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37.7度算发烧,属于低烧。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常用的体温包括: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
1、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36.3℃~37.2℃;
2、直肠温度:其正常值比口腔温度约高0.3℃~0.5℃;
3、腋窝温度:正常范围为36.1℃~37℃,比口腔温度约低0.2℃~0.4℃。
普遍来说,37.4~38度是低烧,38~39度是中度发烧,39~41度是高烧,41度以上为超高烧。
扩展资料:
发烧的预防:
1、冬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不要带小儿出入公共场所等人员混杂的地方。
2、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到3次,以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厨房内的油烟和室内的香烟都很容易让宝宝的抵抗力下降,染上疾病,因此要尽量避免。
3、得定期按时带宝宝去打预防针,如果宝宝平素体质弱,要考虑接种流感疫苗等。
4、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多吃水果、蔬菜、汤汁,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已经发热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正确应对和预防 小儿发热不用慌
一般家庭和医院都是测量腋下温度,不论大人小孩,书上说正常体温36到37,低热是37.5以上开始算,39度以上高热。大于37 且小于37.5只能说因人而异了,总之测量体温要把腋下擦干,不要捂在被窝里那样不准。1、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这时爸爸妈妈就需要警惕了,需要注意护理、物理降温,以及选用一些安全的儿童药帮助宝宝退烧。而超过39℃者为高热,这时需在前者的基础上,联合西药,精神状态不好的话,需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2、婴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新陈代谢较旺盛,体温较成年人稍高。一天中的体温也有波动,安静时体温较低,活动时体温较高,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约为0.6℃左右。
3、体温“低”,其实也是正常,但前提是稳定,也就是说只要能稳定在这个范围就没有什么问题,婴儿体温受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时时会自我调节的,但你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保暖,以免孩子感冒发烧。
4、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最好是多喝开水,配合一些小儿专用的中成药,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若是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西药退热,目前常用的西药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小儿泰诺林、美林等,但是最好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且注意西药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对孩子肝肾的伤害。
宝宝的腋下温度一般在36℃到37℃之间。
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有时候会有体温偏高的情况出现。通常情况下,婴幼儿体温高于37摄氏度低于38.5摄氏度属于低烧,高于38.5摄氏度属于高烧范畴。婴幼儿发烧的处理方法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严重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药物。
要注意不可擅自用药,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同时应掌握正确的测量体温方法,通常婴幼儿腋下体温测量五分钟即可。婴幼儿身体免疫功能较弱。建议监护人应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并及时观测婴幼儿的饮食、排便、精神等身体情况。
婴幼儿饮食
幼儿的身长和体重与1岁以内婴儿相比增长速度有所减慢,生后第一年身长共增长25厘米左右,1岁后身长增长速度逐渐减慢。1至2岁内全年身长增长约10厘米,2岁以后更慢,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左右。1岁以后直到学龄期,小儿体重每年平均增加2公斤左右。
3月龄前宝宝的枕部与背部呈直线,不宜用枕头,否则可能影响宝宝呼气不通畅。6月龄前,尽量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坐在婴儿车里。宝宝会因力量不足而使上身弯曲,会造成呼吸不通畅,使脑部供氧受到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