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如何开奶又该怎样喂奶?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如何开奶又该怎样喂奶?,第1张

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如何开奶又该怎样喂奶?

奶水怎么开,怎么喂,宝宝应该吃多少奶?哺乳期不能吃药吗?建议遵医嘱服药,不用担心影响宝宝。快来看6个月以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①产后尽快开始吃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②6个月龄内坚持纯母乳喂养;

③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④出生后几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用补钙;

⑤婴儿配方奶粉是在无法纯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无奈的选择;

⑥监测身体指标,保持健康成长。

产后尽快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要点

①产后尽快让宝宝反复吸吮乳头。

②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③只要出生后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就应该坚持纯母乳喂养。

④宝宝在吮吸前不需要过度擦拭或消毒乳头。

⑤温暖的环境、愉悦的心情、精神鼓励、乳房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如何开奶

如果分娩成功,母子健康,宝宝在分娩后应尽快吮吸母亲乳头,刺激乳汁分泌,获得初乳。启动时间越早越好。正常新生儿的第一次哺乳应该从产房开始。当新生儿娩出脐带、擦干羊水后,可放在母亲身边,与母亲皮肤接触,宝宝开始吮吸两侧乳头,分别持续3~5分钟,可吸出数毫升初乳。刚出生的宝宝吃奶和吸吮能力很强,妈妈渴望看到和抚摸自己的宝宝。这种亲子接触有利于乳汁分泌。因此,新生儿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正常分娩情况下,不应添加糖水和奶粉,以免降低新生儿吸吮的积极性,降低过敏风险。

母乳喂养方法

给宝宝喂奶时,建议坐着喂奶。乳房交替喂奶,一边吸一边吸。如果一个乳房的奶量能满足宝宝的需求,另一个乳房就要用吸奶器吸出来。喂奶后,不要马上把宝宝放平。把它竖着抱起来,把它的头靠在妈妈的肩膀上,拍拍它的背,把吞进肚子里的空气体排出,防止奶水溢出。

如何促进乳汁分泌

婴儿出生后应尽可能早地、经常地让其吮吸母乳(每个乳头每隔2~3小时吸一次);必要时(如婴儿吸吮次数有限时),可借助吸奶器增加吸吮次数。妈妈的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因此,分娩后要合理安排产妇的休息、饮食和婴儿喂养,妥善处理好休息、进餐、亲子接触和哺乳的关系。放松和心理愉悦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条件。产妇要从生产的辛苦中体会到分娩的快乐,感受到幸福,享受喂养,享受亲子互动。另外,要充分认识到孕期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得到周围亲友的鼓励和支持,这也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必要环境。

如何判断乳汁分泌

够了吗

乳汁分泌充足可以通过以下条件判断:

①婴儿每天能得到8~12次满意的母乳喂养;

②喂奶时,宝宝有节奏地吮吸,能听到明显的吞咽声;

③出生后的前2天,宝宝每天至少排尿1~2次;

④如果有带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液,应在出生后第3天消失;

⑤从出生后第3天起,每24小时排尿要达到6~8次;

⑥出生后,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排便1汤匙以上;

⑦出生第三天后,每天可排便软黄4~10次。

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坚持纯母乳喂养

要点

①纯母乳喂养可以满足6个月以内婴儿所需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应坚持6个月。

②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奶;每天喂6~8次或更多。

③坚持让宝宝直接吸母乳,尽量不要用奶瓶间接喂人工压榨的母乳。

④对于因特殊情况需在6个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后再慎重决定。

如何判断母乳摄入量

母乳喂养时,不需要把奶挤出来称重来估算宝宝的奶量。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情绪或者尿量来判断母乳摄入是否充足。一般来说,如果宝宝每天能尿湿5、6片,就说明宝宝能吃了。此外,还可以通过称母乳喂养前后宝宝的体重来判断。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并在WHO儿童生长曲线上标注,以此来判断宝宝的生长是否正常。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就说明其饮食充足。

需要间接母乳喂养的时机

和正确的方法

虽然母乳很充足,但在某些情况下,哺乳期的妈妈在宝宝饿的时候是无法保证直接喂奶的,比如危重的早产儿、工作期间的奶妈等。这时候只能采用间接喂养。当需要间接母乳喂养时,建议护士定期用吸奶器吸出母乳并储存在冰箱或冰柜中,然后在一定时间内用奶瓶喂给宝宝。母乳的保存条件和允许保存时间见表1。

对母乳喂养的误解

这里有一些关于母乳喂养的误解:

①把奶吸出来,用奶瓶喂,很容易判断宝宝的奶量;

②为了降低婴儿感染的风险,喂奶前需要对母亲的乳头进行消毒;

③有的妈妈奶水太稀,营养不够,需要加奶粉补充营养;

④过度哺乳会使婴儿发胖;

⑤新生儿出生后可暂时喂奶粉,等待乳汁分泌。

符合供给

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则

要点

①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向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②饥饿引起哭闹时,要及时喂。不要强行规定喂奶的次数和时间,一般每天喂奶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出生后刚开始会在10次以上。

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喂奶的良好饮食习惯。

④当宝宝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并积极就医。

如何辨别婴儿是否因为饥饿而哭泣

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周,鼓励妈妈每24小时喂8~12次。婴儿饥饿的早期表现包括警觉性、体力活动增加和面部表情增多;宝宝随后表现出来的饥饿感就是哭闹。有了喂奶,如果母乳喂养适当,喂奶频率可降至每24小时8次,不喂奶的最长夜间睡眠可达5小时。

