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过年,有多种说法,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有关过年的故事与传说。但是最常见的还是关于"年"的神话传说。
这个古老的传说,说得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非常凶猛,它常年居住在海底,每到除夕就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人们为了驱赶它,便想了很多办法,如在门上贴红对联、穿红衣服、放鞭炮、阖家守岁等,来把年兽赶跑,后来人们就把这些做法称作过“年”。
在古代历法上,新年日期并不一样,有的在春季的第一个月,有的在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直到1913年的7月,民国政府才正式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从此,人们由以往的“过年”变成了现在的欢度“春节”。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也叫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贺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壤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一年又一年,年年盼过年。可我们为什么要过年?
传说中的“年”是一吃人的怪兽,而实际上过年的习俗要古远得多,大约虞舜时期就已出现,因为它和历法紧密相连,是农耕文明的一个展现。
现今“年”的推定是汉武帝太初元年颁布的《太初历》定下来的,风俗也是汉代流传下来的,两千多年来,虽有演变,但并无异化。
“春节”这个词是民国初推洋历(公历、阳历)废中历(农历、阴历)时,把元旦给了公历,于是把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因为立春在正月,按照传统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正月里立春是节,雨水为气。春节这个词汇,其意并不完全覆盖过年,中国人更普遍的说法是:过年。
可以看出,“过年”是汉民族、汉文化独特的一个风俗现象,别的民族和国家也有迎接新年的仪式,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在元旦时也有盛大的焰火晚会等庆祝活动,但是都没有中国人过年这么古远、持久、执着、丰富、浓郁、热闹。
外国人叫迎新年,中国人叫过新年,迎是等待,新年来了接住就行,元旦过了就完了;过是过程,是经过,是参与,一件事一件事的过,一个仪式一个仪式的过,一日一日的过。从进入腊月到正月十五,年事一个接一个,年味一天盖一天。中国人过年繁琐漫长辛苦劳累,可为什么我们爱过年呢?
儿时过年意味着放寒假,穿新衣,吃肉菜,放鞭炮;走亲戚,拿一毛钱的压岁钱;打灯龙,看各式各样的热闹。“年”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开心与快乐,所以盼望和期待。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体会到年的深沉与厚重,年的丰富与鲜活。
“年”是农耕文明的庆典。武帝陵距自己的村庄大约在八公里左右,儿时经常遥看。在西汉时期,农业己经成熟发达,农耕文明己丰富强盛,所以才有汉匈战争,才有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才有大汉民族,才有覆盖东亚的汉文化。
《太初历》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是汉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因为土里刨食的艰辛,收获来之不易,需要盘算休整,也要激励庆祝,而腊月和正月中间正好是农闲时节,地里没有庄稼活,如果把庆祝活动放在春、夏、秋季显然不合适,虽然时令上有花果飘香、丰收喜悦,但农人没有时间,自然温度也没有聚拢的需求。
如果把庆祝活动放在入冬,象公历的元旦,人们也有时间,寒冷也迫使人们聚集,但天气一天天变冷,庆祝活动不能给人自然上的启示和希望。所以把庆祝活动放在腊月和正月的中间,最为合适,人有时间有心情有意愿,腊月里来忙碌,正月里来是春天。
现今的工业化、城市化潮流并不能掐断农业文明的传统遗存,虽然年味淡化,但工业文明的人性挤压又将促使“年”的情感回归。
“年”是血缘关系的展现。回家过年,为的就是和亲人团聚。爷伯叔要拜一遍,舅姑姨要走一遍。“年”基本是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纽带,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为小辈宽心。拉家常,扯闲篇,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来来往往的场景戏,完全是亲情演绎。
所以出国旅游是渡假,公园游玩是休闲,寺庙烧香是求神,同学聚会是应酬。和家人亲人在一起忙活才是过年,只有家和亲人才能给予安全、温暖、宁静、幸福。
“年”是情感世界的释放。年是节,年亦是关,年关难过。人生多苦难,生活遍艰辛,家家都有难念之经,人人都有难言之隐。
儒家文化的内敛压抑,让每一个汉人都活得很累很苦,所以人们要释放。这样就有了“年”的火红的主色调,红色的衣服,红色的对联,红色的灯笼。有了爆竹烟花的爆炸和燃烧,甚至于有打铁花、社火表演的猛烈和血性。
西方文化中的人是理解不了中国人过年要燃放爆竹的,浅薄崇洋的人也以为那是陋俗,近几年又归罪于成霾的因素,岂知不燃放烟花爆竹,霾也常来常往。而诉说是人的基本需求,倾诉当然优先选择亲人,只有亲人才能最理解你。而过年就是获取理解帮助的最佳时节。所以过年,人的情感得到释放、平抚、满足、激励,人就可以重新抖擞精神,迎接新的一年。
