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有: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2、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3、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4、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
6、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7、兴奋:动物和人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弱活动态变为强活动态。
8、突触: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
9、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10、大脑皮层: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的灰质,叫大脑皮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受刺激物对刺激物的逆反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为在生活过程中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而后者为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然而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机体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系统内循行的整个路径。反射一般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基本部分组成。
神经调节的特点1、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且把兴奋传导出去。
2、神经调节可基于电位变化。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4、神经调节作用比较迅速而精确。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一个人或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中枢神经、刺激、反应)
草履虫、含羞草等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没有中枢神经的参与),叫应激性。
反射一定属于应激性,而应激性不属于反射。
2、反射的分类
(1)非条件反射:人生下来就有的一种能力,不需要后天学习。
(2)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一种能力。如望梅止渴。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其中,感受器只包括感觉神经末梢,不包括那段皮肤;效应器不仅包括运动神经末梢,还包括相应的肌肉,腺体;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和脊髓等;而神经中枢只是反射弧的一个中央处理器,要么是大脑,要么是小脑等等。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组成(
最高级中枢:大脑是高等运动、语言中枢、感觉中枢等
低等中枢:小脑,控制平衡;
脑干,呼吸、心跳;
下丘脑,控制人体体温;
脊髓,控制人体低等运动、排尿等。
高等中枢对低等中枢具有控制作用。
(2)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实际应用
为什么人在小的时候会尿床?
因为控制人排尿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膀胱里,假如膀胱内的尿液越来越多,通过尿液挤压,会使膀胱壁细胞收缩,刺激膀胱壁内的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传递给脊髓,脊髓向上传递给大脑,大脑会产生一种感觉会形成尿意,同时大脑会分析周围的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