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而且土地也比较肥沃,每亩地种植小麦种子在15~18斤即可。对于比较贫瘠的土壤,可以多施用一点小麦种子,平均每亩播种量在25斤左右即可。
大麦播种量一般为135至180千克一公顷,即一亩12千克。
大麦栽培技术
精选良种:挑选适合麦草专用型或兼用型大麦品种,如:闽麦2号、福大麦1号、福大麦2号。播种挑选饱满、色泽好的种子,去除病粒、瘪粒、烂粒,并选晴天晒种1至2天。播种用种的种子纯度为≥99%,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3.0%。
土壤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肥沃,活土层25厘米以上,且土地结构良好,无耕作障碍因子。选择种植的地块不存在重金属超标。
适时播种:在福建省的气候条件下,当土壤温度在10至20℃皆适宜播种。若土壤湿度小,播种后必须浇灌1次出苗水。
合理密植:播种量一般为135至180千克/公顷,基本苗控制在225万/公顷左右为宜,有利于麦苗较早蔽土,优化麦苗的种植空间。这有利于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可提高麦草的产量和质量。实际播种量还应根据播种方式、施肥方式、地力条件等因素而调整,通常采取低畦开沟条播为主。
合理施肥:在肥力中等的田块,建议施肥量为纯氮肥285千克/公顷、五氧化二磷120千克/公顷、氧化钾285千克/公顷,要施足基肥,促进麦苗能早生快发,构建良好的麦苗群体。考虑到麦苗的质量和再生能力,必须多施有机肥。对保肥性差的土壤,要多次追肥,一般在割麦苗后追肥,即每割1次就需追肥1次,以满足麦苗的营养生长。
适时割苗:一般在大麦分蘖盛期割苗为好,此期大麦苗与幼苗相比较其营养下降少,同时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且麦桩的再生能力强。通常只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大概20天左右再次收割,一般大麦苗生产期间可以收割3次。
适时除草:为了保证麦草的食用安全,一般不建议施用除草剂。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麦草的生长势比杂草强,个别生长快的杂草可以人工拔除。
田间管理:麦苗生产需水量较大,要尽量保持田间处于湿润状态,尤其是在割苗后,要保持土壤湿润,若此时土壤比较干必须浇灌,以满足麦苗再次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小麦的产量由三部分组成: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小麦的穗数由主茎和分蘖组成。主茎、穗数由基苗数决定。因此,基本苗数是实现合理密植的基础。在生产中,通常采用“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苗”的方法来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小麦播种
在具体计算每亩播种量时,主要根据每亩基本苗数、种子净度、籽粒大小、种子发芽率以及出苗率等因素来确定,这里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计算公式:
播种量(千克/亩)=基本苗(万株/亩)×[千粒重(克)÷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例如,每亩地计划的基本苗数是15万株,种子的千粒重为40克,发芽率为85%,田间出苗率为85%,则每亩的播种量为:
播种量=15×(40÷100÷0.85÷0.85)≈8.3千克/亩。
以此类推
小麦播种
拓展资料:
一、生产中小麦具体播种量如何确定?
在生产实践中确定小麦种子用量时,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品种特点、播期早晚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当土壤肥力很低时,相对减少播种量。如因改良土壤肥力提高,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对越冬性强、营养生长期、分蘖能力强的品种,适当减少播种量,否则,适当增加播种量;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推迟播期,以增加播种量。
当然,我们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确实有些难懂。农民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目前我们种植的大部分小麦品种基本都是在整地良好的土壤上出苗,基本苗一般在15万~18万株之间。应用上述公式,这是适时种植的前提。每亩播种量7.5-9公斤。对于黏土、秸秆还田的田,千粒重40克左右的小麦品种,播种量可增加10%或稍多,以8.5-10公斤为宜。
麦苗
二、为什么晚播要适当提高播种量?要增加多少?
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叶片生长、分蘖和积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晚播小麦,冬前主茎叶龄一般只有5片叶左右,每株只有3个茎蘖,达不到壮苗标准。提高播种量可以有效增加分蘖数,即播期。推迟,根据播种期调整播种量,最终达到冬前壮苗。一般来说,当晚每播一天,亩播量应增加0.5公斤。一般晚播不宜超过10天,相应的播量增加0.5~5公斤。
因此,最终的合理播种量是:在适宜播种时间的情况下,高产田每亩播种量为7.5-10公斤,一般大田每亩播种量为10-12.5公斤;晚播麦田的播种量可增加到12.5~15公斤。广布麦田每亩播种量10~13公斤。同理,播期每延迟1天,应增加播量0.25~0.5公斤。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小麦一定要适时播种。播种量原则上不超过15公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