“年”让人生更有意义。在宇宙中,人不如尘埃,尘埃尚可存于泥土之中,人不过是生命的时间展现,人死只是时间能的瞬间释放,所以人生本无意义,和蚂蚁一样。那么人为什么活着?而且要活得顽强,这样就需要人给人生附着意义,而中国人自古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活着就是为了过年。
过年设置了很多的仪式,完成一个仪式就附着了一层意义,人生的意义就在各个仪式中确立。比如在关中地区,除夕傍晚要去请先人,到逝去的先人坟墓请魂,点蜡烧钱。家里死人的要守孝三年,门上贴的是白对联,三年内大年初一要接待亲戚的祭拜,叫做“新初一”,所以大年初一只上本村有新初一的人家祭拜,只走有新初一的亲戚。祭祀先人,就要对得起先人,对得起先人,就得活的有意义。
在过年中,长辈通常要和小辈聊天聊到祖先,讲讲老先人是怎么回事,先人做了哪些事,理理本家和亲戚的脉路,你就会搞清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从哪里来,并将要向哪里去。
在过年中,我们会体会到汉民族的顽强坚忍,体会到汉文化的博大深邃,就知道中华文明为什么生生不息,因为我们是一年一年过来的。
在工业化、城市化、西方化的社会发展中,已经很难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但中国年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最有生命力的风俗习惯,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中国人的基因符号。
对于过年,我们越融入越舒服、越快乐、越幸福,越隔绝越困惑、越苦闷、越挣扎。做为中国人,我们需要“年”而不是“年”需要我们,因为在过年时,我们才清楚自己是谁。
温暖加热温暖,亲情抚慰亲情,希望点燃希望,快乐引发快乐,幸福感染幸福。
过年生命才生生不息,过年生活才丰富昌盛,过年我们才踏实宁静。
我们满怀喜悦地期待年的来到,不仅是体味亲情、温暖和爱,更因为春在年的那一边,过完年将春光明媚,春花烂漫。
为什么中国人要过春节,春节代表着什么,它有什么意义,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如何,接下来我会从“春节的含义”“春节的来历”“春节的地位”“春节的意义”“中国人如何过春节”等多个方面来告诉你为什么中国人要过春节。
一、什么叫春节
现在:春节,也叫做中国的农历新年,是在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也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过春节也叫过新年,它代表新的一年的到来,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蕴含着许多的地方习俗和文化底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
以前:在以前就有春节的说法,但是与现在的春节不一样,以前的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面在南北朝的时候,将整个春季泛指为春节。所以,春节的含义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定义。
二、春节的来历:
根据春节的含义不同,我们也可以追溯到不同时期。
1、最早的春节:春节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的。与其说以前的春节是一个节日,不如说他是一个时段。上古时期,万物以天为本,所以祭祀天地众神的事务变得尤为重要,人们会在忙完一年的农事之后,在新的一年的开端,开始祭祀,敬天法祖,感恩祖先,并且祈求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能够得到大丰收,保佑全家,驱除邪恶。
2、辛亥革命后的春节: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节,其实是在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定下来的。在以前,农历的正月初一并不称作春节,而是有其他的说法,叫做“元旦”“岁首”。但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了民国,也正是用了世界通用的公历,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就正式命名阴历的一月一日为“春节”,而阳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
三、春节的地位
1、一年之岁首:春节是在农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新一年的第一天,称作“一年之岁首”,作为一年的第一天,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是多么的大。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相比于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春节的意义是最重大的,也是最多人会过的一个节日。
2、假期最长的节日:相较于其他的有假期的节日,春节是所有节日中假期最长的一个节日。根据2022年节假日的安排,春节与国庆节都是放到了七天之久。相比于其他的三天和五天,也是比较久的假期了。不仅是假期最久的,春节也是度过时间最久的,虽然不少人在七天假期之后就返工了,但是要到正月的十五才算春节的正式结束。
