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通常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鱼肝油、海鱼,还有动物肝脏等,都是维生素D3的形式。
而不同的维生素之间也需要协同作用,类似“木桶原理”,有利于各种维生素的补充和吸收,因此,我们更推荐复合维生素,补充效率更高一些,维生素的补充也更全面。目前像汤臣倍健、21金维他、纽斯葆这种这类复合维生素选择,含维生素D的复合维生素补剂,科学配比会更适合日常补充,且维生素原料主要来自帝斯曼,是拥有70多年维生素生产经验与历史的生产集团。而维生素D也与人体免疫力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更需要注重日常不同的维生素都需要补充到位,进行主动式免疫。
25-双羟维生素D。人体内的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物质,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之一,其生物活性最强的是25-双羟维生素D。25-双羟维生素D能发挥最大的生理效应,因此国际学者们公认它是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对任何年龄的猪都很重要,因为猪的骨骼形成时,钙、磷代谢一定要有维生素D的参与。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是促进小肠及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与再吸收,增加血钙、血磷,促进骨骼、牙齿的钙、磷沉积。维生素D还能对甲状旁腺起抑制作用,使肾小管对钙的再吸收能力增加,无机磷排出减少。所以,维生素D和钙、磷与甲状旁腺内分泌有密切关系,它是调节钙、磷吸收的要素。如果缺乏维生素D,即使日粮中有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磷和钙,也会使钙、磷吸收和代谢发生障碍而从消化道排出体外,以至血液中缺乏钙、磷而引起钙、磷缺乏症。如果日粮中维生素D缺乏,仔猪出现生长发育不良,毛发松乱,两腿无力,走路不稳,共济失调,后肢麻痹,骨质疏松,骨骼变形,关节肿大,肋骨、肋软骨结合部呈念珠状,低钙性抽搐。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显著肿大,形成圆形结节。胸骨弯曲,腿骨变形,胸部正中内陷,使胸腔变小,因而内部器官受到挤压,出现佝偻病。成猪发生骨软化症,母猪在缺乏维生素D约两三个月后才开始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动作迟缓或暂时不能走路,以后身体坐伏腿上,胸骨变软,肋骨失去正常硬度,胸骨和椎骨接合处内陷,全部肋骨沿胸廓呈向内弧形的特征。缺乏维生素D的胚胎往往在早期发生死亡,发育的胚胎则在皮肤出现明显的浆液性大囊泡状水肿,皮下组织呈弥漫性增生,生长发育受阻,有时见到明显的足肢短小,肝脏脂肪浸润。对患佝偻病的仔猪,如一次大剂量喂服维生素D32万国际单位,治疗效果很好,并能维持其抗佝偻病作用达8周。对初产母猪来说,则能维持5周。一般治疗仔猪初起的维生素D缺乏症,可每次喂浓鱼肝油1~2滴,每天2次即可。维生素D有两种主要的活性形式,分别是麦角钙化醇(D2)和胆钙化醇(D3)。麦角钙化醇的先体是来自植物的麦角固醇。胆钙化醇来自猪体表的7-脱氢胆固醇,先体物在紫外线照射下而转变成维生素D2和D3。二者的结构相似。实践中获得维生素D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猪的机体和饲喂经阳光照射过的酵母粉和青绿饲料。由于维生素D3的前身是7-脱氢胆固醇,存在于猪的体表组织中,如皮肤、毛发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就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而被吸收,经血液输送至肝脏贮存备用。所以,生长中的仔猪,每天有45分钟左右的阳光照射,种猪照射时间应稍长些,就可以满足维生素D的需要。还可用紫外光照射酵母粉来获得维生素D3作补充剂。青绿饲料作物含有麦角固醇,如晒制干草时,能将麦角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2。维生素D在动物的肝脏、奶油、蛋黄中最丰富。
维生素D2和D3对满足猪对维生素D的需要同样有效,但也有报道维生素D3效价可能高于维生素D2。由日粮食入的维生素D在胆盐和脂肪存在的条件下由肠道吸收,被动扩散进入肠细胞,主要吸收部位在回肠。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维生素D的吸收率提高。研究证明,维生素D2和D3在发挥生物学效应前,必须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转化为一种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维生素D3在肝脏中,25-羟化酶催化下,经脱氧生成25—OH—D3,在肾脏中由1-α羟化酶催化下25—OH—D3可转化成1,25-(OH)2D3。生成的1,25-(OH)2D3再运输至肠道,或其他组织发挥生理作用。
维生素D活性以国际单位表示,1个国际单位等于0.025微克结晶维生素D3的活性。1国际单位与1美国药典单位相等。猪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为125~240国际单位/千克饲粮,仔猪需要量高于生长猪,种猪、后备猪,与生长猪需要量相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