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刚出生时正常情况下眼球的前后径长度也就是眼轴较短,仅有16-17.1 mm,此时婴儿有+2.00D~+4.00D左右的远视。在出生后的1~3年里,眼球处于快速发育期,眼轴增长速度很快,眼轴一般长约16-19.5 mm3岁~18岁时眼球处于慢速发育期,眼轴的长度约在19.5-23 mm。所以,3岁的孩子应该是+1.75D-+2.00D的远视眼8岁的孩子应该有+1.25-+1.50D的远视12岁的孩子应该有+0.75-+1.00D远视。 因此,6岁以下儿童有轻度远视,视力虽然达不到1.0是正常现象(但应在0.6以上)。学龄前有远视,进小学后远视屈光度缓慢下降,12岁还有点远视储备,是最理想的屈光状态,产生学校性近视的概率就会很低。
根据眼球几何光学的计算,眼球轴每增长1mm ,就会产生3.00D近视而儿童的眼球在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屈光要素--那就是眼球前表面的角膜曲率。角膜曲率半径每增长1mm ,就会抵消6.00D近视。人出生后的3年里,眼球的发育是眼轴增长的同时,角膜曲率半径也在匹配性增长,基本上保持远视状态,3岁到 10岁,眼球向正视化发展,10岁时眼球的发育已接近成人,眼球轴长均值为23.5mm左右。
在青少年眼球发育过程中,眼的屈光状态的发育,与视觉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眼轴(眼球前后径长度)和曲率(眼球表面的弯曲度)两项数值最敏感。孩子们生长发育期眼球的这两项发育匹配与否决定了他的眼睛是正视、远视、近视或散光。研究发现,在眼球的发育期,近距离过度用眼以及缺少户外运动,是引起眼轴发育超过正常长度的主因,所以眼轴和曲率两项数值在近视预测和诊断中更加重要而且客观,同时角膜曲率的测量对散光的分类诊断也很重要。
由于近视眼发生发展是不可逆的,根据眼球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检测,能及早发现潜在的隐性近视患者,对于近视眼的防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推迟近视眼的发生年龄?如何控制近视眼发展过快?通过对眼球的及时的生物测量、预测,能针对性采取切实可行干预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所以我们主张在孩子3岁时,就应该为他们进行眼部的检查,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定期作屈光状态的检查和监测,不要等到孩子视力下降已无可挽回时才不得已去医院就诊。
眼轴长22~27毫米,平均为24毫米。
眼球是视器的主要部分,位于眶内,后端由视神经连于间脑。人的眼球近似球形,前后径约24~25mm。
眼球前面角膜的正中点为前极,后面巩膜的正中点为后极,连结前、后两极的直线为眼外轴。
自角膜内面前极至视网膜内面后极的连线为眼内轴,约长22mm,通过眼内、外轴的延长线,统称为眼轴。距前、后极相等的各点,绕眼球表面所作的环行线叫赤道或中纬线。
通过瞳孔中央至黄斑中央凹的直线为视轴。视轴与眼轴相交形成约5°的夹角。眼球由眼球壁和透明的内容物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感光系统为视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成。
扩展资料
眼球后部内面为眼底,可用眼底镜观察眼底相,正常眼底呈现均匀的橘红色,在眼球后极内侧约3mm处有视神经盘,呈淡红色圆盘状,直径约为1.5mm,是节细胞的轴突汇集处,无视细胞,不感光,是视网膜的生理盲点。
视神经盘的中央部有视盘陷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视神经盘分布于视网膜。
在视网膜颞侧约距视盘陷凹3.5mm处,稍偏下方有淡黄色小区为黄斑,直径约2mm,其中央微凹即中央凹,凹底的视网膜最薄,视锥细胞密集;细胞形体细长,其他各层细胞和血管都在中央凹的四周边缘迂回通过,使射入的光线直达到感光敏锐的黄斑视锥细胞。
此处每个视锥细胞与单一的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形成一对一的联系,因此中央凹视力最敏锐、最精确。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外界光线透过角膜和透明的内容物发生折射,在眼底视网膜上聚焦成象,再经视细胞的感光换能,把光能转变成神经冲动,经视神经、视传导道传入脑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眼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