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项研究已经完成了有一段时间了,而最终的研究结果就是“玩游戏会让人的某些脑部区域的容量增大。”
这项研究出自德国的《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Charité University》,在研究中他们让受试者连续两个月,每天至少玩半个小时的超级马里奥64,研究后他们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受试者脑部,发现脑中有三个地方的灰质明显增加,分别是:右侧海马体、背外侧前叶额以及小脑两侧。这些区域与人类的空间巡航、记忆编码、战略计划以及手部的动作技能有关。而且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如果受试者本身对于玩游戏有着强烈欲望的话,效果会更加明显。
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信这可以减少人们罹患与这些脑部区域容量有关的疾病风险,如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症候群、思觉失调症 (2014年前译作精神分裂症)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二、在游戏世界中当坏蛋可增强道德感
这个研究结果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因为父母最怕的就是小孩子跟着游戏中的人物有样学样。而因为这个原因,遭到最多父母抵抗的恐怕就属GTA系列了吧!
不过根据上个月最新的研究指出,玩家在游戏中进行越多反社会行为,不但不会使玩家道德沦丧,相对地还会增强玩家的道德感。
研究显示玩家们在游戏中进行的不道德行为会引起玩家的内疚感,进而增强道德感,并使玩家在现实世界中做出更多有利社会的行为。也就是说,假如你在游戏里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的话,相对的你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会是个好好先生!
三、玩游戏可减少欲望
根据英国研究指出,玩俄罗斯方块可以帮助减少欲望,他们利用一种名为“ Elaborated Intrusion Theory”的理论,说明“欲望建立在视觉图像之上”,因此以视觉图像为主的游戏理应能减少玩家们的欲望。
在研究中他们发现玩俄罗斯方块能有效的减少玩家的欲望,因为玩俄罗斯方块对大脑来说是一项较为艰巨的视觉处理工作,因此当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俄罗斯方块时,便减少了对事物的渴望。而且研究表明这个结论不仅对烟瘾、酒瘾有效,对食欲也同样有效!这样的话,也许以后的戒毒所和减肥中心会被游乐场占领吧?
四、增强老年人的管控功能
这项研究发表于去年最具权威的科学期刊《自然》之中,他们表示人类认知控制的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不过透过认知管控训练能有效的减少这项能力下降的情形发生。因此他们对65到80岁的老年人设计了一款名为“NeuroRacer”的游戏。
而且令人讶异的是,这些受训后的65至80岁的老年人,他们的认知管理能力甚至超越了20岁没受过训练的年轻人,其良性效果更是持续了长达半年之久。
五、游戏能够治疗脑麻痹患者
根据医学报告指出,现代的小孩约500人之中就有一位脑麻痹患者。脑麻痹是因为小孩在母亲怀孕、生产或出生后,脑部受到伤害而导致。虽然脑麻痹不会随著时间而逐渐恶化,不过却是永久性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其实也没有能直接治疗的方法。
然而,国外却发现游戏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些脑麻痹患者的情况,甚至曾经有患者因玩游戏而从脑麻痹并失去语言能力的情况下恢复了与人交谈的能力。另外也有国外的研究人员利用“Kinect”(游戏机)对患有脑麻痹的儿童进行治疗的计划。
洪兰是台湾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致力于大脑科学的研究,多年来透过深入浅出的文字与上千场的演讲,将脑科学的知识运用于教育、学习与亲子教养。
如此知名的专家来到我们小区的剧场进行讲座,多好的学习机会,一定要听一听。正好学校组织老师参加讲座,不可错过。
在洪兰还没到之前的暖场活动,是请四对夫妻上场做游戏,考察夫妻之间的默契程度。
出了四个问题,分别背对背写在写字板上,问题是1.夫妻写对孩子的昵称。2.教育孩子的时候谁说了算。3.请说出宝贝的优点。4.请写出对方的生日。根据回答结果,核算积分之后,公布分数,给高分的家庭送礼品(专属书包)。牵手退场。
接着家长致辞,这几句话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情感大于思维,思维大于知识和技能,有幸参与到阅读、写作中来;唯有爱与文化方能生生不息。
接着就是洪兰教授讲课。主题是“教养孩子的方式”。耶鲁大学洪兰教授称,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人生是马拉松,跑到终点才是赢家。而运动、游戏和阅读是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洪兰教授将用脑科学告诉我们:学习没有起跑线,大脑终生具有可塑性。
讲座中,洪兰教授先讲解大脑是怎么回事,告诉我们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接着讲解学习是终身的,从习惯要从小养成,学习勤能补拙,学习的基本能力(阅读)几个角度来讲学习的重要性,最后讲到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的重要性,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
感受:
1.“人定胜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后天的努力一定有作用的,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肯下苦功,为孩子打好基础。
2.阅读是让孩子“静下心来”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无限延展。
3.大量的课外阅读是真正增加阅读的方法。广泛阅读可以促进增加一个人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决定着你所看到的东西。
4.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巨大。要支持孩子、信任孩子、管教孩子。
5.大脑和行为是互动的,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大脑结构,所以持续好好的对待孩子,行为一定会改过来。连动物都可以,做家长的一定不要放弃!
