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长寿一直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但能达到长寿目标的只有少部分人,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人类的预期寿命?
1.遗传。孩子们通常或多或少地从他们的父亲那里继承一些特征,预期寿命也是遗传的。遗传因素可以说是决定是否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父母或近亲长寿,下一代的子女长寿,但不包括外力造成的死亡。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正在逐步延长。现在,一般预期寿命在70-85岁之间,但是,一些家庭成员的预期寿命较长,大多数超过85岁,而另一些家庭成员的预期寿命较小,不超过50岁。
2.环境。这一因素也更为重要。人居住的地方,水、土壤和空气都适合人类生存,没有污染。性格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心理观点。如果他通常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头脑平静,情绪变化小,他就不容易生病。相反,易怒、固执、极端和易怒的人容易引起一些疾病。
3.饮食。疾病来源于口腔,饮食中存在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为了挣更多的钱,一些人导致食品和卫生不合格,这对人类健康有害。
4.生活方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增加了各方面的压力。各种不良习惯,如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日全食、熬夜等。缺乏锻炼、太累、吸烟过量、酗酒、性放纵过度等都会对身体造成疾病,影响人的寿命。
经常不吃早餐的人也很容易缩短寿命,不吃早餐不仅不损害人的思维能力,而且容易导致胃炎、胆结石等疾病,对人的健康有害。以上是影响人们预期寿命的一些因素的总结。没有人能决定是否长寿,但是远离所有影响健康的事物对身体总是有好处的。
从主客观条件看,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1性别。男性和女性比较,哪一方的平均寿命长?有人说:男人比女人身体健壮,理所当然寿命长。但是,科学家统计的结果正好与此相反。女性比男性平均寿命长。我国男性平均寿命67岁,女性约70岁,美国男性约69岁,女性约77岁;日本男性约74岁,女性约79岁。女性寿命比男性寿命长是普遍现象。各年龄组男女人口的死亡率有所差别。据估计,怀孕期男胎与女胎的比例为120∶100,出生时,男女比例降至105∶100。少年期男女比例为103∶100,结婚生育时的青壮年期男女比例大致相同,老年期比例反降为75∶100。造成男女寿命差别的原因从外因来看与男女的社会分工有关,男子的劳动强度大,紧张、冒风险、劳动条件差,男子还具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从内因看,女性体内产生免疫抗体的基因比男性多一倍。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的寿命长呢?美国遗传学家曾用遗传学的观点,解释了女性在生理学上的优越性。他们认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内,有二十三对染色体,其中最后一对叫“性染色体”,男性由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女性由两条x染色体组成。对体内免疫系统能够进行调节的免疫基因就存在于x染色体内。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决定了女性具有双倍男性的生理免疫物质,因此,女性体内的抗体较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也强。此外,女性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体内分泌的雌性激素、月经来潮和分娩失血都能促进女性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其衰老的进程。
除了生理因素外,还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因素。人的寿命与经济、职业、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里,男人从事间空、高温、地下、海底等危险职业较多,容易造成意外死亡,而影响了男性的平均寿命。而女性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优于男性,生活、工作比较有规律,并相对安全,受死亡的威胁较小。男性发生动脉硬化的年龄也比女性早,30~40岁的男性就可能出现血管硬化,而女性多在停经后才发生。
从生活方式上看,男性嗜烟、嗜酒的习惯普遍高于女性,从而导致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炎、肺癌、心血管病、肝癌等。
女性比男性的寿命长,其心理因素也很重要。男性老人退休以后,往往随其社会地位的下降和经济收入的减少而削弱其进取心和成就感,变得无所事事,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女性老人则不同,她们中的多数人退休回家后,承担起料理家务的重担,仍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强烈的责任感;照顾丈夫,关心儿女,帮助晚辈取得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即使老年丧夫,她们也比较容易因生活的多样性和繁杂性而能较快地调整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
虽然男性的平均寿命低于女性,但除了生理因素之外,其客观因素是可以进行自我调整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等,都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标。
2自然环境。环境与寿命有密切关系。人是恒温动物,恒温最适于人体生存的要求,在极端的温度中寿命就要缩短。多数学者证明,大气污染是导致肿瘤发病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极高的噪音犹如无形的杀人剂,水质污染、射线都使人类健康受到巨大威胁。
3战争。在奴隶制和封建时代,战争一直是造成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本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亦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4饥馑与营养匮乏。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低,这一因素对人类生命的威胁越大。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因经济落后仍受到饥馑和营养匮乏的困扰。
5医疗与卫生。疾病历来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人的寿命在普遍延长,长寿者也越来越多。医学科学上海取得一次重大突破,均会带来全体人口寿命的明显提高。
6遗传。遗传因素对人类寿命的影响,在长寿者身上往往反映突出。父母赋予的长寿遗传因子只是长寿的先天条件,后天条件对寿命也有重要影响。
1975年5月4日午夜,某国一名空军飞机师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亡,在同一时间,飞机师的孪生兄弟也患同一疾病去世。遗传学家发现,孪生子同时患病、同时死亡的事例绝非仅有。经过周密的调查,他们发现,孪生子的寿命很接近:同卵生的,平均只相差3年,异卵生的,相差6年。而且,引起死亡的原因大多相似。似乎每一对孪生子在出生时都装配了同样的“寿命钟”,“寿命钟”到了一定的年龄便先后停止摆动。医学上称其为“生物钟”。
医学家卡尔曼早在1961年就报告过他调查研究的结论:同卵孪生子之间寿命的差异,小于双卵孪生子。双亲寿命长的,后代寿命也长,双亲寿命短的,后代寿命也短。孪生子死亡的原因往往相似。这说明寿命生物钟有遗传特性。罗马大学吉列德博士总结了5000对以上的孪生子的遗传基因后得出结论;每一个基因的作用如同一个生命活动的时钟,它在人的一生中决定这些遗传特性何时出现与消失。
既然寿命钟由遗传所决定,那么,寿命是不是命中注定的呢?不是的。有人曾将一个人的寿命与遗传、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喻为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底边表示遗传因素,而其他两条邻边则为环境因素,其中包括个人的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三条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寿命。三条边愈长,面积愈大,即寿命愈长。从这个形象的比喻中,我们可以看出,底边——遗传因子固然重要,但两条邻边——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决不容忽视。如果遗传因子优良,其寿命三角形的底边就长,再加上后天的衣、食、住、行、情绪、婚姻、气候、地理等环境因子良好,才能使寿命三角形的面积变大。
如何延长寿命,是有待于长期研究的课题。我们相信;“生物钟”之谜终有一天会被揭开,人类寿命一定能继续延长,以期接近或达到人类正常寿命的极限值。
主观因素1生活习惯。生命的延长需要合理的营养和适当的饮食供给。饮食不在多,而在于食物中各种成分齐全,并且搭配合理,数量要适中,饮食的内容与数量应与年龄、环境相适应。
2生命节奏。生命节奏即生命新陈代谢的节奏。适当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健康,世界各地的长寿老人大多数都在晚年坚持劳动。积极的体力和脑力运动既是健康之道,又是长寿之宝。
3精神与心理。现代医学提醒人们,心理的老化对衰老的影响有时要超过自然老化,而健全的心理也是健康的一个保证。对生活的乐观主义态度,对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开朗乐观的性格,精神有所寄托,都有利于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当的生命节奏,注意心理卫生,都会使个人的寿命或多或少得到延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