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沼螺为华支睾吸虫和抱茎棘隙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
禽类和鱼类的天然饵料,它危害绿肥水浮莲和凤眼莲的栽培。中华沼螺仅分布于中国江苏、江西、湖北和湖南等省,个体比纹沼螺细长,壳面螺棱强,亦为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
纹沼螺分布于中国各地,外形呈宽卵圆锥形。有5~6个螺层。壳面具有螺旋纹或螺棱,螺棱变异较大,有的极发达,有的则极弱,似光滑的贝壳。雌螺多喜潜伏于水底泥中,雄螺则喜栖息于水上层或水草间。4~5月大量产卵,一个卵袋平均有7~8粒卵,多者可达30余粒。
纹沼螺生活习性
卵生,4~10月为交配期,4月下旬开始产卵,卵产于胶质透明的卵袋内,卵袋贴附于其他贝壳或水中物体上。卵巢含卵纹沼螺约20粒,在适温情况下,约10余天孵出幼螺,幼螺2个月发育成熟。成螺栖息于有水草孳生的溪流、湖泊、沟渠和池塘内,匍匐在水草上或在水底爬行。冬季潜于泥中越冬。
壳高一般10毫米以上,壳坚厚,壳面具有螺旋纹或螺棱;壳口周缘厚,有深色框边。厣为石灰质薄片,与壳口同大小。沼螺雌雄异体,雄性交接器官位于颈部背侧。
华支睾吸虫的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 Looss, 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liver fluke),华肝蛭。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本虫于1875年首次在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才在我国证实该病存在。
1975年在我国湖北江陵西汉古尸粪便中发现本虫虫卵,继之又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见该虫卵,从而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历史。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华支睾吸虫(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为典型的复殖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等阶段。终宿主为人及肉食哺乳动物(狗、猫等),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虫多时可移居至大的胆管、也偶见于胰腺管内。华支睾吸虫的宿主常见的有人、猫、狗。
成虫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类的消化道内孵出毛蚴,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成为胞蚴,再经胚细胞分裂,形成许多雷蚴和尾蚴,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