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溺爱源于父母的自恋。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他们在无限制地给予孩子时,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
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宠爱自己,是溺爱的心理真相,父母溺爱孩子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满足自己和宠爱自己,这也是父母溺爱孩子的心理真相。
在农村老家,我的一个堂嫂就是这样,她对孩子特别溺爱,其实就是宠爱童年受苦的自己。
她有一个女儿,但这个女儿很少帮她干家务,她也不会做家务。因为堂嫂不让她干活儿,也不让她学。
堂嫂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还重男轻女,她中学没读完就出来打工赚钱,受了很多苦,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像她那样受苦,自然不让她做农活儿。但她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其实也是在满足她当年想读书没得读的愿望。
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是我们把现实父母和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如果我们的童年过得不好,对父母有埋怨,那么长大后,自己作了父母,就会用理想父母的方式来宠爱童年受伤的自己。
可见,有些父母溺爱孩子,其实就是在宠爱自己,也可以说是在心理补偿。
我们都知道父母溺爱孩子,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溺爱是一种懒惰和不负责任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溺爱还是一个温柔的陷阱。
因为父母的溺爱,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
就像我的堂嫂,她不让孩子做家务,导致现在女儿读了高中,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没办法,堂嫂只能在县城租房陪读。
不想让孩子受苦受累,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庇护孩子,剥夺他们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其实也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这个看似“为你好”的温柔陷阱,掉进去的孩子要付出更多代价才能走出来。
人,需要长大,也必须长大,否则很难适应社会,更无法生存。
如果父母一直把孩子当作婴儿来呵护,不让他长大,那就会把孩子养成巨婴。
溺爱,不仅是一个温柔的陷阱,还是父母控制孩子的手段,而且是以爱的名义。
堂嫂溺爱女儿,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成绩必须好。
在她看来,我这么辛苦干活儿,为的是你;我不让你做家务,为的也是你;我租房陪读,更是为了你,如果这样你还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换句话说,她要让女儿明白,妈妈对自己这么好,自己不能让妈妈不开心!
幸运的是,堂嫂女儿成绩很好。但是这样的“控制”迟早会失灵,因为孩子总会有无法满足妈妈要求的时候。
堂嫂一定会要求女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读大学,包括读什么类型的大学,以及什么专业,等等,因为那是她爱孩子的方式。只是这样的爱,是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为她而活而已。
可见,这种以爱的名义来溺爱孩子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控制孩子,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机会。
几乎每一个家长都会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家长却把握不好疼爱的度。于是当疼爱得过头了,就变成了“溺爱”。
我们都知道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都很难有所出息,尤其是对于男孩子来说,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01:“优越感”的背后,是自私的表现。
对孩子无比溺爱的家长,会给予自己的孩子各方面“特殊待遇”。
一方面可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重男轻女”的思想。
总之很多被溺爱的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都会受到特殊照顾。
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会在“家”这个小环境里充满优越感,以至于“恃宠而骄”,变得自私且缺乏同情心。
当他们离开家庭到学校或者社会中时,就会因为享受惯了被照顾、被优待,最后不会关心他人。
这种自私的表现,会让他们很难和他人相处,交际能力将会大打折扣。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交际能力不够,那么今后在社会中会更难。
而造成孩子变得自私的源头,其实就是家长的溺爱。
02:“有求必应”的背后,是物质的表现。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总是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而支撑家长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一般是两个:
一是他们认为“再穷不能穷了孩子”,所以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会尽量满足;
二是很多父母觉得“我小时候想要,但是没条件”,所以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想自己小时候那般。
因而很多家长即便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去满足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
这样长大的孩子通常都会表现得很“物质”,甚至会养成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不良习惯。
更重要的是,这种溺爱方式,会让孩子缺乏忍耐性和吃苦的精神。
一旦离开了父母,他们几乎不懂得如何生存。
03:“过于保护”的背后,是懦弱的表现。
父母以“安全”为由给予了孩子足够多的保护,从这个角度出发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但有的父母却“过于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出门、不许他跟其他孩子玩耍等等。
就像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话一样:“含在嘴里怕化了,吐出来又怕飞了。”
人只有在经历过一些东西之后才能变得认真起来,孩子要是不尝试着独自去完成一些事情,不经历其中的艰难困苦,那么他们永远也不会真正长大。
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必然会变得胆小无能,缺乏自信,甚至还会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
现在我们常说的“巨婴”、“妈宝男”,多半就是这样长大的人。
表面看似是一种“听话”,但其实是懦弱的表现。
04:“护犊子”的背后,是没责任的表现。
有时候孩子犯了错,家长会以“孩子还小”为由视而不见。
要不然就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以“长大了就好了”为由“责怪”家长管的太严。
这些都是“护犊子”的溺爱行为。
事实上,孩子在性格习惯还没成型的时候是最好培养的。
当他们犯了错时,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引导并予以适当的批评教育,那么他们就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明辨是非。
而要是我们“护犊子”一般溺爱孩子,那么他们长大之后不仅会缺乏是非观念,甚至还很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扭曲。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缺乏是非观的人,其实是没有责任心的。因为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有问题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