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奶是婴儿时期十分常见的症状。有些宝宝经常吐奶,甚至刚吃完奶就全部吐出,人也渐渐消瘦。孩子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患有医学上所称的胃食管返流症。
正常情况下,食管下端括约肌保持一定的张力,形成一个高压带,将胃和食管分隔开来,阻止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而且食管的蠕动波还能将返流物推回胃中。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食管下端括约肌还未发育完善,张力较低,待到5~7个星期后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抗返流屏障,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完善。此外,婴儿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到咽部的距离相对成人为短,卧位时间又较长,哭闹时腹压大升高。如果喂养不当,吞气过多,引起胃扩张,就容易发生胃食管返流。
婴儿胃食管返流症有四大症状,即吐奶、体重不增、出血和肺部症状,其中以吐奶最常见。据统计,几乎有2/3的病孩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反复呕吐,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发展到后来,甚至每次喂奶后都呕吐。呕吐多不费力,非喷射性,但也有部分病孩为喷射性呕吐,平卧位和嗳气时更容易发生。有的孩子不喂奶时也常吐奶。
反复吐奶,会引起营养不量,体重不增或下降。由于胃食管返流,胃酸等腐蚀食管黏膜,还可造成食管炎,甚至引起食管黏膜血管破损、出血。此外,胃食管返流时,若胃内容物误入气管则可引起肺部反复感染,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因此,应根据婴儿胃食管返流的不同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饮食控制 饮食宜少量多次,选择质地柔软而热量丰富的食物。避免吃过热或过冷的食物。由于胃食管返流与胃的充盈度关系较大,所以,食品应做得稠厚些,以减少容量。
◆体位疗法 对轻、中度的胃食管返流婴儿,喂奶时应将婴儿抱在半直立位,喂奶后维持半卧位1小时左右,睡眠时床头抬高20~30厘米,保持头高脚低位。通常在2星期内就可使呕吐减轻。重度患儿应24小时持续维持体位治疗,可让患儿睡在倾斜30°的床板上(头高脚低),取俯卧位(趴着睡),以背带固定,或抬高床头20~30厘米。
◆药物疗法 目前用于胃食管返流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抗酸剂,不仅能中和胃酸,还可促进幽门窦胃泌素的产生,升高血清胃泌素的浓度,从而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另一类是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其机理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返流如食管,从而减轻症状。
◆手术 据统计,新生儿、婴儿胃食管返流经内科治疗绝大部分数月后可明显改善。若经上述治疗6个月后仍有吐奶或其他症状是,可考虑手术治疗。
先解释下【扫风】护理:帮助婴儿胃里空气吐出
很多婴儿在吃奶后哭个不停,又或者很快就吐出来。有些母亲遇到这些情形,很担心宝宝的肠胃有问题。其实,婴儿吃饱后吐奶,很多时都是“扫风”做得不好而已。
无论婴儿吃母乳或奶粉,吮奶时不免吸入一些空气,加上若吮奶吮得较急,本身胃容量亦不大,吃奶时很可能因为空气胀着胃部而吃得不多,又或者饱后暴躁、大哭及吐奶。假如妈妈能在宝宝吃奶后替其“扫风”,这些问题就不会出现了。
婴儿吮奶时吸入不少空气,“扫风”就是把胃里的气泡经食道口吐出,好像有时成人吃咆后打嗝,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一样,只不过年纪小的婴儿经常睡在床上,空气不易对准食道口吐出,需要妈妈的帮助罢了。
【方法】:怎样“扫风”?
替宝宝“扫风”,妈妈可让婴儿伏在自己的肩上,绕屋子缓缓行走;又或者让婴儿坐直在母亲的大腿上,并轻轻拍其背部。由于空气比奶轻,而食道则在胃的上方,故空气很容易在胃里形成气泡,当气泡浮面时,空气就很容易经食道吐出了。
3个月以下的婴儿,最需要妈妈替其“扫风”。如果胃里的空气没有吐出,宝宝可能立刻吐奶,又或很快感到肚饿。不过,即使“扫风”不成功,母亲也无需担心,只要让宝宝伏下,就不容易吐奶了。
无扫风:你懂的了!
1、室外风机的电容坏了,应更换电容,购买原型号的电容替代即可。2、室外风机坏了,找专业维修人员检查,再决定是修还是换。
3、风机没有220的电压,把220的线并在压缩机的220电上即可。
4、空调的左右扫风功能是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自动扫风多用于立式空调。而挂式空调基本不具有自动扫风功能,可以通过手动调整左右出风角度。
平时也要注意空调的保养:
1、使用单独的插座作为空调的供电源。否则可能导致插座应用功率太大,电流出现异常。
2、避免频繁开关机。否则容易造成空调变频功能无法正常使用,还会耗费电量,缩短空调寿命。
3、使用时不要挡住出风口。空调的压缩机会因此受到损伤。
4、设定合适的温度。室内一般在27摄氏度到28摄氏度之间比较适宜。
5、定期清洁过滤网。这不仅能够提高制冷效果,减少降温时间,还有利于延长空调机的使用寿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