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更容易发胖,因为油脂的吸收率是99%,糖的吸收转化率是70%。但是我们容易忽略糖的食物。
碳水化合物,按照分子式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基本分成是三类:分别是单糖、寡糖还有多糖。
单糖就是葡萄糖、半乳糖、果糖,这些糖是糖类中的最简单的成员,它们还可以互相结合成为寡糖和多糖,但是不能再分解了,分解的话就不再是糖了。
寡糖就是由2-10个单糖组成的相对复合性质的糖,包括蔗糖、乳糖、麦芽糖、棉籽糖等。但是跟多糖比起来,寡糖还算是结构并不复杂,所以称之为寡糖。
多糖是最复杂的糖类组成形式,主要就是淀粉和纤维素两大类。
知道这些糖的概念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说过了糖是可以转化为脂肪的,那么要减脂的话,除了少摄入富含脂肪的食物,就要“控糖”,但是怎么去控糖,有些人认为就是“不吃甜食”,这样对不对呢?
当然,我们要在减重期间,严格控制少吃甜食,但是很多人都往往忽略了,我们的主食才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的主要来源!
比如“吃素减肥法”这种方式,由于不吃肉,没有足够的优质蛋白来源,往往会让人产生对主食的更大依赖(毕竟吃青菜叶子不顶饿啊!)这样无形中,很容易就摄入的糖过多了,糖转化为脂肪,怎么可能瘦得下来!
我们往往不太会注意到多糖的食物,其本质仍然是糖。像馒头、大米、土豆这类富含淀粉的食物,尝起来好像并不那么甜,但是如果你不吃菜的话,单嚼它们,是会慢慢感觉到甜味的,这是因为你口腔中有淀粉酶,这个酶会分解多糖,把它拆开成小分子的糖,你再嚼着就会觉得甜了。
如果糖会造成人身材的发胖,戒掉不就得了?
人体内只有储存不下的糖,才会转化为脂肪,因为脂肪单位体积的能量储存能力是糖的数倍。所以,我们需要脂肪来做人体的备用油箱——但是,主油箱仍然还是糖。
在糖、蛋白质、脂肪这三大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中,糖其实是人体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主要能量来源,人体内肌肉运动、神经传导,体内物质的运输,没有一样能离开糖的能量供应,人体活动的70%能量来源都是从糖分中获取的。
人体缺少必要糖分,不仅会形成低血糖、伴有头晕等症状,而且会形成情绪低迷,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
因为脑部有特殊性,人体的大部分器脏都可以靠脂肪燃烧提供能量,脑部却是必须靠葡萄糖的转化供能的。所以,当低血糖的时候,脑部的感受最明显。
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酮体在身体中的大量生成。因为脂肪的代谢会生成酮体,酮体在人的身体里聚集度比较高时,是能够改变我们的体液成分的,让我们的体液偏酸性,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们一般称之为“酮体酸中毒”,得了这个病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另外,糖也是帮助肝脏进行身体解毒的一把好手,葡萄糖可以帮助把人体内不需要的各种多余物质带出体外。
如果女性长期体内缺少糖分摄入,不仅会不高兴,甚至还会引起女性的月经紊乱等等。
综上所述,戒糖是根本不可取的。
所以,什么不吃主食的减肥法,断糖饮食法之类,也都是完全不可取的。
要想更多地了解糖,推荐一个视频《关于糖的大电影》:
答案很显而易见,糖和油都容易让人发胖。为什么这么说哪,最重要的一点,肥胖的直接原因就是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比较一下糖和脂肪的生热系数就可以,糖的生热系数是4kcal/g,油(也就是脂肪)的生热系数是9kcal/g。因此同等质量下,脂肪的能量是糖的2倍多,也就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
其次,糖的重要的生理学作用是提供能量,而脂肪则更偏重储存能量。人体在糖充足的情况下会先消耗糖供能,只有在糖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动用脂肪供能,不过脂肪供能还有个缺点,那就是可能会产生酮体,对神经细胞和脑细胞产生不利影响。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油脂更容易过量摄入,2002年我国城市居民每日油脂消费量就达到了44g,脂肪供能占比高达35%,而推荐的供能占比为20~30%,肥胖人士的油脂供能占比应低于25%;而城市居民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占比仅为47%,低于55%~65%的推荐占比。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相比于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脂肪对肥胖的影响可以说更大。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糖了。想要保持良好的身材,还是要在膳食平衡的基础上,调节三大宏量营养素的摄入比例,少吃糖油,多吃优质蛋白,合理运动,必然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糖VS脂肪,哪个才是让你变胖的真凶?首先强调:我们这次讨论糖和脂肪哪个更容易胖人,很多人觉得是拿甜食跟肥肉相比。的确是,但不全面。看封面图,意大利面VS培根。意大利面不甜,怎么它也成了“糖”了呢?
