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每个父母喂孩子吃药,方法大不同,最忌哄、吓、压方式。稍有不慎药水呛入小孩的气管,非但病没治好,还可能对孩子产生危害。喂药要注意哪些事项,以及如何克服孩子得吃药的恐惧,以下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
给宝宝喂药不能强迫,讲究技巧。 给宝宝喂药的7注意事项:1、平时不要利用吃药、打针、去医院恐吓孩子,造成孩子对一些医疗行为的恐惧感,要告诉孩子生病后就需要吃药,接受医生的治疗,这样疾病才能很快痊愈。
2、吃药前一定要核对药物名称、药物剂量、使用说明、有无禁忌、是否在保质期内,准确无误后方可喂孩子。
3、如果是液态制剂吃前一定要摇匀后再吃;药片研碎后倒入少许水,调成混悬状备用。吃完药后注意如何保存,防止由于保存不当引起药物变质。
4、喂药时不要采取撬嘴,捏紧鼻孔,强行灌药,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孩子挣扎后很容易呛著孩子引起误吸。尤其是一些油类的药物更要慎重,防止呛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5、不要在孩子张口说话或者大哭时突然喂药,这样很容易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误入气管。
6、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豆浆、饭菜等食物一起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引起药物与食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药效。
7、家长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当孩子看到榜样被奖赏的行为时,就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当孩子看到榜样被惩罚的行为时,就会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正确给孩子喂药的方法:1、喂药前,先诱导或分散小儿的注意力,并使小儿的情绪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2.、喂药前,不宜给小儿喂奶及饮水,这样既可以防止发生呕吐,又可使小儿处于一种饥饿状态,便于药物咽下,对于熟睡的小儿喂药前应唤醒。
3、给新生儿及幼儿喂药时,应将小儿抱于胸前,用手臂支起头部,以防因其后仰动作药物被吸入气管中。
4、在小儿拒服药时,应用拇指与食指按压双颊,迫其张口,然后再将药物慢慢倒进嘴里,注意不宜将药物直接倒入咽部,以免引起呛咳而使药物被吸入肺中。
5、五岁以下的小儿可将药片研碎,溶于糖浆或某些食品种。
6、当用塑料滴管等喂药时,管口端要指向口颊内侧面,以避免吸入或引起呛咳。
7、喂药后,应继续喂温开水20~30毫升以利于残存在口腔与食管的药物进入胃。但注意不宜马上喂奶,以免引起呕吐。
8、刚喂过药的小儿不宜马上躺下,应该让其直立或坐几分钟,以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而被吸收。
9、小儿用药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按说明或医嘱定时定量服用。
克服孩子的「服药心理」4要点。1、让孩子理解疾病痛苦: 让孩子知晓疾病魔给身体所造成的痛苦。使孩子产生厌病感,继而形成强烈的治疗欲望。
2、让孩子知道用药的好处: 你应该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充满信心的语调告诉孩子,药物会帮助他杀死病菌,消除痛苦,变得像平常一样的舒舒服服、自由自在。症状减轻后,家长应及时赞扬药物的作用。当孩子感到了打针和吃药的作用时,便会乐意去吃药。
3、引导孩子自己吃药: 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和表扬孩子自己服药。这样做可分散孩子对药物的注意力,减轻药物在口中的苦涩感,还可以使孩子由此获得一种愉快的心理满足。
4、用柔情驱散孩子的恐惧: 父母温柔的举止、和善的眼光、亲切的话语,常会大大减弱孩子对服药的恐惧感。父母千万不可用惩罚的方法,强迫孩子服药。
结语: 生病,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特别是娇嫩的宝宝,季节变化期间更容易生病。生病了免不了要吃药,而分析小儿不愿吃药的原因,主要是怕苦,其次是家长经常给予孩子吃药、打针是一种惩罚的暗示。因此,家长在平时不要用打针、吃药吓唬孩子,当孩子顺利地吃下药时,就要鼓励和称赞他,让宝宝快快好起来。
文章来源:新浪亲子中心、宝宝树、家庭生活教室、偶爱家
喂宝宝吃药的14大禁忌 妈妈必知 喂婴幼儿宝宝吃药全攻略 喂宝宝吃药技巧与禁忌 妈咪必读在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0-14岁的人口约为2.2亿人,但因用药不当,每年约有30000儿童因用药不当而导致听力受损。有的孩子甚至因为服药不对被送进了急救室。
一、6岁男孩因患有癫痫,错误服药导致四肢溃烂
新闻曾报道过,一6岁男孩因患有癫痫,诊所医生给他开了一种叫卡马西平的药,按照医生所说的量服用,一开始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直到14天后,家人发现孩子身上有了很多的小红点。
全家人急坏了,抱着孩子就往医院赶。中途要转往大医院,但孩子的病情突然间爆发得很严重,眼、嘴、鼻子、口腔、四肢开始溃烂,并陷入了昏迷的状态。
所幸,及时送到医院,男孩终于脱离了危险。但身体上迟迟不退的黑痂无不在证明孩子受过的痛苦。
注:卡马西平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性药物,会产生的过敏反应几率很低,但并不排除没有,发生过敏反应后会出现重度药疹,变现为皮肤及口腔,脏器粘膜的溃破,造成多脏器的功能衰竭,严重的导致死亡。
二、为什么会出现孩子药物中毒?
