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觉的意思是指一岁左右的孩子睡觉前总是又哭又闹地“磨人”,一旦大人将其抱起来,拍拍、摇摇很快就睡着了。
孩子“闹觉”,常使一些父母心烦,甚至对孩子发脾气。殊不知孩子“闹觉”的毛病,常常是大人给养成的。甚至有的较大些的孩子也要大人拍着才能入睡。
闹觉产生的原因:
1、睡眠前玩得太兴奋,按时睡觉: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睡前不要玩得太兴奋,更不要过分逗弄宝宝。
2、很多妈妈看到宝宝晚上哭醒会以为孩子饿了,然后就给孩子喂奶,其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这样做反而会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习惯。
3、积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饱也会导致睡眠不安。建议喂粥、面等固体食物应在临睡前至少两三小时喂,睡前再喝一点奶。
4、太热、太冷或者太干燥,有鼻屎。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闹觉
宝宝的睡眠从出生后就可以看出不同了,有些宝宝每次可以安静的睡上几小时,但是有些宝宝睡着之前总是要哭闹一阵。
明明很困,却会发脾气大哭,折腾好一会才肯睡觉。
孩子“闹觉”是大多数家长都遇到过的一种情况,但是宝宝也并不是无理取闹。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后,我们就会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了。
佳佳的宝宝5个月了,突然从一个天使宝宝变成了磨人的小妖精,每天晚上要睡觉的时候都会哭闹。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有一天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佳佳发现 孩子长出了小乳牙 ,她才反应过来。
原来宝宝最近是牙龈特别痒,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才会一直哭闹。佳佳给宝宝准备了牙胶之后,哭闹的情况明显好了很多。
宝宝睡觉之前要抱抱、发脾气、大哭等等都比较常见的“闹觉”,那为什么宝宝困了之后,不是睡觉而是选择磨人呢?
1)宝宝尚未建立良好的睡眠系统
宝宝出生后,大脑尚未完全发育完善,而且由于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他们一时间并不能建立起有规律的睡眠,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该什么时候睡。
尤其是当孩子玩得很兴奋时,即使困了 又有些舍不得睡。 但成年人知道,困了不睡是很难受的,所以宝宝也是如此。
当他困得时候不能自己入睡,就会感到很不舒服而哭闹发脾气。
2)家长没有抓住宝宝发出的睡眠信号
在小宝宝还不会表达的时候,他们不会说出自己困了,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会有一些表现。
• 初期: 突然变得安静,目光呆呆的,不喜欢跟爸爸妈妈玩,脸上也 没有太多表情 。这时如果家长既是抓住睡眠信号,可以让宝宝安稳的睡一觉。
• 困意袭来: 宝宝打哈欠、揉眼睛、揉脸,感觉有些烦躁。这个时候就需要多哄一哄,不过入睡也是比较容易的。
• 最后的“警告”: 发脾气、哭闹、蹬腿、躺在地上这就是 最后的“警告”了 ,宝宝这个时候已经困得很难受。
这时再去哄睡难度很大,而且有宝宝过了这个劲儿之后,再次变精神 , 这样会影响他的身和大脑发育。
3)身体或者是周围环境不舒适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宝宝的身体不舒服,或者是对周围的环境感到不适应。
比如衣服不太紧,屋内温度太高或者太低、周围有噪声或者是光线强烈等等,宝宝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难以入睡。
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好睡眠的前提,所以我们首先要确保孩子的睡眠时间是正确的,然后要注意以下这些条件。
✔ 宝宝困了别拖着
有些家长会觉得宝宝刚刚有困意睡得慢,所以会 拖到他更困的时候再睡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这样更加容易引起宝宝闹觉。
所以在平时多细心观察自家宝宝困时都有什么表现,及时哄睡让宝宝以一个良好的状态入睡。
✔ 确认宝宝的身体舒适,给宝宝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宝宝有时候会胀气或者是肚子疼、牙龈痒、身上痒、饿了、尿了等等,当发现孩子总是扭动着身体,而且大哭哄不好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宝宝身体是否舒适。
在确认宝宝是 健康 身体舒适以后,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调节室内温度让宝宝睡的更香甜,别开着灯哄宝宝睡睡,这样会使宝宝难以进入到深睡眠。
团子妈心里话:
高质量的睡眠对宝宝的发育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要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耐心去照顾他。
【今日话题】你的宝宝经历过“闹觉”的阶段吗?
