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实验室常用检测项目包括三类:1、自身抗体,2、常规检查,包括一般免疫功能、三大常规, 3、组织器官特异性功能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种自身抗体:
一、抗细胞核抗体
抗核抗体(ANA):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测指标,对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敏感性几乎为100%。但其特异性差,因此,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ANA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以HEP-2细胞和鼠的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其最大优势就是除了能够判断血清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及其滴度,而且能够对自身抗体进行初步分类,这对于区分疾病有一定意义。如均质型可能是SLE或药物性狼疮等;核仁型可能是硬皮病;核膜型和多核点型可能是PBC;着丝点型可能是硬皮病的局限型,也可能是PBC;颗粒型则可能是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当然,这只是根据经验作出的初步判断,尚不能做出定论。ANA只能作为筛选实验,阳性时,一定要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检测。
临床实验室
抗dsDNA抗体:该抗体可能是ANA中的均质型或是ANA阴性。最近研究发现,也可能是颗粒型或核仁型。其靶抗原为dsDNA,是SLE的特异性指标,特异性可达95%以上,已被列入SLE的诊断标准之一。而且,该抗体会在SLE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几年就呈现阳性,因此,可以作为SLE的早期预测指标。但该抗体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多见于活动期的SLE,阳性率为70%-90%,因此,阴性时并不能排除SLE。目前已经明确,该抗体参与SLE的发病。
抗Sm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粗颗粒型,通常伴随抗U1RNP抗体而出现,基本不单独出现。靶抗原为snRNP,亦是SLE的特异性指标,特异性可达99%,而且能够反映疾病的活动度,另外,也可以作为SLE的早期预测指标。该抗体敏感性更低,阳性率约为20%。阴性时也不能排除SLE。
抗U1RNP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粗颗粒型,靶抗原为核糖核蛋白。是混合结缔组织病(即SHARP综合征)较为特异的抗体,是该病的诊断指标之一。但该抗体也可出现于SLE、干燥综合症等类风湿性结缔组织病。
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此两种抗体是ANA中的细颗粒型,但在IIF检测中也常为阴性。靶抗原分别是60和58KD的SSA蛋白和48KD的SSB蛋白。此两种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之一。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阳性率可达到88%-96%和71%-87%。此外,亦可以出现于RA、SLE、新生儿狼疮伴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PBC等。 临床实验室
抗核点抗体:分少核点型(1-5)和多核点型(5-20),前者靶抗原是p80盘曲蛋白,后者靶抗原是Sp100和PML。少核点型多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也可见于SLE和PBC等。多核点型常与AMA并存,多见于PBC,特别是对于AMA阴性的PBC患者更有临床意义。
抗核膜抗体:又称抗核周因子抗体,靶抗原是核孔复合物(包括gp210和核孔蛋白p62)和板层素B受体。该抗体在PBC中亦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此外抗板层素B受体抗体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抗磷脂综合征及SLE等。抗gp210抗体和核孔蛋白p62抗体对于判断PBC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前者阳性常提示PBC有向肝衰竭发展的危险性。
抗着丝点抗体:其靶抗原是着丝点蛋白CENP-A、CENP-B和CENP-C。该抗体与硬皮病局限型密切相关,患者常表现为CREST综合征,即钙化症、雷诺现象、食管运动障碍、硬指(趾)症及毛细血管扩张。该抗体在PBC中亦较为常见,可以为PBC提供预后信息。此外,该抗体还见于SLE等疾病。
抗SCL-70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核仁型,其靶抗原是拓扑异构酶Ⅰ。该抗体是硬皮病弥漫型较为特异的抗体,并常预示着预后不良。此外该抗体也可出现与多发性肌炎、IgA肾病等患者。
抗原纤维蛋白抗体、抗PM-SCL抗体和抗RNA多聚酶抗体:此三者抗体均多为ANA中的核仁型。抗原纤维蛋白抗体的靶抗原是U3nRNP,抗PM-SCL抗体的靶抗原是核仁中的颗粒成分,抗RNA多聚酶抗体是RNA多聚酶Ⅰ和Ⅲ。此三种抗体在硬皮病中亦较为常见,亦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等疾病。
临床实验室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其靶抗原是参与DNA复制的一种辅助蛋白。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但敏感性很低,在平时检测中很少见,也很少见于其他疾病。
此外还有抗中心粒抗体、抗纺锤体抗体、抗核仁形成中心抗体、抗Ku抗体、抗Mi1及Mi2抗体、抗分离带抗体等等,但这些抗体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或尚缺乏特异性。
二、抗细胞浆
一、组成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1、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就好比一个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如图所示,中枢免疫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遍布身体各处,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它们就好比军队的军校,培育出具有不同本领的功能细胞。骨髓是主要造血器官,是各种血细胞的重要发源地。胸腺(造血干细胞经血流迁入胸腺)主要产生淋巴细胞,是细胞(尤其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是最早形成的免疫器官。胸腺就像一个训练营,训练出一批批“军人”,当军人慢慢成熟,随着年纪的增长,胸腺慢慢萎缩下来,逐渐失去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脾脏是非常重要的淋巴器官,它和遍布全身的淋巴结是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器官。淋巴结和淋巴管相连,构成淋巴循环系统,当身体哪里有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细胞通过这个网络快速到达身体所需的部位,并且将剩余的垃圾通过这个网络回收到淋巴结。扁桃体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起着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是咽喉部位的重要保护屏障。
2.免疫细胞
