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活细胞不靠通透性从外界摄取液态物质的现象。某种细胞(如变形虫)当被放入蛋白质溶液或稀盐溶液时,移动运动则立即停止,并从细胞表面形成许多伪足。继而从这些伪足的前端形成面向细胞内的凹陷,凹陷前端进一步缢缩断离而形成小泡(胞饮液泡)。通常这些小泡与溶酶体融合在一起,将内容物消化后,摄入细胞质内。对变形虫胞饮作用的诱导物质为蛋白质、碱性染料和阳离子。碳水化合物或核酸本身并不是胞饮作用的诱导物,但若与蛋白质等共存时可一起被摄入。胞饮作用是细胞摄取物质的方法,其机理本质上与吞噬作用相同(参见内胞饮)。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发展,现已知道胞饮作用并不仅限于变形虫及动物培养细胞等游离细胞,也广泛地见于动物组织细胞。例如,在构成毛细管壁的上皮细胞中,可见有直径约60纳米的小泡存在于靠近细胞的内腔侧及基部侧的细胞膜部分,以及内部的细胞质中。由此可见,在细胞一侧的由胞饮作用所生成的小泡与对侧的细胞膜融合(参见外胞饮),在血液与组织液之间通过毛细管壁可进行物质的输送。这种在电子显微镜水平所见到的胞饮作用特称为微胞饮作用
吞噬作用
又称胞吃作用(cellular eating)。吞入物通常是较大的颗粒, 如微生物或较大的细胞残片形成的囊泡叫吞噬体, 直径一般大于250nm。吞噬作用只限于几种特殊的细胞类型,如变形虫(Amoebae)和一些单细胞的真核生物通过吞噬作用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
在大多数高等动物细胞中, 吞噬作用是一种保护措施而非摄食的手段。高等动物具有一些特化的吞噬细胞, 包括巨噬细胞(macrophages)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它们通过吞噬菌体摄取和消灭感染的细菌、病毒以及损伤的细胞、衰老的红细胞等。
吞噬作用形成的内吞泡叫吞噬体。吞噬是一种需要信号触发的过程。被吞噬的颗粒必须同吞噬细胞的表面结合, 但并不是能结合的颗粒都能够被吞噬。吞噬细胞表面有特化的受体, 被激活的受体向细胞内传递吞噬信号。
分泌
分泌 (secretion)细胞从血液或其他细胞外液中摄取原料,在细胞内合成某些物质并将其释放出细胞的过程。分泌方式可分为两大类:①分泌物经导管排入与外界相通的体腔内或体表叫外分泌,如唾液腺将唾液排入口腔,胃腺将胃液排入胃腔以及汗腺将汗液排至皮肤表面等。②细胞将其分泌物仅释放到血液或细胞外液叫内分泌,各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入血液就是内分泌。细胞释放的分泌物,有些在体内发挥生理作用(如消化液消化食物,激素起体液调节某些组织器官活动的作用),另一些分泌物则作为代谢产物或体内多余的物质而排出体外(如汗液中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分泌是细胞主动作功的耗能过程,细胞内的一些微细结构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这种活动。
分泌与胞吐作用有密切关系,分泌物最终是以细胞吐出的方式离开细胞的。胞吞作用就是当细胞外的某种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时,这部分膜就连同附着的物质和细胞外液一起内陷,胞外物质就这样被吞入细胞,并被包围在小泡里,最后形成一个游离的小泡。胞吐作用的过程恰恰相反,细胞内装有某种物质的小泡或颗粒,在一定的条件下(如神经冲动的到达和Ca2+内流等)逐渐向细胞膜移动,并与之接触和融合,接触点部位的膜进而裂开,将小泡的内含物排到细胞外。根据“膜再循环”的学说,小泡膜最后还可以展平,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以便再进行新的胞吞过程。胞吐和胞吞作用可能是交替进行的两个过程。
外排作用
亦称外吐作用,指细胞内物质通过形成小泡从细胞内部逐渐转移到细胞膜附近,与质膜融合而把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如分泌蛋白颗粒的排出。外排作用需要ATP提供能量。
LZ是要问内分泌腺还是问外分泌腺?如果是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将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泄出去,简单就是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由导管送出
如果是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无导管,其分泌物可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里,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就是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即激素)进入血液中
而内分泌系统就是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的系统
如: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
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
分泌胰岛液
组织是向一定功能方向分化的细胞群体,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根据组织的一些共同结构和功能特点,可把人体的组织分为四类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
由密集排列的细胞组成,细胞间质极少,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一)被覆上皮