出生后几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要补钙

要点

①出生后几天,宝宝开始每天服用维生素D310μg(400IU)。

②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需要补钙。

③新生儿出生后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1mg。

如何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

宝宝出生后2周左右,每天用维生素D油或乳液补充维生素D10μg(400IU)。可以在哺乳前将滴剂定量滴入婴儿口中,然后哺乳。

对于每天口服维生素D有困难的人,可以每周或每月口服一次同等剂量的维生素D。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通过符合国家标准的配方食品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不需要额外补充。

每天10μg(400IU)的维生素D就可以满足宝宝不暴晒对维生素D的需求,所以这种补充对于北方地区,冬天或者雨季的宝宝来说基本足够了。

6个月大的婴儿可以通过阳光获得所需的维生素D吗

为了让宝宝通过阳光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充足的阳光、充足的皮肤接触、充足的阳光照射时间。显然,这些要求受到当地季节、居住地纬度、环境污染等条件的影响。相比较而言,补充维生素D的难度更小,更可靠,所以宝宝应该口服维生素D400IU/d。

如何给新生儿和婴儿服用

维生素K补充剂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母乳喂养的婴儿从出生到3个月大可以每天口服维生素K125μg,或者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12mg,然后在1周和1个月时口服5mg,共3次。专业人员也可以给新生儿肌肉注射维生素K11~5mg每日一次,连续3天,可有效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合格配方中添加足够的维生素K1。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混合喂养婴儿和人工喂养婴儿,一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K。

在无法完全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婴儿配方奶粉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要点

①没有任何一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可以和母乳相比,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者在母乳不足时作为母乳的补充。

②母乳喂养或常规母乳喂养很可能不适合以下情况,需要适当的喂养方式如配方奶喂养。具体病情、母乳喂养禁忌症、适用喂养方案请咨询医生或营养师:a.宝宝生病;b.母亲生病;c.母亲因各种原因服用药物和化学品;d.经过专业指导和各种努力,乳汁分泌仍然不足。

③不宜直接给6个月以内的宝宝喂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

什么是婴儿配方奶粉

也常被称为婴儿配方食品。它是参考婴幼儿营养需求和母乳成分的研究资料,以牛奶或羊奶、大豆蛋白或谷物为基本原料,经过一定的配方设计和工艺处理而制成,用于喂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健康状况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多为奶粉(再调成乳浊液喂婴儿)或可以直接喂婴儿的液态奶,所以常被称为婴儿配方奶粉或婴儿配方奶粉。

为什么婴儿配方奶粉

比不上母乳?

婴幼儿配方奶粉虽然经过一定的配方设计和加工,保证了某些营养成分的数量和比例与母乳接近,但无法模拟母乳中一整套完善的、独特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如低聚糖、铁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许多未知的活性成分。

常见类型的婴儿配方奶粉

婴幼儿配方食品根据适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婴幼儿配方食品适用于0-12个月的婴幼儿,其营养成分可满足0-6个月正常婴幼儿的营养需求,作为母乳的替代品;

②较大婴幼儿配方食品,适用于6个月龄以后的婴幼儿,作为其混合食品的组成部分;

③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有特殊生理需求或代谢性疾病的婴儿,如早产儿、遗传性代谢缺陷婴儿(如苯丙酮尿症)、乳糖不耐受婴儿、牛奶过敏婴儿等。

监控物理指标,

保持健康成长

要点

①体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h ②6个月龄前,每半个月测量一次宝宝的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③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来判断生长状况。

④正常出生体重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种群中的分布水平。

⑤婴儿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的上限。

如何测量婴儿/幼儿的

体重和体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有专门的婴儿体重秤,可以准确测量婴幼儿的体重,及时发现体重的变化。测量体重时,最好有空腹,排便,并尽量脱去衣服、鞋子、帽子、尿布等。最好是连续测两次,两次之差不要超过10g。

在家给婴儿称重时,最好使用专用的婴儿体重秤。如果条件有限,家庭成员也可以抱着婴幼儿站在家用秤上称体重,然后减去成人体重,就是婴幼儿体重。因为普通家用体重秤的测量误差在100g左右,所以这种方法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知道婴幼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只适合长期观察体重的变化。

2岁以下的婴幼儿要躺下来量身长。它们的长度是头部、脊柱和下肢长度的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有专门的婴儿身长测量床。婴幼儿在测量身长前,应脱掉鞋、袜、帽、头饰和外衣裤子。让婴儿躺在测量床上,让助手或家人托住婴儿的头部,让婴儿的头顶靠在测量床的顶板上。测量者应使婴儿保持挺直,左手压住婴儿双膝,使下肢伸直紧贴测量床底板,右手推动测量床的测量滑板,使滑板紧贴婴儿足底,测量床两侧测量值一致。然后读取数值,精确到0.1cm最好连续测量两次,两次之差不应超过0.4cm。

在家里测量时,婴幼儿可以躺在桌子上或木床上,将软尺贴在桌子上或床边。将两张纸板分别放在宝宝的头上和脚上,读出从头板内侧到脚板内侧的长度,即为宝宝的身长。

如何评价婴儿/幼儿的

生长和发育状况

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的生长标准数据,用Z评分指数进行评价。Z得分:将测量值与参考人群的中位数之差与参考人群的标准差进行比较,得到的比值即为Z得分。

常用的Z评分指标有:

①身高/身长对年龄的Z分。

②年龄体质量Z值。

③体重对身高/身长的Z评分。

④年龄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Z值。

为什么婴幼儿的成长

不宜追求参考值的上限

生长曲线和参考值是根据大多数儿童的生长发育数据计算出来的范围,是群体研究的结果。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成长曲线,其曲线一般都在推荐参考值范围内,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成长曲线都始终处于平均水平或上游水平。参考值的上限是指同龄儿童的上游2%或3%的水平。显然,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个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310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30
下一篇2022-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