6.在被人管理中学会管理自己。
7.成功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勤能补拙,记住“一万小时原理”。
8.学习是终身的,环境改变人。
下面是我现场整理的文字稿笔记,记录如下:
1.出示图片(科学人杂志封面), 说明要 改变教育的方式 。 人类被机器人打败,即重复性的工作被打败。说明了大脑发展的趋势,下一张大脑图。大脑发育的时候,运动感觉……紫色和灰色,是听觉值。顶叶聂叶……神经细胞……神经纤维……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三岁定终身”的说法。因为大脑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大脑不停因应外界需求而改变神经网络的连接。
核磁共振。阅读后脑有比较多的血流量。
行为和大脑的关系。
在活人的脑上看到线上工作的情形。
植物人的脑图。举例一个女孩植物人以后的例子。能听见18月后醒过来了。
大脑活化的地方一样的,从大脑发展的角度看,每个人的神经都是可塑的。
因此大人不能打孩子头部,大脑一旦损伤,人就会在生理机制上遭遇障碍,日后怎么通过后天努力,希望也比较渺茫了。
2.人是终身学习的。 举例看图,海马回新长出来的神经细胞。注射了神经水以后的情况。
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举例说明,手指的作用。假如天生没有手、脚如何跟手一样工作。(播放视频)脚可以穿针,可以戴隐形眼镜。人的大脑可以互相转换的。大脑一直不停的改变,外在的需求可以改变大脑。
举例明星的例子。右手左脑控制的,谁在管右手?红色皮脂区管理。(看图)功能可以互相转换的,越小的时候受伤,改变的越快。
看图说明:
大脑产生观念——观念引导行为——行为形成结果——结果改变大脑——(循环)
举例猫的图。每一个人都是过去经验的总和,每一个都是过去经验的总和。大人的手,环境塑造成了现在的他。
强调: 勤能补拙,孰能生巧。 用大脑图变化举例。练习一万次就能成为大师。
3.为什么习惯要从小养成? 大脑是有限的资源,一天中60%习惯化动作。习惯成自然,小时候把习惯养好。举例,颜式家训。0——6,习惯,6——12,习惯,12岁以后,同学影响。
一个人要成功,一定要有压力。压力太大,超越能力,也不行。压力要适中。对待压力要用正向的想法去取代负向的想法。
60年代实验。做压力判断。准时到多给5毛钱。我以为自己早,没想到还有人更早。随便坐。线条三条。别人都说3的时候,我怀疑自己,说2,还是说3。社会压力实验。只有有自信的人才能有同僚对你长期的肯定。
一个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需要靠团队,需要合作和沟通。有知识才能做批判性思考,才会有创新出来。这样才会有自信心。
美国的教育白皮书。怎么准备未来呢? 听说读写。 2007年1月9号,手机改变生活。怎么替孩子做准备。
4.a.基本的学习能力——听说读写。 不可缺少这些训练。
b.学习是辛苦的。 学会是快乐的。在发挥创意之前,基本功必须先扎实,滚瓜烂熟之后,才有创造力。派的音乐。 创造力,是基本功加想象力。
c.鼓励孩子阅读,阅读是创造力的本。 图片耶稣,骑马,烟囱图片。经验是与神经元建立连接的做好方式。经验需要时间。阅读将别人的经验内比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
d.背景知识决定你看到的东西。环境决定你所看到的东西。
举例:12,13,14,ABC;看图蒙娜丽莎;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区别。
理论依据:神经回路的活化,需要时间。它是骨牌反应,它必须走到完。中间无法自己关掉。
举例:说错话的时候,词性以后换词。说明创造力是连接的。
e.创造力是超强的联想力。 出示图片:想象图片是什么?刺猬的尿片,蜘蛛单手操,从运钞车看埃菲尔铁塔,一条鱼去自杀,爱斯基摩人的冰屋,眼睛(细菌眼睛里面的科学家)
以身作则,要孩子阅读,父母自己一定要先阅读。父母做榜样。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鸭子进入鸟园的例子。生活中到处都是模仿的。
f.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榜样的作用。
孩子说谎的原因,不想让父母对我失望。说真话节省大脑的脑力。孩子说谎是因为家长要打孩子。举生活中的例子。 当你对孩子就no时,靠指出一条他可以走的路。举几个实例。父母赚钱针挑土,孩子花钱浪推沙。孩子最大的恐惧是没人爱。
g.安全感是孩子第一需要。 受虐儿长大成为施虐者。举例:猴子离开妈妈的例子。
5.总结。
有知识才有创造力。用长处打别人的短处。举例 , 失读症。阅读是父母帮助孩子打开知识的门,养成阅读的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用不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