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和唐都狭义上都指长安,即现在的西安。但广义上的“西京”和“唐都”是两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并不单指长安,其中“西京”源于古代多京制中三京、四京、五京中的西京,如曹魏时期长安为西京,武周时期渤海国鸭绿府(今吉林通化)为西京,唐肃宗凤翔府为西京,五代中的后唐、后晋洛阳为西京,北宋时期洛阳为西京,辽金时期大同府为西京。而“唐都”则是唐代都城之意,长安、洛阳,甚至邺城、太原、并州、镇州、金陵都可以称为唐都。西京和唐都的来历究竟是什么呢?
1.西京的来历就是古代多京制的产物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多样,历史悠久,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大,为了治理方便在一定时期实行“1+X”多都城形式,就是一个首都加多个陪都。多京制里面为了东西平衡,便有以方位命名的都城,即西京、东京、南京、北京等。所以在广阔的历史意义上,西京和其它几个称谓一样,并不单纯指固定的地理区位,而是根据国家版图大小及统治重点制定。
东汉首次出现三京制,除了洛阳为中都之外,西京为长安,南京为南阳。曹魏时期实行五京制,仍旧以洛阳为中都,又设有长安、谯、许昌、邺四京,其中长安就是西京,其它地方如谯(今安徽亳州)是曹操故里,许昌为曹操发家之本,邺城(今河北临漳)为曹操王业之基,曹魏的五京制基本上围绕曹操生平设置。
唐代是多京制最为繁荣的时期,基本上是围绕长安、洛阳的三京制和五京制,这种多都城并行的形式是因为唐朝政权的不稳定和战乱所致,设立五京是方便皇帝避难。比如武则天以太原为北京,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唐玄宗则在东西二京不变的基础上,分别将蒲州定为中都,将太原定为北京;到了肃宗时期,五京制开始定型,除了长安为中都外,东京洛阳、西京凤翔、南京蜀郡、北京太原。
值得关注的是,唐代的五京制引起了当时边疆少数民族的效仿,因此“西京”之说出现在史书中也有其他的义项,比如渤海国(今东北地区、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便仿宗主国大唐设立五京,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鸭渌府,这里的西京,便是今天的吉林通化。还有南诏国(云南洱海),也是五京制,但地盘太小,东西南北也没有分那么明白。
五代时的西京变化也比较大,后唐实行四京制,以邺城为中都,东京兴唐府、西京太原、北京镇州(河北正定),后来改为三京,以洛阳为都城,西京为京兆府,北京太原府。后晋实行四京制,以开封作为东京,以西京洛阳、北京太原、邺城兴唐府为陪都。后汉承袭后晋,仍旧以开封为东京,以西京洛阳、北京太原、邺都兴唐府为陪都。
两宋由于始终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地盘比较小,但又需要考虑地域外敌的因素,所以也实行多京制,北宋为四京制,除都城汴京外,设有三个陪都: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南宋更惨,就一个陪都。而同时期的辽金,辽代也实行五京制,金代则更为突出,除上京会宁府外,另有北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共有六京。元明清实现了中国疆域的空前统一,但由于政治、军事、经济力量的强大,多京制更多是形式大于内容。
2.唐都简单来说就是唐代的都城
广义上的唐都就是唐代的都城,换句话说就是被设为首都、陪都的城市都是唐都,所以唐代的三京制下的城市都可以称为唐都,并不是西安的固定称谓。
唐代的都城整体上围绕着长安和洛阳两座城市,因此长安、洛阳市毋庸置疑的唐都,除此外,武则天以并州,也就是今天的太原作为北京,唐玄宗将河中,即现在的蒲州作为北京。所以无论是太原还是蒲州,在唐朝统治者心目当中,都是大唐的发家之地,龙兴之所,故而被设置为都城。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五代时的后唐,其都城在某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唐都,因此后唐四京中的邺城、东京兴唐府、西京太原、北京镇州,在今天的旅游开发中,也被附会为唐都。当然,在这种意义上,南唐的都城金陵(今南京)也可算唐都,只不过金陵名气够大,被设为首都的朝代和年代超过南唐的比较多,因此,金陵不会去蹭“唐都”的热度。
3.西京和唐都称谓的熟知度跟其定都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概而言之,西京和唐都狭义上就是指西安,但是有些朝代的西京,乃至唐代的某些都城,都因为定都时间太短不被熟知。所以说,如果要分析西京的来历,就要厘清古代的多京制,其中的西京并不局限于长安,而是当时版图中地理方位中比较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而唐都,便可以简单理解为唐代的都城,就此发掘出在长安、洛阳之外的其他城市,亦可正本清源,对当地旅游业有大裨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