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部分中国父母的思想都是传统的,哪怕如今这代人当了爸妈也是如此,儿童性教育这件事如今依旧未能得到普及。这也就导致很多孩子在幼年时期面对一些疑惑的事情时,没能得到正确的解答。这些“未解之谜”也许会伴随孩子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因此而困惑许久。
女儿喊叫:爸爸“肠子”漏出来了
小张是个观念比较传统的人,对于如今提倡的性教育总是嗤之以鼻,觉得孩子太小和她们说这个完全不懂,以后长大自然就明白了。不过周末发生的一件事情却让她改变了想法。那天夜里,一家人都在客厅里看电视,由于老公上厕所太着急就没关门,没想到刚好被女儿看到了爸爸小便的一幕。
但接下来孩子的反应却让小张哭笑不得,只见孩子大惊失色地跑过来和妈妈说:爸爸“肠子”漏出来了,在肚子的下面,妈妈快点去看看啊!听到这句话小张很不解,结果丈夫一脸通红地走出来了,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尴尬,小张这才知道女儿说的是什么。
这件事发生之后,小张也决定对孩子进行“科普”,避免再让这件事发生。她告诉女儿:“那不是肠子,是每个人都有的器官,只不过男生和女生的不一样而已。但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这个器官,千万不可以让别人看到,因为这对我们很重要”女儿听了小张的话,女儿点了点头。小张这种不避讳,直面孩子科普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然而生活中很多人父母在类似的事情发生时,都选择了转移话题或者欺骗孩子。然而这种做法只会加深孩子的困惑。
家长如何正确给孩子科普性知识
1、选择合适的年龄段
科普性教育不能太早,因为孩子根本听不懂。科普的太晚,孩子已经长大多少有些尴尬。所以,选择合适的年纪很重要。5岁左右就是最好的年龄段,这时候孩子已经具备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此时若是科普相关知识,孩子能够了解并且记住。
2、利用绘本或者视频科普
科普性教育这件事很考验父母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不妨借助一些科普绘本或者视频,帮助孩子答疑解惑。有很多专门针对儿童的科普内容,会通过生动有趣的动漫形式表现出来,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
3、父母态度要坦然
很多父母虽然嘴上说着给孩子进行科普,可是真正到了那个阶段就会变得扭扭捏捏,态度十分不自然。孩子是敏感的,如果总是做出这种表情,很可能会给孩子造成错觉:性教育是一件不对的事情。所以,在给孩子科普的时候一定要坦然,让他们明白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现在的很多父母谈到性教育总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其实大可不必,大大方方的与孩子讨论相关的话题,反而会减少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将来犯错的几率。不知大家觉得应该几岁给孩子科普性教育呢?
自从家里有了宝宝,关于吃的问题,家长们想必都没少费心。
怎么让宝宝吃得好、吃得饱,又能满足营养所需,避免生病,是每位爸妈最关心的问题。
母乳喂养的简单些,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就好,但要摒弃曾经喜欢的重口味美食,改吃清淡营养的食物,也蛮煎熬的。
而选择奶粉的诸位宝爸宝妈,可就操心太多了,从生产厂家到经销商,从奶源到配方,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半个专家。
好不容易熬到了可以添加辅食的时候,又发现其中的讲究更大,开始研究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琢磨着怎么能让宝宝多吸收些营养。
然而,即使做了这许多,加倍小心,也仍然难以保障“口粮质量”,稍有不慎,宝宝的肚子就会闹出些纠心的小问题,比如胀气、便秘、腹泻……
闹得那个是宝宝难受,家长也跟着担心,说养孩子是打怪升级一点都没错。
为何宝宝的肠胃易出问题?这些都与宝宝的肠胃发育规律有关,呈阶段性,要等到出生后才会渐渐发育完善。
婴幼儿的肠胃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时,若吃进了不恰当的食物,就会引起吸收消化的问题,比如腹胀、腹泻、便秘。
宝宝的肠胃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新生至4个月前,4个月之后至3岁。
0-4个月
不满四个月的宝宝,肠胃的构造上尽管与成人无异,但消化酵素要等到四个月之后才开始分泌。
因此,这个阶段的宝宝较容易出现胃食道逆流的现象,比如孩子哭闹时腹部受到压力,就会把喝进去的奶吐出来。
4个月-3岁
宝宝出生4个月之后,肠胃系统开始分泌出消化酵素,并随宝宝的生长增加分泌量。消化酵素的出现,有助于宝宝更好地消化食物,如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食物,分解效率更高。
等宝宝长到两、三岁时,肠胃的发育便基本完全了。
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渐渐添加辅食了,若辅食太晚添加,会使宝宝们在尝试吃半固体食物时,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现象。
宝宝4个月时,可以尝试如鸡蛋羹一类的辅食,等到1岁左右食谱就可以同大人一样了,但一定要磨碎或弄得细软一些,以免噎到。
宝宝的食物该如何准备,相信每位家长都做过深入的研究,目前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宝宝的肠胃系统,是否能对准备的食物消化良好?
宝宝不会说话,也不懂得该如何向家长表达肠胃不适,因此要以预防为主。
另外,诸位宝爸宝妈也要仔细观察,以免错过迹象。提前了解的话,宝宝也能少受些罪。
喂养中可能遇到的三类高频肠胃问题:1、胃肠胀气
如果你发现小于3个月的宝宝,肚子很鼓,且轻轻拍打会发出敲鼓一样的声音,打嗝、放屁不停,很可能就是胀气了。
通常来说,这是由于喂养方法不当,食物过凉或肚子着凉,食物摄入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小贴士:
这种情况,要避免宝宝喝奶时吸入过多空气。
如果是母乳喂养,宝妈不要吃容易胀气的食物,如豆类、花菜、番薯等。
冲奶粉时请小幅度旋转,等其慢慢溶解,不要摇晃奶瓶;喂奶时别让孩子吃得太急;记得喝完奶后,竖着抱起轻拍出奶嗝。
宝宝的辅食中要减少如栗子泥、豌豆泥等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另外,也不要给宝宝喝太多高浓度糖分的纯果汁,尤其是1岁以内的宝宝,各类权威育儿专家都强调了这一点。
2、腹泻
这个症状比较明显,一般宝宝会排便次数多,拉稀,通常由感染性腹泻、乳蛋白过敏、抗生素等原因造成。
小贴士:
因感染导致的腹泻,在孩子有胃口的情况下,将宝宝爱吃的食材做成软烂、易消化的形式,也可以适当喂些益生菌。
因乳蛋白过敏导致的腹泻,首先要排除过敏源,母乳喂养的妈妈先暂停母乳,改用配方奶;而使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则需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奶粉更换。
若发现有便血、脱水、持续发烧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3、便秘
宝宝数天排便一次,排便时很费力,大便干燥有血丝,要与攒肚子区分开。攒肚子的宝宝排便很轻松,排泄物状态也正常。
诱因通常为正常发育期、纤维或液体量不足、排便不规律、肠道发育异常或病变。
小贴士:
宝宝三、四个月时,肠胃进入新的发育期,因肠神经稳定而出现排便次数减少、变干等情况,是正常的。可以给宝宝补充纤维素及水分,能有效缓解。
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不会便秘,若出现此情况,很可能是饮食之外的原因,需及时就医。
宝宝出生后18 个月左右时,家长应帮助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这样能避免很多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