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就失去独立性,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这种现象叫做“儿化”。同学们别小看“儿化”,它在意思的表达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一、有些词儿化后表示喜爱的心情。如:
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
二、有些词儿化后表示“小”、“少”的意思。如:
小孩儿、竹棍儿、门缝儿、一会儿
三、有的词儿化后表示温和的态度。如:
您慢慢儿地说、我和你说说贴心的话儿
四、有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成名词。如:
盖(动词)——盖儿(名词)
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五、有些词儿化后意思变了。如:
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 (1)一些词儿化后具有比喻义。
如:头(脑袋)——头儿(领头的;首领)
(2)一些词儿化后词义会缩小或转移。
如:鼻(五官之一)——鼻儿(器物上面能够穿上其他东西的小孔) 一些词儿化后可以改变词性。
如:盖(动词)——盖儿(名词);画(动词)——画儿(名词)
说明:在具有区别词义和辨别词性作用的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一定要儿化,否则就会产生歧义。但在广播语言中尤其是政治类、科学类、学术类的节目中,对语言的严谨程度要求较高,要尽量少用儿化;在书面语言或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也不宜多用儿化。 如:小猫儿、小孩儿、小球儿、金鱼儿、脸蛋儿、花儿
儿化音的作用:儿化音在语言表达中可以增加感情色彩,是语言通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可以避免语言的生硬、呆板。儿化音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儿化音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的主要作用是在普通话中区别词义、区分词性。
儿化音是普通话的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并以普通话为代表,是汉民族语言自身演化和发展的结果,其不仅具有区分语意的作用,还可使发音更加舒缓省力、令音色更加柔和活泼。
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前面音节的韵母融合成一个音节,使韵母带有卷舌色彩的现象。儿化时后缀“儿”不能成音节,只代表一个卷舌动作。
儿化可以区别词义、区别词性、表达喜爱色彩。儿化音的关键是个别字最后要有卷舌音,主要是河北一带的人这么发音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