其实孩子无缘无故哭闹发火的事情还是会普遍发生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的。1.想法得不到满足。很多时候,孩子不会像大人那样很全面的考虑问题,比如刚买完一个玩具,还是可能转个身就想再买另外一个,在大人的世界里会知道,也许过一段时间再买比较好,可是孩子们不会这么考虑,孩子很想要,可大人有自己的原则,有时不会时时满足孩子,孩子就会以哭闹发火的时候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2.闹觉。很多孩子在很困的时候都会处于很烦躁的状态,自己不想睡可是身体却坚持不住,往往会出现闹觉的情况,所以这种时候孩子也会出现哭闹发火的现象。
3.不会表达。有一些小的孩子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有时表达不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或者自己的想法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时就会出现哭闹的现象。
孩子哭闹和发火并不是坏事情,“平和式教养法”的创始人劳拉.马卡姆博士在《父母平和,孩子快乐》一书中谈到“造物主为婴儿和幼儿提供了一种‘防故障安全机制’,释放恐惧和挫折产生的生理压力,这种机制就是‘发脾气’”。
特别是婴幼儿,更容易发脾气和哭闹。这源自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特点,重要的是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哭闹和发脾气真正的原因,尽量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
其一,他们大脑的执行控制能力特别弱,负责自控部分的前额叶需要到25岁以后才可以发育成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的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
其二,技能的不成熟,如语言,很多孩子在还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时候,特别容易发脾气,当语言得到发展以后,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处理情绪。
其三,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限。由于大脑发育的不成熟,孩子们逻辑思维的发展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无法很好的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因果之间的关系。所以,当我们一味的单纯摆事实,讲道理,孩子依然无法理解一些事情,而情绪还在,所以也会哭闹和发脾气。
其四,成人对孩子的不了解。孩子的成长非常迅速,人类也是最为复杂的生物,与养花养草不同的是,养育孩子并没有说明书,一些新手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并不了解,如应该经历哪些敏感期,哪些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不了解就导致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发生矛盾。
其五,成人自身的情绪影响。你会发现,当你情绪不好,总爱发脾气的时候,你的孩子也是如此,这不仅仅是榜样的作用,同时也是情绪的感染,当我们处于压力、焦虑当中,孩子会感受得到。这也会加重孩子的焦虑,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所以很多家长也意识到,要调整孩子的情绪,要先从自身的情绪做起。同时也要清楚,情商高并不是指这个人不发脾气,而是当有情绪时可以学会自己调整情绪,让自己的情绪流动起来。
其六,源自于积累的情绪。前段时间播出的《妈妈是超人》,包文婧的女儿小饺子因为妈妈选电视台的事不停的哭闹,妈妈选的哪个台,饺子都不满意。有时候,孩子的哭不一定是源自于当下的某件事情,小饺子也许并不是因为选电视的事情哭,而是因为以往积累的情绪。孩子们很可能因为白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的冲突,或者因为妈妈白天上班导致的分离焦虑而积累情绪和压力,当这些情绪和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就会爆发出来,爆发点也许是因为一块饼干,也许是因为选电视节目,还有可能是因为搭积木,这些在平时看来不起眼的小事很有可能会成为压倒孩子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因为一件事情不停的大哭特哭时(当然,排除你吼叫和威胁他的时候),不排除孩子在释放以往的情绪压力,这种压力的释放也常常在孩子觉得放松下来以后,比如在游戏过后,出去玩儿完以后,你回到家以后,这些让孩子觉得放松和安全的时候,他会把积压的情绪和压力释放给你,要知道,这是一件好事情。情绪并不是憋回去就没有了的,它会积压起来,并储存在孩子的身体里,及时的释放对他今后的情绪发展非常重要。
当然,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也会是导致孩子哭闹、发脾气的原因,比如困了,累了,饿了,或者生病的前期,孩子也会哭闹。
总之,哭闹和发脾气是孩子独有的反应机制,并不是坏事,当他们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当他们学会一定的技能去表达感受和需要,这种情况就会减少。0-6岁是孩子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要帮助孩子打下情绪发展的基础,就像刚才谈到的:
1.先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流动起来。
2.当孩子有情绪时,学会理解和共情他的感受,即使孩子因为生气做了不得当的行为,也要先认可他的感受,再找机会教给孩子正确的行为。你的共情会让孩子更愿意听进去你所说的话,会让他有更多的关注点和精力去面对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3.要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需要,到底是要发展语言,还是孩子要发展技能(比如孩子知道打人不好,但还没有习得交换玩具或表达需要的经验),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
无论孩子是否具备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要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和表达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绘本和游戏帮助孩子认识和表达情绪。
4.同时,接纳情绪并不代表接纳行为,也不代表没有界限,对于界限的把握需要平和而坚定,同时要允许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哭闹和发脾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