实际上,营养学里讲“糖类”,跟我们平常说的“糖”,不完全是一回事。白糖是糖,但一些根本不甜的食物,比如米饭、面包、豆类,甚至土豆、红薯等,实际上也是糖。因为这些东西,消化吸收之后,也都会变成各种单糖,主要是葡萄糖。我们熟悉的淀粉,就是一大堆葡萄糖分子组成的。消化淀粉,就是把它还原成一个个葡萄糖的过程。所以,土豆和白糖,从本质上讲是同一种东西。
先讲结论,一句话告诉你真相
糖类和脂肪,哪个更容易胖人?民间好像一直在争论,实际上学术界早就有结论了。答案是:跟脂肪相比,糖并不容易胖人。
糖类跟蛋白质类似,也不很容易变成我们身上的肥肉。这可能跟很多人的直觉相悖。但大家别大惊小怪,这个观点已经是营养学界的共识了,比如:
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们早就发现,用高糖食物喂食小鼠,并不会让小鼠变胖。类似的结论,还用猴子等实验动物验证过。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食用量很少时,仍然有大量肥胖者出现。很多胖人比瘦人食用更少的糖。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跟我们的直觉相反,胖人并不比瘦人更爱吃甜食。
Mc Devitt及同事研究报告,让受试者在96小时内,超过正常摄入量一倍摄入蔗糖或葡萄糖(被认为最容易让人发胖的糖),结果发现,不管是胖人还是瘦人,身体的脂肪含量都没有增加。
类似观点的研究还有很多。一句话,糖并不可怕。
为什么糖类不容易胖人?有些原因跟蛋白质是类似的,比如糖类的产热效应也比脂肪高的多。糖类储存成脂肪,也要“浪费”大量的热量,不如直接把食物脂肪储存成身体脂肪划算。
我们到微观世界去看看,很多事情就一目了然了。下面这东西就是我们身上的肥肉——甘油三酯分子。三条长长的尾巴,是三个脂肪酸。连接的部分,是一个甘油分子。
我们再看一张图,左边是葡萄糖分子,我们吃进去的糖类,最终大多数会变成这种东西。右边是脂肪酸分子,我们吃进去的脂肪,最终就会变成这种东西被吸收。
对比一下,这两种东西,哪个更像甘油三脂?是不是不用我说就明白了?
虽然糖类也可以转化成甘油三脂,但相比来说,脂肪酸转化成甘油三脂,需要的反应较少,更节省能量,几乎就是现成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身体喜欢把吃进去的脂肪,优先变成甘油三脂。而不喜欢用糖来进行复杂的转化,浪费更多能量。我们吃进去的糖,身体喜欢把它们优先变成糖原,储存在肌肉和肝脏里。剩下的,拿来直接氧化燃烧,消耗掉,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一个锅炉房的故事
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我给大家打个比方。
发挥想象力,把我们的身体想象成一个锅炉。人需要能量,锅炉也需要能源。对人来说,提供能量的东西主要是糖类和脂肪。给锅炉,我们也提供两种能源:木柴和煤。
木柴的特点:烧一会儿就没了,能量密度小,所以木柴体积大能量少,占地方,不适合大量储存。煤的特点:一块儿煤能烧很久,能量密度大。煤的体积小能量大,适合大量储存。
那么我们想一下,让你来管理这个锅炉房,运来一车燃料,有木柴有煤,你怎么使用最合适?答案肯定是:优先烧木柴,储存煤。
储存燃料的空间总是有限的,木柴体积大储能少,不适合储存,就优先使用掉。既节省了煤,又节省了空间。除非木柴不够烧,否则运来多少煤,就储存多少,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木柴富裕得特别多怎么办?都存着?地方不够。所以想储存,必须先变成最适合储存的煤。当然,变成煤,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转化费用。
明白了吧?对我们的身体来说,糖类就是木柴,脂肪就是煤。我们的身体是自然演化了几百万年的设计,很会利用能量。该储存什么,该使用什么,它比我们聪明。
糖类的特点就是不适合储存。它能量密度低,只有4千卡/克,不到脂肪的一半。我们的身体储存糖类的形式是少量糖原。糖类储存成糖原,需要额外储存大量水。1克糖原需要携带2.7克水。想象一下,我们不可能像储存脂肪那样储存那么多糖原,否则身体太重,谁都受不了。脂肪基本无水,储存起来很方便,不会增加额外的体重。
所以,身体无时无刻不需要能量,于是,吃进来的糖,身体就直接消耗掉。省下食物中的脂肪,储存起来。浪费的热量最少,最划算。进化让我们的身体特别精明,特别会算账。
吃糖,应该注意什么?
糖相对于脂肪来说,不容易胖人。但这不代表糖完全不会胖人。我们怎么吃糖才会发胖呢?两种情况。
A:一次性摄入的糖类极大的超过需要。糖要吃胖,需要一次性多吃很多很多才行。稍微多吃一些,糖并不会马上让人发胖。
B:连续超量摄入。研究一般认为,除非连续几天超量摄入糖类,多余的糖才会转化成脂肪。也就是说,偶尔一次吃多了点,并不可怕,不要连续几天多吃就可以。
综合这A、B两点,大家能看出,糖吃胖人,一般都不是一顿两顿的事儿。很多人因为糖类摄入过量变胖,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脂肪,恐怕却是分分钟可以吃胖你的。
所以,如果你在考虑保持体重的问题,主食可以照样吃,脂肪含量不高的甜食也可以适当吃。但最好每3-4天安排1-2天“低糖日”。这一天只摄入极少量的主食,不吃甜食。这样的好处,是让糖类即便过量摄入,也不会持续过量,做到吃糖也不胖。
如果你不仅仅是保持体重,而是要减肥,那甜食可以不吃,但完全没必要不吃主食,或大量减少主食。除了每3-4天安排1-2天“低糖日”之外,平时主食吃七八分饱就足够了。低糖减肥法并不明智,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大损害。而且,减掉的体重里面,有大量的肌肉和水分,且这种减肥方法反弹率很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