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也有着良好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的精神状态,提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有利于人的精神健康。有研究发现,运动后积极情绪增多,消极情绪减少,持续三十分钟左右的一次性的身体活动。
产生如下的短期情绪效益,可改善心境状态。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产生一些良好的情绪体验。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自我感觉良好相关,对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有治疗作用。坚持每周进行两到四次的运动锻炼,持续八到十周以上可产生长期的情绪效益。
有氧运动或者有节奏的腹式呼吸的运动如慢跑,游泳,太极中等负荷强度的运动。
几项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强度比高强度的锻炼对增强心境更有效。长期坚持,养成习惯。
(1)转移注意状态由于学业竞争和身心的发展,学生经常会产生烦恼和忧愁,而体育活动具有使人忘却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分散对忧虑和挫折的注意,从消极的体验中摆脱出来的作用。例如,健美操、健身舞等项目,可以使锻炼者进入自由联想状态,从中体验愉快感和满足感;太极拳、长跑、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使注意状态发生转移,从而稳定情绪。
(2)宣泄消极情绪
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对身心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体育活动具有替代作用,是释放消极情绪的安全通道,通过适当的运动项目、方式、场所,可以释放内心的郁闷,减弱或消除不愉快的情绪,降低由于应激生活事件所导致的内心紧张状态,保持心理平衡。例如,采用短距离冲刺跑、排球的扣球、足球的快速运球射门、连续快速的俯卧撑或仰卧起坐等练习,拳击或脚踢沙袋、长跑、成套的武术演练、登山等,均可宣泄情绪,但不要与同学进行身体直接对抗项目的比赛以及攀岩等危险性项目的练习。
(3)提高自我效能
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控制感、竞争感、成功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其他消极情绪具有积极作用。选择动作易于掌握、运动量易于控制的体育活动如健美操、武术、游泳、长跑等项目,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情绪。
(4)增强活动胜任感
学生成功的完成任务后,就会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再次尝试的欲望。因此,进行自己感兴趣、擅长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5)促进社会交往
在体育活动和赛场上,人们通常会情不自禁通过拥抱、拍肩膀、击掌、握手、欣赏的眼神来表达友好,选择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性项目的锻炼中,人们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友好之情,从而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因此,积极参与集体性项目的锻炼,可以调节人际关,从而达到改善情绪状态的作用。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育运动以其特殊的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受到了社会以及个人的重视,社会上兴起了各种体育运动的热潮。体育具有很多的功能,其中最基础是强身健体,在运动中实现良好的健康状态。这是体育最原始的功能,是体育运动生生不息的源泉。另一种则是衍生功能,如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文化、体育与教育等等。这种功能也是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是体育能够更好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体育价值日趋完善的重要条件。体育对人类的进步有怎样的影响?
1、能产生的最优化的心理状态。学生在适当的体育活动中,会产生最优化的运动愉快感。这种运动愉快感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是很大的,体育运动具有宣泄、中和、抵消和对抗不愉快情绪的作用,人通过体育运动,爆发出来的不仅仅是能量,同时更重要的是释放了积压的不愉快情绪。
2、能缓解紧张的情绪。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的指标。许多研究发现,参加愉快的、非竞争性的或有节奏的体育运动会产生显着的短期情绪效应,从而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3、能增强自我控制感。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控制感和自我控制得到了发展,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可更多体验到成功感和竞赛感,也能从运动中体验到压抑感的释放,有满足感,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效益。
4、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个性。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因为体育运动一方面是以对抗和竞赛为内容便于磨炼人顽强、坚韧、自信、勇敢和机智等一些优秀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