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并衬贴于体内有腔器官腔面,它包括单层上皮、复层上皮。
1.单层上皮 单层上皮又有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
2.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这种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是最厚的一种上皮,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耐摩擦,可防止异物侵入,并有很强的修复能力。
复层扁平上皮又分为角化与未角化两种:
①角化复层扁平上皮。位于皮肤表面,浅层细胞中已无细胞核,胞质中充满一种硬蛋白(角蛋白)已是干燥的死细胞,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及保温能力。
②末角化复层扁平上皮:位于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
(2)复层柱状上皮:位于睑结膜、男性尿道等腔面。
(3)变移上皮:位于膀胱、输尿管等腔面。
(二)腺上皮
腺上皮是一种专门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器官称分泌腺。
1.分类 腺上皮包括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种。
(1)外分泌腺:导管通到器官腔面或身体表面,分泌物经导管排出。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经血液和淋巴输送。
2.排出方式
(1)全泌腺:分泌物充满整个细胞,细胞最后死亡解体,整个细胞连同分泌物一起排出,如皮脂腺。
(2)顶浆分泌:细胞顶部的分泌物渐向表面凸出成泡状,最后连同外包的细胞膜与细胞分离而脱落。细胞顶部胞膜也随即封闭,细胞质井无丢失。乳腺和部分汗腺属于此型。
(3)局浆分泌:顶部分泌颗粒以出胞方式将分泌物排出或分泌物直接透过顶部胞膜而排出,如唾液腺、胰腺等。
结缔组织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包括均质状态的基质和细丝状的纤维。
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骨、血液、淋巴及骨髓。
(一)固有结缔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蜂窝组织,其特点是细胞和基质较多,纤维含量少且分布疏松。
(1)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网状纤维。
①胶原纤维:又称白纤维,由胶原蛋白组成,韧性大,抗拉力强,但弹性差。
②弹性纤维:又称黄纤维,由弹性蛋白组成,具有弹性。
③网状纤维:分布于毛细血管周围。
(2)基质:为一种没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均质性物质,具有较大的粘稠性。
(3)细胞:包括多种细胞: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与过敏反应有关;白细胞。
2.致密结缔组织 组成成分与疏松结缔组织基本相同,其中胶原纤维较粗大,数量多,排列紧密,互相交织排列;细胞种类和数目则较少,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致密结缔组织分布于皮肤真皮、器官被膜、肌腱等。
3.弹性组织 主要分布于动脉壁、韧带等处。
4.脂肪组织 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被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许多小叶,又分成黄色和棕色两种。
(1)黄色脂肪组织:分布于皮下、肠系膜、网膜等处,呈单泡状。具有储存脂肪,保持体温,提供热能的功能。
(2)棕色脂肪组织: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呈多泡状,分布于肩胛间区、腋窝等处,新生儿含量较多,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大量的热量。
5.网状组织 分布于骨髓、淋巴结、脾、淋巴组织等处。
(二)血液和淋巴
1.血液 占体重7%,成人约5升,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1)血浆:相当于细胞间质,占血液容积55%。其中90%为水分,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酶、激素、糖、维生素以及代谢产物和无机盐等。
(2)血细胞:占45%,含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①红细胞:输送氧气至全身细胞组织,将CO由细胞组织中排出体外,并具血红素使血液呈红色。
②白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屏障,具有杀灭外来异物及细菌的能力。
③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
2.淋巴 是淋巴管内流动的一种无色透明或乳白色的液体,来自组织液,最后注入静脉,回归血液,其成分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和淋巴浆。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是由肌细胞及肌均浆所构成。含大量肌丝,能进行收缩运动,主要分成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能产生化学信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