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吃鱼已经不是稀罕事
在超市/市场里,都可见各种鱼货售卖
不过,虽说都是鱼,在一些人的眼里
地位却大不相同
很多长辈认为
海里的鱼比在河里或湖里长成的淡水鱼营养高
如果有条件,应该多吃海水鱼
这是真的吗?
先说结论
海水鱼的营养不一定比淡水鱼高
①淡水鱼种类多,选择“活鱼”更常见
我国是个产淡水鱼的大国,现有淡水鱼有1000余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名号想必大家都听过。
而常见的淡水鱼还有鲤鱼、鲫鱼、鲶鱼、鲈鱼、乌鱼、梭鱼、武昌鱼、罗非鱼、鳝鱼等。
怎么买?
淡水鱼的“淡”指的是其生长环境是在盐度<3‰的内陆淡水中。市场上的淡水鱼一般是活鱼,也有少数冰鲜淡水鱼,选购时要注意几个特征:
①鱼体完整、鳞片紧密且齐全。
②鱼体表有粘液、肛门凹陷未破肚。
③鱼的肌肉有弹性、眼球饱满透明、鳃丝鲜红。
④气味正常。
倘若买的是冰鲜淡水鱼,除了要注意鱼体需冻结之外,选购技巧与鲜活淡水鱼体基本一致。如果已购的冰鲜淡水鱼暂时不吃,可用食品密封袋包好后保存在冰箱冷冻室里,但不能放太久。
而在盛夏,初秋等高温季节,淡水鱼是不容易保活的,所以特别注意它的新鲜度,一旦疑似变质要立即丢弃,不能食用。
怎么吃?
淡水鱼的烹调方法多样,不过都需要尽快食用,常见做法是将鱼的表面涂抹少许食盐后,加入料酒、葱丝、姜片,一起清蒸。如果不是很新鲜的淡水鱼则可以用油炸、红烧等方式烹调。
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淡水鱼的内脏是有毒的,尤其鱼胆,这是不能吃的,因为其中含大量的胆盐、氰化物、组织胺,误食将造成肾脏衰竭或肝脏病变,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民间有“生吞草鱼胆可以明目”的说法,所以经常发生误食鱼胆而导致中毒的事件,你可千万不要学。
②海鱼冰鲜更多见,是否能吃要注意
常见的食用海水鱼一般生长在在盐度在1.02%~1.023%之间的海洋中。我国东南部的海岸线长达18000㎞,自有的海产品资源就很丰富,主要出产的海水鱼有带鱼、黄花鱼、鲅鱼、鲳鱼、沙丁鱼、金枪鱼、三文鱼、多宝鱼等。
怎么买?
市面上常见的海水鱼一般为冰鲜或冷冻产品。选购冰鲜海水鱼时首要需注意它的新鲜度,其特征是鱼体完整、鱼头未掉落、肛门未破肚、鱼肉有弹性、眼球饱满透明、鳃丝鲜红、气味正常。
其中,以生食为主的金枪鱼肉、三文鱼肉等海水鱼对品质要求较高,需超低温冻结保存,一般家用的冰箱是做不到的,尤其是购买的解冻分割的生鱼片应立即食用,不宜长期保存。
怎么吃?
海水鱼和淡水鱼的区别除了味道有所不同外,在营养上的区别其实不一定很大,比如海水鱼的DHA、EPA、多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等含量是略高于淡水鱼,但其组氨酸含量也较高,所以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过敏体质的人吃海水鱼之前就要小心了。
此外,部分海水鱼中的“汞”等重金属残留可能远大于淡水鱼,这些对于孕妇及婴幼儿均有很大危害,所以不建议这类人群过多食用海水鱼。
小薇提醒
生吃鱼类要谨慎,不“鲜”千万不要吃
很多人喜欢吃生鱼片,这其实是一种健康风险很大的食用方式,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发疾病。
生鱼片的原材料一般是海水鱼,但只有鱼肉的鲜度极佳时才可以“生食”,对于一般人来说,就不要在家里自行加工处理了,手艺和消杀条件都可能不如正规餐饮店到位。
淡水鱼是不能生吃的,主要是因为其感染肝吸虫的比例较高,生吃含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肉很容易患上肝吸虫病,即便是用高度酒浸泡、蘸取芥末或混合大蒜食用是都不能杀死生淡水鱼鱼肉里的寄生虫的。烹饪淡水鱼时要烧熟、煮透、彻底杀灭寄生虫后再吃,一定要谨记。
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它们的营养成分都差不多,都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材。
▶首先,任何可食用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都很丰富,是人类摄入蛋白质的好来源。
▶其次,大部分可食用鱼肉里的脂肪含量都较少,且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人体吸收率高,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再次,无论淡水鱼还是海水鱼,其鱼肉中都含有铁、磷、钙等矿物质。
▶另外,鱼肉肉质细嫩,比陆生牲畜的肉更易被人体吸收。
虽说从味道上说,海水鱼的味道会比淡水鱼鲜一些,不过海水鱼和淡水鱼的营养价值和适合人群各有优势,为了全面补充营养,生活中要尽量吃不同种类的鱼,不要集中吃一种。
【本文为健康之路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肠胃不好是可以吃鱼肉的。鱼肉营养丰富,有温中益气‘祛除脾胃寒气、利水止咳的作用,对于畏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有食疗作用。
鱼肉可助消化,积食的功效是其的最大特点。消化不良的人不妨多吃一些。精神困倦,没有胃口吃饭的时候,来一碗鳊鱼汤,可以大大增加你的食欲。
我们中国有句古语:“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鱼肉口感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其营养价值非常丰富,有一些鱼类还有这很好的食疗功效,如果选择合理,吃鱼还会有促进消化的功效。
慢性胃炎的饮食原则慢性胃炎病人的饮食,应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为原则。饮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有利于胃粘膜的修复。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C的其它食物,可以阻断生成硝胺,有利于减少癌变。
1、慢性胃炎患者平时要进食一些有营养、容易消化、软、烂的食物为主,过硬的食物要少吃或煮透、烧熟使食物变烂、变软,容易胃消化,过冷、过期、过热、甜点心、油炸、刺激性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辣椒、芥茉、胡椒等食物都会损害胃黏膜的。
2、慢性胃炎患者平时要多吃一些新鲜、清淡的食物,放存长时间的食物不吃,可以多吃含有纤维少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清淡少油的膳食。清淡膳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康复。
3、慢性胃炎患者平时要不喝烈性的酒、不吸烟、不喝浓茶、咖啡等,这些食物有大量损害胃黏膜的元素,不利于慢性的治疗和愈合。
慢性胃炎吃什么食物好?