3、最盛大热闹之节日:在春节,你会看到浓烈的节日氛围,其场面和局势都是其他节日没有的,到处可见的红色,无论是春联还是鞭炮,都是非常的喜庆和热闹。春节的前一天称作除夕,在除夕夜,各个地区都有着吃年夜饭的习惯,也是代表着团团圆圆的一顿饭。并且许多人,一年到头,也只有春节才有时间可以休息一下,跟家人团聚。
4、普及度最高:无论是男女老少,你问他春节,即使他不能娓娓道来,他也能给你略说一二,这是因为春节在人们心中早就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春节就好像人们要吃饭一样,即使没人说,也会有人过。可能你问其他节日,很多人不能够说的很清楚,或者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含义,寓意,但是你问春节,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四、春节的意义
1、代表着一年的新开始:我们在上文也提到了春节是一年之岁首,所以我们过春节,也是为了迎新年。春节代表着一年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春节。辞旧迎新,也是春节的意义之一。
2、寓意着许多美好:春节之所以受到那么多的重视,也是其中寓意着许多的美好。团园美好,春节无疑最大的美好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大年,许多人辛勤工作一整年,盼的就是春节跟家人们团聚,吃上一餐年夜饭。红红火火,你在春节会发现到处都是红色,因为红色是代表着喜庆,也是红红火火的象征。
3、承载文化底蕴:无论是以前的春节还是现代的春节,都有着许多文化底蕴蕴含其中,也有不少地方风俗也随着春节一起发展。比我的家乡为例子,我们深受龙母文化的熏陶,所以会在春节期间,去龙母庙拜龙母,这也成了我们当地的风俗,也是对龙母文化的一种传承。
五、中国人会怎么过春节
1、吃团圆饭: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团圆饭了,一家人齐聚一堂,围着大大的桌子,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团圆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饭菜了,什么大鱼大肉,年味佳肴,平时很少吃到的都会在吃团圆饭那天看见,大快朵颐。吃团圆饭虽然算不上什么活动,但确实每年都是不可或缺的,温暖人心的一顿饭。
2、贴春联窗花:春联和窗花都是新年的红色元素。一到春节,走到每户人家的门前,都会发现有一幅崭新的春联贴了上去,家里面的窗户也有各式各样的窗花,许多心灵手巧的人就会自己剪各式各样的窗花来贴。春联上面的字也代表着每户人家的美好愿望,这不单单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惯,也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3、备年货: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肯定要着重准备一下,必不可少的就是备年货,这也成为了家家户户的习惯。过年期间,物价也会涨起来,所以我们都会提前备好年货。瓜子饼干糖果等等,大包小包的都会往家里买。除了买年货,也有不少地方,会自己在家里面做一些年味美食,比如我们家就会每年炸糖环,作水浸糍等等。备好年货可以让自己在新年期间,让自己吃好,也可以在亲戚来拜访的时候有东西可以招待一下。
4、穿新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一首《小燕子》就唱出了我们每年都会换身新衣裳的习惯。记得小时候,每年母亲都会在过年前为家里每个人买好新衣裳,先放好,只有过新年那天才能开始穿。人们穿新衣,也是有着辞旧迎新的寓意,每个人都换上新的衣裳,漂漂亮亮开开心心过大年。
5、放鞭炮:相传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兽,有着驱魔消灾的寓意,所以放鞭炮成为了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除夕晚上临近十二点时,会听到接连不断的烟花炮竹声。第二天也会发现,地上到处都是红色的鞭炮碎,人们一般不会第一时间扫,一般都是等到过完年了才开始把鞭炮碎扫走。
6、发红包:相信每家每户都会在过年前备好红包封,放好压岁钱在里面,等到过年那一天,晚辈们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给晚辈们发红包。但是一般,收了红包,不能当着长辈的面立马打开,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发红包,也有的地区叫作发利是,不同地区,红包的金额不一,都是为了图一个好的兆头,将好运和祝福带给晚辈们。
7、走亲戚:中国人注重你来我往,情深义重的感情,所以为了联络感情,走亲戚就成了联络感情的一个春节活动。走亲戚,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拜访亲戚,在过年期间,我们都会买一些水果年货什么的,去拜访亲朋好友,一家老小都会出门。一是为了联络一下感情,寒暄一下,二是为了给他们拜年,很多小孩子也会在走亲戚的期间收到更多的红包。
六、结语
才入新年,喜两见、希奇盛事。正五旦、虹流电绕,星枢呈瑞。——《满江红·才入新年》
踏着四季轮回的节奏,从古老的歌谣中走出来,被代代相传相诵的,是人们奇幻思想中的重要角色——春节。我们卸下旧岁的奔波劳累,细数这一年的风花雪月,用泪与欢笑像过去告别,用红灯桃符为春节装点,用美酒佳肴将春节相迎。迎着将响的钟声,随着时代的脚步声踏进有一个春节。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过春节了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