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鱼骨在生物学上有一个学名,叫做肌间骨。它是一种分布于鱼椎骨两侧肌间隔的小骨,主要生长在低等真骨鱼类体内。我们熟悉鲤鱼、草鱼和鲢鱼,它们都属于下真骨鱼类的鲤形目。
古生物学家发现,随着鱼类的逐渐进化,肌间骨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过程,最终消失。例如,鳗鲡鱼种的出现较早,肌间骨最多,而鲤鱼形目出现较晚,但数量顺序相比有所减少。在水飞蓟目中,体内肌肉骨骼的数量几乎为零。
可以说,鱼骨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鱼类的进化史。科学界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肌间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肌肉,控制鱼的运动。当鱼需要垂直移动时,肌肉会收缩,并随着肌肉间骨骼产生的力而做出一些微妙的方向变化。而食肉类鲶鱼主要依靠瞬间爆发力,需要强有力的骨骼支撑和发达的肌肉。
这种生存需求使得食肉鱼类不再依赖肌间骨骼,骨骼在进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笨重,刺越来越少。不管怎样,动物进化的过程通常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的结构到完善的。鱼类骨骼的进化表现为数量的逐渐减少和浓度的合理集中。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鱼骨卡喉”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发生,还有一些事情是由于处理不当而死亡,鱼骨卡喉。处理卡在喉咙里的鱼刺最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可能有人“说要喝醋,用馒头呛”,但这真的好吗?让我们先听听专家的意见。专家说,鱼骨卡在喉咙里的最好办法是“停止吞咽,尽量呕吐”,也就是说,赶紧呕吐。如果你不能呕吐,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寻求帮助。
这是因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骨骼数目减少,骨刺少的鱼在进化序列上是比较高级的,如鲈鱼,比目鱼等。反之,则骨刺数目较多,如白鲢光头骨就有387块,凤尾鱼的骨刺数目也不少。一钓鱼爱好都的结论是:无论是江河湖海,越是没有攻击能力、或是容易受到攻击的鱼类,大都多刺;有些弱小浮鱼连肌肉里面都布满乱刺。这大概是它们自我保护的演化成果,一是让攻击者知道我刺多、不好吃,二是生存环境恶劣,需要骨骼细腻的灵活身躯来逃避灾祸。而凶猛鱼类如海里的鲨鱼、虎鲸,江河里的黑鱼,鲇鱼等除了主干骨骼就没有乱刺。当然,这和动物进化等级高低有关,越高级骨骼就减少而合理集中(无脊椎低等生物除外)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