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与父母的希望背道而驰,绝大部分的孩子,无法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稍有不顺,就会又哭又闹,甚至大发雷霆。情绪管理的失控让父母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
第一、心智发育不成熟
孩子还在不断地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无论是身体的生长,还是心智的成长。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还缺乏基本的能力,也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技巧。
从根本上而言,孩子还是一个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家伙。他们不会过多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或者环境的影响,只要他们觉得需要宣泄自己的情绪,就会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
相较于他们的理性思维而言,感性思维总是占据着上风,所以,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这是孩子本性的自然流露而已。
第二、表达还有障碍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十分欠缺,他们对于心中希望的东西,还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诉求。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需求,或者说需要一些复杂表达才能说清楚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词汇量的欠缺就容易造成词不达意,引起他人的误解。或者语法的明显错误,造成他人的困惑。这是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因此也就造成了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而造成情绪的失控。甚至会出现交流越多,意思表达越是混乱的状态,最终导致了精神上的急躁,只能用哭闹来宣泄。
第三、感到被忽视
孩子总是脆弱的,这是身体条件的限制所决定的,技能的不足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所以,他们经常需要得到父母的安慰和保护。
他们也会用各种方法去表达这种诉求,只是有些表达的方式相对隐晦,而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围着孩子转悠,当孩子感觉被忽视的时候,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降低。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很容易关不住情绪的闸门,让泪水喷涌而出。第一、正视孩子的需求
孩子对于生活的需求,其实非常简单,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一定要给予正面的回应,比如有时候,孩子找家长聊天,只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敷衍,千万不要因为忙于家务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只有及时的回应,才能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爱护,才能让孩子的心理产生足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他们也就不会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导致情绪失控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减少。
第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就不适当的方式表达需求和情绪的时候,家长首先还是要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表达,千万不要予以严厉的呵斥和指责。
这样,只会火上浇油,让孩子情绪更加恶劣。当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家长可以耐心地去询问孩子的需求,告知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然后针对孩子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难,告诉孩子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解决。
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护和关心,并且逐渐学会正确处置问题的方式方法,尽量减少耍脾气来达成目标的行为。第三、训练孩子管理自己
情绪管理,只是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一部分,这些技能的获得,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自我管理密切相关。所以,父母应当把孩子的情绪管理纳入自我管理这个大范围中去考量。
当孩子该自己吃饭的时候,就要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吃饭,然后就是根据孩子的能力,逐渐安排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自己穿衣、上厕所等等。
甚至可以帮着父母整理家务。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逐渐让孩子建立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情绪管理的控制打下基础。
第四、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孩子对于情绪的表达,其实都是随性而发,他们完全在乎自己内心的感受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以及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对此,父母应当从小对孩子进行情绪的认知教育,需要告诉孩子去了解不同的情绪产生的原因,各种情绪对于事情的解决的重要性。以此让孩子了解到,大哭大闹乱发脾气对于事情的解决。
第一,孩子哭可能是在发泄情绪。
哭泣是人类发泄自己情绪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小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因为疼痛、因为委屈需要发泄时,哭无疑是他想到的唯一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当孩子用哭来发泄情绪时,建议先不要干预,不要哄他。等孩子哭完以后,可以给孩子一个大的拥抱,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都在你身边。
第二,孩子哭可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小孩子的世界其实是单纯的。当他想要达到自己的某种小目的,而父母不同意时,他会通过哭来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饭前要吃零食,不吃就哭,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员,他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家人的底线。这种情况不能迁就,否则孩子会没有规则的意识,而且以后做决定会依据别人的反应,失去自我。
比如,想要某个玩具,父母不同意,他可能一下子就会哭出来,不需要提前演练,这就是孩子。当孩子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合理的目的而哭泣时,建议父母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来解决。当孩子的目的合理时,可以等孩子停止哭泣时,和孩子商量着解决。
第三,孩子哭可能是遗传妈妈。
这个在我身上感觉体现的淋漓尽致。我怀孕那会特别敏感,特别爱哭。现在我女儿也是这样,动不动就哭。爱哭的孩子缺爱,没有安全感,想用哭声引起家人的注意。寻求安全感,需求爱,另外身体方面脾胃较弱,脾不好的孩子也容易伤心哭泣,所以家人要多关注孩子,爱孩子,护脾也重要,尽量不让孩子哭,每哭一次就伤一次脾,脾胃相通,脾不好会导致胃不好,引起食欲不振。多培养孩子的情志,多些兴趣爱好。
婴儿爱哭闹有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因素与环境以及饮食有关,而病理性原因常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维生素D缺乏等。1.生理性因素。如果婴儿所处的环境过于嘈杂,光线过暗以及长时间饥饿,或排便、排尿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都会发生爱哭闹的现象。
2.病理性因素。
(1)上呼吸道感染。婴儿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差,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感染而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其病情可造成婴儿出现鼻塞、流鼻涕、发热等不适症状,从而引起婴儿爱哭闹。
(2)维生素D缺乏。如果长时间日光照射不足造成婴儿缺乏维生素D,容易引起缺钙,因血液中的钙元素不足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而造成宝宝出现容易哭闹、烦躁以及多汗等症状。
宝宝爱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生理性,比如宝宝饿了、渴了,还有尿片湿了,衣服穿得过多、过少,或者身上有点痒,都会出现哭闹。家长要进行检查,给予及时的纠正。
第二、宝宝在疾病状态下,比如感冒、发烧、肠胃不舒服,或者起了湿疹,也会出现哭闹。这是疾病的状态下,要及时给予纠正,或者到医院积极的治疗。
第三、宝宝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而哭闹,常常是因为爸爸妈妈和他的互动比较少,没有语言和眼神的交流。父母一定要注意多陪宝宝,即使是听不懂,也要多和他讲话。
第四、宝宝因为缺乏维生素D、钙,会出现哭闹。这种情况要及时补充鱼肝油或维生素D,同时保证补点维生素、钙,多到户外活动,哭闹症状就会缓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