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会致难产 难产因素不可忽视

胎位不正会致难产 难产因素不可忽视,第1张

胎位不正会致难产难产因素不可忽视

孕妇难产的胎儿原因

胎位异常或胎位异常由于产前超声的广泛应用,常发现胎位异常(臀位或横位);胎儿方位异常(如胎儿后脑勺正后方)一般需要在产程中通过内部诊断来发现。

其实胎儿过大导致盆腔变窄是相对的,盆腔较宽的妈妈可以阴道生下更大的宝宝。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胎儿过大的情况,比如:母亲患有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之前的胎儿是巨婴等等。现在产前超声应用广泛。几乎每次妈妈问到胎儿的体重,宝宝会不会太大或者太小,医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很保守,因为虽然超声是一个很好的产前诊断工具,但是对胎儿体重的估计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一般来说,10%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但如果胎儿更大,误差可能会更大。如果胎儿体重超过4000克,就可以说胎儿太大了。但临床上产前超声往往估计体重超过4000克,产妇盆腔不是特别宽,所以决定剖腹产。但孩子出生后发现体重只有3600克,还在误差范围内,向家人解释时难免有些尴尬。事实上,即使超声对胎儿体重的估计是准确的,但仅仅从估计的体重来看,也很难预测肩难产,比如胎儿肩部肥大,因为胎儿出生体重不一定很重。

先天性肿瘤异常胎儿,如背侧神经管瘤、畸胎瘤、胎儿脑积水、联体双胎等。,一般可以在分娩前通过超声确诊。如果孩子出生后预后很好,或者有很好的治疗,剖腹产是更好的选择;如果预后不好,像大水脑,也可以在抽取脑脊液后尝试阴道分娩。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其他人为造成的孕妇难产。

孕妇难产的其他原因

产科的进步已经让分娩变得非常安全,大部分可能的难产都可以提前预知。准妈妈和亲戚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不会坚持自然分娩。他们不敢冒这样的风险。他们不仅害怕失去宝宝,更害怕宝宝的残疾,尤其是难产后可能出现的智力损伤。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好好剖腹产。

有些准妈妈对自然分娩带来的痛苦有一种本能的恐惧。今天,剖腹产很容易实施。虽然他们从内心和潜意识里都主张自然分娩,但在他们看来更多的是深信不疑安全系数高剖宫产,理智上愿意剖宫产。

知道这种方式的准妈妈们,即使选择顺产,一旦真的开始分娩,剧烈宫缩带来的疼痛一开始,她们就开始恐慌紧张,对前路望而却步,强烈要求剖宫产。这时候他们会大喊大叫,亲人也无法保持冷静。只要宝宝快点出来,他们什么都可以。最终未能达到医生和助产士的要求,导致人工难产。

这是医生最头疼的问题,因为医生很难预测准妈妈在分娩过程中是否会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第二产程,医生就更难办了,因为此时胎儿可能已经进入产道,已经无法进行剖宫产了。

为了避免分娩时的异常情况,准妈妈在分娩时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也很重要。待产的准妈妈,最好不要过多考虑异常问题。医生会尽力帮助你,给这对母子最大的安全感。准妈妈不用把自己放大假想难产的程度。

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难产呢?

孕妇避免难产的方法

早期发现。不良因素导致难产的原因有时非常明确,如明显的骨盆异常、胎位异常等,在产前检查或临产时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因此,在怀孕期间,孕妇必须定期到指定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在这些产前检查中,医生会监测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孕妇是否有可能导致难产的因素。一旦发现异常趋势,医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均衡营养,避免吃太多造成胎儿肥胖。胎儿太大现在是难产的主要原因。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加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都很珍贵。所以拼命给孕妇补充营养,导致孕妇胖,胎儿胖,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专家指出,怀孕期间,孕妇的体重增加应控制在10~14公斤的合理范围内。如果婴儿的头太大(BPD超过10厘米),就很难生产,一旦BPD超过10。5厘米,自然分娩将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能在孕期均衡营养,保证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就够了。

定期产检,减少或消除母胎难产因素。产前检查的作用一方面是检查母亲是否有相关疾病,另一方面是检查胎儿是否发育正常,可以有效监测整个孕期,所以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胎位不正就是难产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产检早期发现。孕妇只要遵医嘱,积极配合调整胎位,分娩时一般都能正常。孕期不产检,到临产时才知道胎位不正,对顺产和母胎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孕妇应该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注意锻炼,帮助分娩。有些孕妇本身不爱运动,或者为了胎儿的安全,孕期尽量不运动,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专家提醒孕妈妈,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孕期要适当运动。分娩是一项相当耗费精力和体力的运动。孕妇应该为顺利分娩保存体力。有些孕妇在分娩时没有足够的体力来维持,导致分娩时间过长,造成胎儿缺氧。所以在怀孕期间,准妈妈还是要多做运动,加强心肺功能和各方面的身体状况,为顺利生产打好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2387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1
下一篇2022-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