,各类野生动物一般都能保持在一二十只。(深圳某网站)以上几年前的报道了,时至今日,禾花雀遭捕杀的新闻仍不断见诸报端,禾花雀的保护,该重拳出击了。保护禾花雀,保护生态!第一种:黄胸鹀看到这个名字,有些小伙伴会感到比较陌生,但是听到它的俗称后,你就不这么认为了,黄胸鹀俗称禾花雀,是欧亚大陆上常见的一种小型鸟类(原本)。早在20世纪以前,禾花雀在我国几乎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但是进入了21世纪以后,它先后经历了:近危、易危、濒危,最后到现在的极危,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而且从近危到极危,禾花雀仅用了13年(从04年到17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禾花雀与麻雀同属雀形目,不过禾花雀属于雀形目鹀科,而麻雀属于雀形目文鸟科,从体型上看,禾花雀体长在15厘米左右,跟麻雀有些相似,但比麻雀要大一些,最关键的是禾花雀的胸腹部羽毛均为黄色,因此从外观上看,禾花雀非常的漂亮。正是因为漂亮的外观,曾经的禾花雀被当成一种观赏性鸟类被广泛地捕捉。
当然,捕捉的禾花雀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禾花雀都被吃掉了。在我国禾花雀是一种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到了秋季,它们从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成群地飞向广东沿海地区越冬。正是因为成群和飞往广东沿海地区,让许多禾花雀命丧人口。关于禾花雀被吃,相信广东的小伙伴肯定有所耳闻,因为在整个的20世纪里,广东地区卖禾花雀的几乎是随处可见。
因此,禾花雀(黄胸鹀)是在我国最快从常见动物吃到极危的代表之一。当然禾花雀的大幅度减少,并不只是吃导致的,还有人工捕获当作观赏性鸟类,农药的使用以及栖息地的减少等多方面原因。
第二种:中华穿山甲
现存的穿山甲一共有8种,它们曾经广泛地分布于非洲和亚洲大陆上,但是截止到目前,8种穿山甲除了非洲的黑腹长尾和南非穿山甲是易危动物外,剩下的不是濒危就是极危。作为8种穿山甲中唯一一种在我国分布的中华穿山甲,它不出意外地成为了唯一一个极危物种。
从外观上看,中华穿山甲身披“铠甲”,从习性上看,它们生性胆小,擅长挖洞,最关键的是它们在遇到危险时,可以蜷缩成一个球,让许多食肉动物“束手无策”。那么,防御如此之强的穿山甲为什么成为了极危动物呢?
原因还是出在吃上。早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药典中,穿山甲的鳞片就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中药材,因此,从古代,人们就已经有捕杀穿山甲的习惯了。一只成年的中华穿山甲体长有90厘米左右,体重有6斤左右,即使拔掉了鳞片,肉也有不少。于是,人们吃穿山甲的习性就开始了。“前面剥皮,后面吃肉,一气呵成,杜绝浪费”,许多人就是这么对待穿山甲的。
即使到了现在,我们去网上搜索一下,铺天盖地的还是“穿山甲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每一斤几百上千元的价格,也让许多人看到了“商机”,就这样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人们的疯狂捕杀下,中华穿山甲成了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依然有人非法捕杀穿山甲,到了2014年,中华穿山甲就直接跳过了濒危,成为了极危动物。
第三种:加拉帕戈斯象龟
吃向来不是我国人的专属,在国外动物被吃成濒危或者灭绝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加拉帕戈斯象龟就是其中之一。在距南美大陆1000公里的太平洋上,有几个小岛共同组成了一个群岛,它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由于这些岛屿与世隔绝,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环境,而在整个生态中,最具代表性的物种无疑就是象龟了。
在整个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一共生活着9种12个亚种的象龟,它们都是加拉帕戈斯象龟属下的物种。据记载,在达尔文初登这个群岛时,象龟的数量还有几十万只。但是,随着航海时代的来临,在18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船只来到这里,他们同样也发现了数量众多、体型庞大且笨重的象龟,于是一场灭顶之灾来临了,在整个的18-19世纪中,只要来到群岛的人几乎没有人不捕杀象龟(据说象龟的肉质鲜美,所以,许多人大量的屠杀象龟作为补给)。正是在疯狂的捕杀下,象龟的数量越来越少,从之前的几十万只,递减到了一万只左右(9种象龟的总数量),甚至一些亚种被屠杀殆尽,比如“孤独的乔治”就是加拉帕戈斯象龟平塔岛亚种的最后一只个体,它死亡之后,平塔岛亚种灭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