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带着小侄女一起逛街,走到一家陶艺店门口,小侄女被店里的手工陶艺课深深吸引了,驻足了好长时间,我见状问道:小侄女想不想去学,小侄女高兴的连连点头,因为店里的其他小朋友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会做的一塌糊涂,但是没想到的是,小侄女的悟性和动手能力还挺强,没过多久就学会了,而且做得还有模有样,周边的家长纷纷称赞小侄女心灵手巧。
这时陶艺老师想让她挑战一个高难度的,她也欣然接受,刚开始时还挺顺利,但是做到一半就遇到了瓶颈,慢慢的就乱了阵脚,这时小侄女的情绪非常焦急,越是想跟上越手忙脚乱,小侄女的小脸憋的通红,随时准备爆发,果不其然小侄女便把手中的陶艺往地上一摔,即生气又委屈的大声喊道:“这是什么啊!,太难了,我不做了!”,说着便跑出店外。
看到小侄女的表现我不禁想到当今 社会 太多像小侄女这样性格的孩子了,打不得、骂不得、也输不起,稍有点挫折就承受不了,为何我们的孩子会变成这样,成了“玻璃心”?这其实都是孩子“心理弹性”太弱的原因。
“心理弹性”顾名思义也就时我们常说的“抗挫折能力”、“复原力”,简而言之,就是当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和环境的变化时,他能承受压力并能试图想办法摆脱困境的一种能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动态模式。
我们可以把这种心理弹性比作弹簧,当它承受一定的压力后,是否又能回到没有压力时的状态,若它能恢复原状,表明他的回弹力较强,而他的“心理弹性”也就很强。
例如当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一次测验中出师不利,成绩一落千丈,若他接受不了这种现状,并表现出自暴自弃的行为时,说明这个学生的“心理弹性”弱。如果这次成绩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大的影响和打击,反而更加努力找出成绩下滑的原因,不断努力,表现出越挫越勇的状态,那这位同学的抗挫能力就已经很强了。
“心理弹性”能让处于逆境、低谷的状态下的孩子依旧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调整自己积极适应,这在以后不管是在孩子的学习上、生活中、还真是将来步入 社会 都会有不小的帮助。培养“心理弹性”对孩子的未来具体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1、内化调解负面情绪
伊凡的悲剧和他性格中的致命“弱点”分不开,伊凡无法有效防御内心的恐惧和担忧,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不能独立有效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情绪,避免外界的伤害,他的成长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这些情绪,也就是处于一种“弹性失衡”的状态。若伊凡有良好的“心理弹性”,及时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也不会落此下场。
2、促进心理 健康 发展
心理弹性能让处于消极情绪中的人快速恢复最初的情绪状态,并形成一种防御机制,当再次遇到相类的情况时,心理弹簧就会自动弹出形成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抵挡外界的伤害,促进心理 健康 的发展。
3、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心理弹性”有助于帮助帮助孩子正确认知人际关系, 社会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当面对这些矛盾时,应如何正确处理?这时“心理弹性”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刚上一年级的莉莉总是不愿上学,更愿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每次班里举办活动莉莉总是孤零零一人躲在角落,没有任何积极性,后来班主任得知此事后便与莉莉促膝长谈,这次得知原来莉莉在幼儿园时想与小朋友一起参加比赛,但是人数已经满了,小朋友们不得不拒绝了她,这给莉莉内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从那以后莉莉因害怕被拒绝再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了。
莉莉的这种表现就是“心理弹性”弱的表现,因为一次拒绝,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流沟通,若对于“心理弹性”较好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备受打击,而是更加努力寻求如何建立良好有效人际关系的途径。
良好“心理弹性”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助力器,它能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并让孩子从失败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其实孩子的“心理弹性”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有表现了,家长要学会积极观察并正确引导孩子“心理弹性”的发展。
1、早期的“心理弹性”发展过程
其实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已经萌芽“心理弹性”的表现了,那时孩子的翻身、抬头、坐立、走路等等都是孩子心理弹性的外在表现。
这一时期的孩子会通过自己的不断试错,从而找到规律,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比如,孩子在刚学吃饭的时候,并不能做到手口协调一致,把食物准确的投放到嘴巴里,甚是会吃的满脸都是,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批评孩子,而是不断鼓励孩子,当孩子有一点小成就要及时表扬,你会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练习,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能独立吃饭了。
在穿衣服这件事上,孩子总是会把衣服、鞋子穿反,扣子系错,但他们依旧是不断的尝试自己去做这些事,这就是“心理弹性”的表现,这时家长可以正确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去做这些事情,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孩子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最终也能把这些事情做得很好。
2、家长如何锻炼孩子的“心理弹性”
(1)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可以先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比如鼓励孩子自己洗袜子、独立整理房间、帮父母打扫卫生等等,从点滴小事锻炼孩子独立自主能力,让孩子从这些小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创设挫折情境,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家长可以创设一些挫折情境,让孩子尽早体验这些挫折,并及时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气,等真正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不至于乱了阵脚,不知所措,更不会畏惧退缩,这样的亲身实践会比说教更有效。
(3)帮助孩子建立内心防御机制
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本身就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做出适当的防御和调整免受外界伤害,这就叫做心里防御机制。
一般孩子的心里防御机制是受父母影响的,父母在面对一些事情时,表现出的情绪失控、行为失常等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传授积极正面的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建立起内心防御机制。
在顺境中成长的孩子,没有经历过挫折,这样贫瘠的心理环境会减少他们弹性心理的发展,而孩子早期的“心理弹性”的发展就是通过在挫折逆境中不断的磨练打磨慢慢强大起来的,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舍得放手,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挫折,这样孩子才能飞的更高更远!
mental flexibility
中文意思:心理弹性
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近年来,大学生支教在大学校园里日益盛行,可由它引发的争议也甚嚣尘上。大家指责大学生教学经验匮乏,不能给予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以实际的帮助,并且支教时间过短,反而会伤害到孩子们的心灵。其实,年轻人们大多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自信,积极,敢于挑战,他们愿意为这些孩子们付出且无悔,无奈“技术粗糙”一直是他们的硬伤。
对孩子来讲,需要有长时间陪伴的人,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需要那些和他短期接触的人。有一种说法叫“心理弹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弹性是很重要的心理发育。心理弹性好的儿童将来内心更加强大,更容易幸福,更容易成功,心理弹性差的儿童则会差一些。为了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心理弹性,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情。
据我观察,大部分的志愿者抱着的都是体验一次义教,除却特殊原因,如果有第二、三、四次活动,他们往往觉得事情重复没意思而选择不再去,或者说本地支教没意思。他们总觉得或许去山区支教比本地有意思多了,本地的孩子或许没有山区的孩子需要我们帮助。虽然我没有亲身去山区支教过,但是我觉得除了把眼光投向山区的孩子,也应该关注一下身边的孩子。每个地区的孩子需要帮助的层面是不同的,不可以因为觉得在本地支教说出来没面子什么的,而忽视我们身边这群特殊的孩子。
此外,支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支教不是只靠激情,
更需要靠专业知识,如何系统地教孩子。
偏远山区,条件艰苦,
要考虑到自己是否能适应,适应饮食、居所、适应蚊虫、适应人文,好比西
丶藏、青海等地,有不杀生的习俗。
支教者要尊重当地的风俗和现状,做好本分,不要乱开药方。
支教者要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勿用物质
刺激学生。
支教不应该只是定义为
自己去到实地,支教是支持当地教育
的发展,那么就可以改善当地的教学
环境,可以提供教学设备,修缮教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