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没关系的呢,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魅力,都是唯一的存在,不用那么在意外在别人的看法,每个人的处事方式都不一样,你又没有危害到谁,所以,只要你觉得是舒服自在的状态就好了,管那么多做什么。
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每个人都离不开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性格,使其内心更加丰盈,生活更加丰富,也会拥有更多的发展与机遇,因此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受人喜欢。
琪琪有一个4岁大的儿子,儿子在家活泼开朗,与熟悉的人交谈都是十分雀跃,但是外出一旦遇见生人,儿子就会害羞,害怕地躲在妈妈的身后,不敢直视陌生人,不敢打招呼,只会拽住妈妈的衣角一言不发。
琪琪对此很是担忧,毕竟孩子长大之后,步入校园,走向社会,离不开与人打交道,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孩子更容易地适应环境,拥有更好的发展,而儿子这边害羞腼腆可不行。
孩子见到生人就躲开,是因为害羞吗?其实未必,多半是陌生人焦虑症作祟,所谓的陌生人焦虑症,是孩子在面对陌生人,与之相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紧张与不安的情绪,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父母做好引导是关键。
父母不仅要照顾孩子的一饭一蔬,对于孩子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也要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对于孩子的教育要遵循温柔而坚定的原则,不可带有强迫性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一、孩子遇见陌生人就躲,这几个错误方法父母要避免
1.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人习惯给别人贴标签,也会被人贴标签,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拥有几个标签,而似乎也按照标签给的定义而活,
那是因为标签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人心理暗示,成年人有力量挣脱标签做自己,而对于力量薄弱的孩子则太难。
当孩子遇见陌生人就躲开时,对此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胆小”、“害羞”的标签,
孩子一旦被自己最为信任的父母定义,就会真的相信自己是胆小的孩子,从而做事都会畏畏缩缩。
2. 不要强迫孩子
有一个美丽的词汇叫做“顺其自然”,
三毛也曾经说过:“只要一切出于自然,不求深刻,只要简单”
,自然而然是最美的状态,如果是强制、被迫,事情则是另当别论。
当孩子遇见陌生人就躲开,父母不要强制性地逼迫孩子一定要出来跟陌生人打招呼,好像这才是好孩子的模样,
父母请允许孩子做自己,保有自我,一切行为处出于自愿,真的要培养孩子的性格,也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而不是强迫。
3. 不要在公众场合批评孩子
每个人都要面子,不止是成年人,孩子亦是如此,要面子,有自己的自尊,而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就只是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负面方面的,则是不分场合地点,张口就来,父母如此做法,对孩子危害重重。
当孩子遇见生人就躲,父母直接当着陌生人的面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公众场合受到批评的孩子,自信心受挫,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化解“陌生人焦虑症”?
1. 保持耐心
“拔苗助长”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个农夫为了稻苗可以尽快地成长,将所有的稻苗都拔高,这显然不符合自然的生长规律,结果可想而知,所有的稻苗都死了。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要犯了拔苗助长的错,
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保持耐心,当孩子遇见陌生人就躲开,父母要保持耐心,培养孩子与陌生人之间的熟悉感,慢慢引导。
2. 适当地给孩子鼓励
父母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犯错,越是说他,他越是屡教不改,批评孩子并不会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有的时候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而鼓励、表扬孩子、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反而会让他向好行为靠近。
对于孩子见到陌生人的反应,从第一次的躲开,到第二次的立在原地,即使是静默不语,也是一种进步,
父母要看到孩子好的方面,看到孩子的进步,从而让孩子越做越好。
3. 多带孩子走出去
有一个词语叫做“少见多怪”,见得多了,就成为自然了,孩子遇见陌生人会躲开,不敢打招呼,可能是人际交往接触面太窄了,
父母要多带孩子走出去,参加集体活动,多与人沟通交流,让习惯成为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从陌生到熟悉,有一个从0到1的过程
,成年人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何况是孩子,因此当孩子遇到陌生人,父母不要直接将孩子推出去让他打招呼,逼他面对不熟悉的人与事,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