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知名的刀具类型或种类,二是具体的一把名刀。
具体的名刀很多,比如鸣鸿刀、大夏龙雀刀、青龙偃月刀、新侯亭刀、犬神刀...等等,但其实很多名刀都挂有神话传说的色彩,并没有多少史实依据。所以这里就只从第一个层面,刀具类型说起。
环首刀诞生于汉代的一种窄身直刃的环首长刀。采用当时先进的锻钢技术,刀型简洁,纤长挺直,锋利实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近身冷兵器。环首刀一直沿用到唐代,是唐刀之父。
唐刀唐刀是我国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并非特指某种刀。《唐六典》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其中仪刀“皆施龙凤环”,属于礼仪用刀;障刀“盖用障身以御敌”,轻便灵活,便于近身肉搏;横刀也属于军官、骑尉腰配实战刀,军中装备率很高;陌刀属于大型刀,柄长刃长,杀伤力惊人,“盖古之斩马剑”。
马刀
马刀一般为骑兵专用。刀身狭长,略带弯曲,宽背薄刃,刀身较重,劈砍力度大,极具威力。
朴刀朴刀出现于宋代,但到清末左右才被广泛使用。这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介于大刀与单刀之间。使用时,双手持握,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中很多人使用朴刀,又名“太平刀”。
苗刀苗刀的基本初型是在明代,因其刀身修长形似苗而得名,在戚继光抗倭的时候曾被广泛应用。刀型总长五尺,刀长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结构优良,集中了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既可单手握把,又可双手执柄,实用价值高,杀伤威力大,非一般兵器可抵挡。《苗刀考证》中写道:“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
斩马刀斩马刀是为战场而诞生的战刀,刀身偏长且重,不同于江湖上的刀剑。斩马刀最早来源于西汉斩马剑,到了宋代发展成出色的步战用刀,中间经历了唐代陌刀的衍生过程。《玉梅》一书中记载:“熙宁五年,作坊造斩马刀,长三尺余,镡长尺余,首为大环,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于操击,战阵之利器也。五月庚辰,朔命置局造数万口分赐边臣。”
戒刀戒刀,指僧人所佩带的刀,戒律规定只准割衣物用,不许杀生。在《大宋僧史略》卷上说,所谓戒刀等,皆是道具,表断一切诸恶。可见戒刀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也有精神上的意义。戒刀是僧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绝不是如《水浒传》中所说拿来打杀用的。
柳叶刀中国传统武术刀的一种,因刀的形状类似柳叶而得名。这种刀刃呈温和曲线的刀,曾经在明清时期作为士兵佩刀大量装备。
雁翎刀刀身挺直,刀尖处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盛行于明朝时期,无论是官丞还是士兵都会佩带。
绣春刀绣春刀是古史记载中极少有的制式兵器,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的标准佩刀。其原型可能综合了唐刀、苗刀等前代名刀的特点,还部分借鉴了倭刀和蒙古刀的长处,不仅利于近战,同时还适用于马战。
清刀清刀即清代制式的军刀,流行于清朝,种类繁杂,样式多样,包括顺刀、窝刀、札刀、朴刀、斩马刀等。其形制可能受到当年多国文化交流的影响而成,当中最显著的包括中国和日本的影响,有些更会带有印度、土耳其及蒙古等地的特色。
大刀大刀是一种典型的古代传统冷兵器,刀身形制不一,种类也颇多。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大刀,型制来自宋代的“手刀”,特点是刀身前部宽厚,势大力沉,适合劈砍。
第十名:虎翼刀。上古三大邪器之一。相传锻造材料中加入了大量恶毒之物,并附有多种诅咒,为夏末君主桀所有,之后便开始了暴政。
第九名:龙牙。上古三大邪器之一。与虎翼刀来历相同,同样也是夏末君主桀所有。
第八名:昆吾刀。刀长一尺,杯受三升。乃是用昆吾石冶炼制作。《山海经》中曾记载: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做刃,切玉如割泥也。
第七名:毒匕寒月刃。乃是战国时期徐夫人所铸造。传说被其寒锋所伤,血液冻结,筋骨尽断。后来荆轲刺秦时用的就是这把刀。
第六名:新亭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铸造三把神兵: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所剩下的边角料,后来经张飞命人重铸常带在身边。
第五名:青龙偃月刀。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所持之刀。其实是三国演义小说中虚构的,真实的青龙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开始出现。作为重型兵器,制作成本又极其昂贵,战场上并不普及,常常在演武用,在清朝时期甚至成为武举考核臂力的道具。
第四名:苗刀之祖。上古时代,三苗九黎部落首领蚩尤的佩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
第三名:大夏龙雀。十六国时代,夏国国王赫连勃勃所铸。下为大环,以缠龙为之,其首鸟形。
第二名:鸣鸿刀。上古时期轩辕帝的金剑出炉之时,原料尚余,高温未散,流至炉底,冷却后自成刀形。轩辕帝认为其刀意太强,足以反噬其主,恐流落人间,想要用轩辕剑将其斩断,不料,其刀却化为红色云雀消失在云际。
第一名:唐刀。《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唐刀是四种军刀的总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