我们去医院抽血检查,都会检查淋巴细胞、粒细胞等指标,它们的升高或者降低都会令人担忧,这些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NK细胞、T细胞等都是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来源及组成如图所示,它们好比“免疫军队的士兵”。造血干细胞可直接产生髓样祖细胞,也经血流入胸腺后,先在皮质增殖分化成淋巴祖细胞,其中大部分淋巴细胞死亡,小部分继续发育进入髓质,成为近于成熟的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在独特的淋巴系统中循环,它们可以自由的进出血管,并通过淋巴系统再循环。
3.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指的是由一些免疫活性细胞或相关细胞分泌的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或免疫调节的蛋白质及多肽物质。
免疫分子分为分泌型分子和膜型分子两种。分泌型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分子;膜型分子则是不溶或微溶性物质(液体或固体)在气液界面上铺展成的单分子厚的膜,包括TCR、BCR、CD分子、粘附分子、MHC分子、细胞因子受体等。免疫分子主要有抗病毒、抗肿瘤、促进免疫反应等作用。
二、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1.免疫防御:主要是人的皮肤、黏膜,以及各种免疫细胞、效应细胞、杀伤细胞等,构成的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还可以清除已经入侵到人体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如图所示:
固有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先天性免疫系统,人出生后就有,在各种入侵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后能迅速的做出的反应就属于这类免疫。机体固有免疫包含组织屏障以及固有的免疫细胞。组织屏障为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皮肤广泛的覆盖在身体表面,仅允许水分、气体等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常不能够通过完整的皮肤入侵机体;黏膜主要覆盖在口腔、肠道、肺泡等部位,主要作用是防止病毒、细菌的入侵。固有的免疫细胞为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机体内的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其作用是在病变局部发挥免疫作用。
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属于后天性免疫系统,为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其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部分。它发生在固有免疫后,是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对抗原作出的特异性反应(可产生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然后彻底消灭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在防止感染方面都起关键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区别就是适应性免疫需要有抗原的刺激,然后才能作出反应。
2.免疫自稳: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态,使其功能不发生改变。一旦免疫自稳发生了改变,免疫功能紊乱,就会发生一些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
3.免疫监视:是指免疫系统可以随时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出现的病原体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防止正常细胞发生病变。
三、发病
防疫系统发病顺序一般在消化系统之后,因为消化系统的问题,导致机体持续的营养缺乏,锌铁硒等无法正常吸收,免疫系统就会受到伤害。容易引发的常见疾病如易感冒、肩部酸痛、腰痛、淋巴疼痛、淋巴结肿大、皮肤黑斑、体质虚弱等。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 《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 , 提高计划免疫工作质量, 完成《1982—1990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规划》所提出的任务,表彰计
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单位,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组织本地区的考核。第三条考核程序和方法
考核应以县、区为单位逐级进行,考核合格后,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验收。地区普遍验收各县、区、旗,省、市、自治区普遍验收各地区,卫生部采取抽样的方法验收省、市、自治区。第四条考核内容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专人分管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经费落实;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计划免疫科、室、组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稳定,胜任工作;基层防疫网健全。
二、各级卫生防疫部门有健全的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免疫计划,建立、保管和使用卡、簿、表,发放生物制品,冷链管理,开展免疫监测,组织计划免疫工作调查,考核预防接种效果,异常反应诊断小组正常开展工作等。
三、预防接种器材配备齐全,实行一人一针一管。生物制品能做到冷藏保管、运输。
四、对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业务培训。
五、开展了群众性的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教育。
六、考核指标:
(一)预防接种表、卡指标:建卡率在95%以上。
(二)接种率指标:
1.麻疹和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接种率,农村在90%以上,城市在95%以上;
2.卡介苗接种率,农村在70%以上,城市在85%以上;
3.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率,农村在80%以上,城市在90%以上。
(三)免疫成功率指标:
1.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转率在85%以上;
2.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转率在80%以上;
3.卡介苗接种后,结素试验阳转率,农村在75%以上,城市在85%以上;
4.白喉锡克氏试验阴转率在80%以上。
以上三项考核指标,均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检查核实结果为准。
(四)相应传染病的控制指标:
1.麻疹年发病率在10/10万以下;
2.百日咳年发病率在30/10万以下;
3.白喉、脊髓灰质炎年发病率在0.1/10万以下。第五条经考核验收达到合格标准的县、区和地、市,由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表彰,并给予奖励。省、市、自治区达到标准,由卫生部进行表彰。第六条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