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分安静的情况下,人在某个频率刚能听到的最小声强的声音为听阈,而引起听觉疼痛的声音为痛阈,在这两者之间即为人的听觉响音范围,又称听域。
声音在耳中的传导有两条途径,分别为骨传导和空气传导,当空气传导消失而骨传导起主要传声的途径时,为传音性耳聋,即外周性听力减退。当两种传导都降低甚至消失时,为感音性耳聋,即中枢性听力减退。
扩展资料
关于声音的其他解释:
1、人声语言的音频范围:一般在200Hz~4000Hz之间。男性的频率成分偏中低频,女性的频率成分偏中高频。这就是为了尽量不占频带资源而电话机的带通频率一般设在300Hz~3000Hz的真正原因,而我们都知道电话机的通话音质完全可以接受。
2、音强:即声音的大小强弱,空气压缩或扩张的程度越强则声音越大,相反压缩或扩张的程度越弱则声音越小。
3、声压:声音的大小用分贝(即dB)来表示,人耳可听音强范围在0dB~140dB左右。
4、分贝:分贝是对声压的对数表示方式,即参照物按乘除法的方式变化时我们的对数(即分贝)按加减法的方式来表示。其中人耳听力曲线是与对数曲线非常相近,即当音量成倍增大时,人耳听觉对音量的这种增大感觉要迟缓,越是到了高声压级(大音量)后,感觉越迟缓。
用分贝表述声压单位符合人耳的听觉特性。
高频一般指2000HZ以上的声音,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尖细的声音
低频一般指500HZ以下的声音,生活中通常表现为低沉、较粗的声音。
高频音是指频率高的声音,也被称为“蚊音”、“无声铃音”、“大人听不到的铃声”。人类的耳朵能够分辨的声音处在20赫兹到2万赫兹的范围之内。一般来说,人类用于交流的各种声音都处在200赫兹到2000赫兹的范围之内。但科学研究显示,随着人年龄的增大,人的听力也会逐渐衰退。
因此在17000赫兹的高频声音面前,年轻人可能十分敏感,但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就像聋子一样听而不闻。但是这种声音会损害耳朵,严重者会有失聪的现象。这种铃声最早出现在2005年,由威尔士一家安全公司制造,初衷是帮助店主驱散门口聚集的年轻人,同时又不使成年人受到干扰。
3.“青少年之音”
所谓的“无音铃声”,其实是一种频率约为17000赫兹的声音。以它做手机铃声,尽管学生耳中短信提示音此起彼伏,老师却基本毫无知觉。因此,学生们亲切地称之为“青少年之音”。
4.“无音铃声”利用的是最基本的声学原理。人类耳朵能捕捉到的声音,频率位于20到20000赫兹之间。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听力会有所衰退,且首先表现为对高频声音敏感度的降低。研究显示,大多数人在35岁以后便基本失去对17000赫兹以上声音的辨识能力。
5.频率是用Hz作单位读赫兹,低频噪音是指频率在200赫兹(倍频程)以下的声音。我国对于低频噪音的声音频率范围订为 20~200Hz ,其中对人体影响较为明显之频率,主要为 3-50Hz 之频率范围。
6.在人耳范围内是在20Hz--200Hz是低频,即在一秒内震动20到200次所发出无规律的声音称之为低频噪音。频率在 500Hz~2kHz为中频,而高频则2kHz~16kHz。
7.所谓低频噪音是指频率在200赫兹(倍频程)以下的声音。住宅小区的低频噪音源主要有5大类:电梯、变压器、高楼中的水泵、中央空调(包括冷却塔)及交通噪声等。一般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就是在在20Hz--20000Hz间,20Hz以下的是次声波,20000Hz以上的是超声波。
【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很难受?】哪种声音更让人听起来觉得刺耳呢?答案因人而异,比如说手指甲划过黑板的声音、刀子划过玻璃的声音等等。还有一些声音令人放松,比如雨声、海浪声等等。
这其中的原因你了解吗?
这是因为声音有频率,而有些频率的声音是人耳觉得难以接受的。所谓“频率”,即声音每秒振动次数来决定,其单位是赫兹。人耳正常的听力频率在20至20000赫兹之间,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三种。不同年龄的人,其听觉范围也不尽相同。比如:儿童能听到30000至40000赫兹的声波,而50岁以上的人却只能听到13000赫兹的声波。
研究表明,声音频率介于2000赫兹至5000赫兹之间时,人耳对其最为敏感,也感觉最难听。以新生儿的哭声为例,这种哭声往往让父母无所适从,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古老生存本能,以确保新生儿不被忽视。
人类对声音的频率非常敏感,是通过“杏仁体”来感受的。杏仁体是大脑颞叶内侧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形似杏仁的神经元聚集组织,在人的各种情绪反应,如愤怒、焦躁、惊恐等中充当了指挥者的角色。
研究发现,当对大脑进行扫描时,声音越难听,大脑特别是杏仁体的部位就越亮。因此,当人类对尖锐的高音特别厌恶时,大脑中的杏仁体就会传达出痛苦信息给听觉皮层,进而让人感到头皮发麻,甚至全身起鸡皮疙瘩,引发负面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