小孩子用错药的这些事,除了让大家心有余悸外,更给家长们敲响警钟:给儿童用药真的不能大意!!很多时候,如果没有发生意外,我们都想不到,危险居然离我们这么近!
1、从生理功能发育来说,儿童的肝肾等重要器官还没发育成熟,药物在儿童体内的代谢排泄情况,以及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与成人相差较远,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2、家长作为最终喂药的执行者,对于药品认知和喂药行为是否规范,也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 5 项家长存在的儿童用药困惑调查中,有 67.7% 家长存在 2-5 种用药困惑,仅有 15.7%的家长不存在困惑。
在 5 项家长常见的不良用药行为调查,有 84.9% 的家长给孩子用药存在 1 项以上的安全隐患,仅有 15.1% 的家长不存在安全隐患。
也就是说,超过一半家长不知如何给孩子用药,超过八成家长存在不良用药行为。
三、这4类药,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
1、庆大霉素
本药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够消灭细菌、抗感染。由于其副作用明显而已经没有再继续使用,但某些农村地区仍会被使用。这种药对小朋友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伤害明显,尤其是听觉神经。
2、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属于一类灭菌窄谱类的抗生素,对严重的葡萄球菌感染有效果。
在以前的一段时间的某些地区,由于缺医少药和对药物认识的不全面,很多地区的小朋友频繁服用万古霉素而出现了较多的耳聋病况。
第三,速尿
速尿,又称呋塞米,是一种利尿药,能够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使血压下降、缓解水肿和治疗心衰等。
小朋友在出现全身水肿或者心衰的时候可能会用到此药,可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此药的时候一定小剂量服用。因为大剂量的速尿有极强的听神经毒性,进而导致耳聋!
第四,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是一类解热镇痛药。在小朋友发烧难退之时,很多医生就会开具阿司匹林的处方,以此来降温解热退烧。
殊不知,阿司匹林有较大的神经毒性,过量时能够毒害小朋友正在发育中的听神经,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甚至耳聋!
你知道吗?在3500多种药品制剂中,适合儿童却只有60多种......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给孩子提供最好衣食住行,但唯独最需要的药品,往往却忽略太多。
因为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 30000 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
据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道:我国儿童专用药严重短缺,基本上都是用成人药,“吃靠掰,量靠猜”,规范用药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高发,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为成人的2倍,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
儿童用药不慎
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高
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用药不良反应率高达24.4%,是成人的4倍。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
儿童常用处方药中,剂型居多的是注射剂和片剂,而粉末吸入剂、栓剂和糖浆等适合儿童的剂型很有限。其结果是,很多儿童不得不被视为“小大人”,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再对比成人用量“酌情减少”,形成了“用药靠掰,剂量靠猜”。
儿童用药
孩子不是你的“缩小版”
儿童不是单纯缩小的成人。在生长发育期,许多器官系统没有发育完善,肝、肾的代谢和排毒能力也不如成人,对许多药物的敏感性、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都会明显不同于成人。因此,儿童药需要“量身定制”,可现实却并非如此。
我国共有2亿多儿童,而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品不足5%,90%的药品没有“儿童版”;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有60多种,占1.7%,而患病儿童人数占总患病人数的19.3%。
多数儿童用药缺乏儿科临床研究资料,也没有药物试验的法规和伦理规范的保障,导致大部分药物实际是在广大儿童中“试用”,儿童用药不良反应高发。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药”安全
小朋友若有身体不适症状,应该至合格医疗院所请医师诊治,切勿自我诊断延误病情;家长可以主动要求医师使用小儿专用药品,或向药师查询用药资讯,以双重保障小朋友用药权益。
另外,以下有几种药品不建议给小朋友服用,如:阿司匹林、含有咖啡因的感冒药、会影响骨骼、牙齿发育的药品:如氟化恩昆类抗生素及四环霉素等;另外许多综合感冒药常含有第一代抗组织胺,在小儿容易造成中枢神经兴奋,也应该尽量避免。
“药”安全
儿童因为误食大人药品而中毒甚至死亡案件层出不穷,可以从以下7点预防儿童中毒:
1、家长应避免使用“糖果”等字眼来哄骗小孩吃药;
2、服用药品前一定要将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看清楚;
3、选择在灯光明亮环境服药;
4、药品与一般家庭用品应分开存放,药品应至于原药袋内;
5、使用附有儿童安全装置瓶罐,避免儿童可以轻易打开瓶盖而误食;
6、即便大人只是短暂离开,也务必将药品放置于小孩看不到、拿不到的地方,最好方法是“上锁”;
7、定期检查药柜或储药场所,将过期未用完药品加以回收统一处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