1、主食类:主要有米饭、馒头、面条、面包、包子、饺子、混沌、粥等品种。由于每个患者病情不同,饮食习惯有差异,对主食的选择也会不同。但总体来讲,发酵的食物比未发酵者宜消化;含馅的食物往往不易熟透和馅过于油腻、粗糙而使之不易消化;粥是最值得推崇的养胃护胃食品。吃粥可以作为胃病的辅助治疗方法。
2、肉类:可以择新鲜瘦嫩的猪肉,鸡胸脯肉、水鸭肉、鱼片等,经精细加工烹饪后食用;不能食用油腻、陈腐肉食。人们通常以为牛羊肉、狗肉、为大补食品,多食能强壮身体,但牛肉肌纤维较粗的食之不宜消化;羊肉狗肉味甘性热,为补阳之品,而胃炎患者辨证多属郁热阴伤兼湿热内蕴,食之更助火伤阴,不利于病情故以不食为佳。
3、蛋类:蛋类的补益作用人所共知,但每日不可多食,以1-2个为宜,胃病病人应选择最易消化吸收的软蛋羹形式来烹饪食用。
4、奶类:喜欢饮牛奶而无腹胀、腹痛或腹泻等乳糖不耐症发生的胃病患者,可适量饮食,每日250克为宜。但胃酸偏低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好不饮或少饮牛奶,因为牛奶一直被认为可以中和胃酸,而在治疗胃酸过多的溃疡病时大量饮用。
5、豆果类:黄豆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因其内部结构和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的原因,许多人吃了炒、煮、爆的黄豆往往感到腹胀,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腹泻。豆制品比黄豆要容易消化,但仍有一部分人尤其是胃病患者吃后会出现上述情况。红小豆、绿豆、大枣等食品有很好的清热解毒、利湿、健脾和胃功能,但其豆皮、枣皮难以消化,有时还会诱发溃疡病出血,故应熬成粥食,并弃皮食用。
6、蔬菜水果类:应选则新鲜蔬菜切成小段炒或稍煮即可;不宜吃生的蔬菜和凉拌菜,也不宜多吃含粗纤维多的蔬菜和芹菜。水果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有原则的适量食用,但应洗净去皮,不宜一次食用过多,更忌冷藏的立即食用。不能进食蔬菜水果的病人,可以饮用菜汁、果汁、番茄汁等来代替饮料,这是补充维生素c及矿物质的最好方法。
八款慢性胃炎食疗方
1、白术猪肚粥:白术30克,猪肚1只,粳米60克,生姜少许。将猪肚洗净切成小片,同白术、生姜加水1000毫升,煎煮取汁约600毫升,再加粳米同煮成粥,早晚2次分服。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滞下等症。
2、羊肉萝卜汤:羊肉100克,苹果150克,豌豆100克,萝卜300克,香菜、胡椒粉、盐、醋各少许。羊肉洗净,切成小方块,香菜洗净切成段待用。豌豆、苹果、羊肉、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个小时,再放萝卜块煮熟,放盐、香菜等即成。用醋蘸食。
3、豆蔻馒头:白豆蔻15克,面粉1000克,酵母50克。将白豆蔻研为细末,待面粉发酵后,一起加入制成馒头。用于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或胃脘冷痛,恶心呕吐等。
4、鸡蛋冰糖酒:冰糖500克,黄酒500毫升,鸡蛋12枚。将冰糖与黄酒用文火煮沸后打入鸡蛋,搅匀,熬至呈焦黄色即成。每日3次,饭前服,每次20毫升。用于治胃痉挛。
5、胡椒炖猪肚:猪肚1个,白胡椒15克,生姜9克。白胡椒压碎,生姜切丝,共纳入洗净的猪肚内,用线扎紧,并加水少许。将猪肚放入砂锅中酌加清水,文火煨炖至熟,即可调味服食。饮汤吃肚,2-3日服1次,连服3-5次。用于脾虚寒、胃痛隐隐、胃下垂、大便溏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6、萝卜粳米粥:鲜萝卜汁100毫升,粳米100克。将萝卜洗净捣烂,取汁100毫升,同粳米一块加水500毫升,煮为稀粥。早晚温热服用。主治因肝胃气滞引起的胃炎。
7、神曲粥:神曲10~15克,粳米30~60克。先将神曲捣碎,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分早晚2次温服。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积难消、嗳气、泛酸水、脘闷腹胀等症。
8、蜂蜜萝卜汁:白萝卜500克,洗净去皮切碎,榨汁备用。每次取60毫升萝卜汁,加入20—30克蜂蜜调匀服用,每日3次。
慢性胃炎吃什么食物好?患有慢性胃炎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应该尽量的多吃一些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低盐的食物。不但如此,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食物,特别是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比如酸、辣、陈、臭、变质食品等。还有像一些南瓜、土豆、糯米、坚果类食品等难以消化的食物都要尽量少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