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蕴涵项:
在函数的“与-或”表达式中,每个“与”项被称为该函数的蕴涵项(Implicant)。
2.质蕴涵项:
若函数的一个蕴涵项不是该函数中其他蕴涵项的子集,则此蕴涵项称为质蕴涵项(Prime Implicant),简称为质项。
在函数卡诺图中,按照最小项合并规律,如果某个卡诺圈不可能被其他更大的卡诺圈包含,那么,该卡诺圈所对应的“与”项为质蕴涵项。
扩展资料
在函数卡诺图中,若某个卡诺圈包含了不可能被任何其他卡诺圈包含的1方格,那么,该卡诺圈所对应的“与”项为必要质蕴涵项。
必要质蕴涵项:若函数的一个质蕴涵项包含有不被函数的其他任何质蕴涵项所包含的最小项,则此质蕴涵项被称为必要质蕴涵项(Essential Prime Implicant),简称为必要质项。
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具有方便、直观、容易掌握等优点。但依然带有试凑性。尤其当变量个数大于6时,画图以及对图形的识别都变得相当复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诺图
实质蕴涵也被称为斐洛蕴涵蕴涵,即‘p蕴涵q’,或‘如果p那么q’。其意义是‘如果p不是假的,则q是真的’或‘或者p是假的,或者q是真的’。这就是逻辑上所称的“实质蕴涵”
补充:实质蕴涵与蕴涵定义基本相同
在命题之间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是蕴涵,即一个命题的真强制着另一个命题的真。在《数学原理》中,定义了蕴涵,记为é,它与弗雷格的实质蕴涵意义相同,即péq就是若p为真,则q必真;而若p为假,则不论q为真或假都有péq,即一个假命题蕴涵任意命题,蕴涵的这一定义至少与可能发生的事是相容的。因此,若a是偶数为真,则2a必为偶数,而若a是偶数为假,则2a可能为偶数或者(当a是分数时)2a可能不是偶数,
由假命题,a为偶数两个结论都可得到。
当然,必须要有逻辑公理才能推导定理,其中的一些是:
A.一个真的基本命题所蕴涵的命题是真的。
B.(p∨p)ép.
C.qé(p∨q)
D.(p∨q)é(q∨p)
E.p∨(q∨r)éq∨(p∨r)
F.由p的肯定和péq的肯定可得q的肯定。作者们由这些公理出发推导出逻辑的定理。
为说明逻辑本身已形式化,并成为演绎的推理手段,我们来看一下数学《原理》开头的
几个定理。一个定理是,假设p蕴涵p不真,则p不真,这就是归谬原理。另一个定理是,
若q蕴涵r,那么就有若p蕴涵q,则p蕴涵r(这是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一种形式)。一个
基本定理是排中律:对于任意命题p,p是真的或是假的。
补充二:说实话,我只听过“蕴涵”没听过“蕴含”
补充三:或者相通,或者写错了
PS:我修改次数差不多用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