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长在右边是一种少见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几率小到只有几百万分之一。正常人心脏都在偏左边位置,当然有一些人心脏可能长反了,长到右边去了,俗话叫镜面人。
这情况也分两种,有些人只是位置长反了,但是心脏结构和功能完全正常,对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只是位置不一样。有些患者心脏长在右边,可以合并其他问题,比如全部内脏反位、心脏结构畸形,甚至合并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包括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等各种心脏病,需要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进行相应手术矫治。
所以心脏长到右边并不可怕,主要看是什么情况,心脏长在右边会合并其他畸形,包括整个内脏反位,可能肝脏、脾脏、肺都长反了。这时也可能会合并一些严重心脏本身畸形,先天性心脏畸形,这里常见的是大血管转位、血管发育畸形,包括其他常见畸形,比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三尖瓣闭锁等,如果出现相应表现,比如孩子缺氧、发育不好等,需要去医院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
心脏长在右边并不可怕,如果有合并心脏病、心脏畸形,医生会采取治疗,对手术影响不大,医生会根据解剖畸形,选择相应手术方法矫治,可以矫正到正常结构。
相关案例
“心在右肝在左” 五脏六腑全对调,罕见!武清有个“镜像人”
“快来听听,再仔细找找,咋就听不到心音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的三名内科、妇科专家,手举听诊器,围着程女士小心翼翼又颇带惊奇地为其听诊。这是程女士入院时引发的一场不小的虚惊。经全面检查发现,她体内五脏六腑不仅“大挪移”,而且均与正常人生长位置“对调”,也就是“心在右、肝在左”,而该女子生活了28年,既对此浑然不知,也没什么不适。
程女士家住武清区,28岁,日前因患卵巢囊肿到该医院求治,诊治过程中,医生居然听不到她的心跳,可她却没有丝毫不适感觉,满腹狐疑的医生陪着这位没心跳的特殊病人来到胸透室检查,当X光机照出结果后,所有人都惊呆了。原来,程女士的心脏长在了右胸部位。随后该院为其做心电图、B超等多项检查,结果发现其体内五脏六腑生长位置全都发生对调。不过,她的各项生理功能及化验指标均正常。
程女士告诉医生,自己从小到大身体都挺好,从没感觉任何不适,体育课成绩还不错呢。除了小学时因多日高烧不退到医院输过液以外,基本没上过医院,也没接受过全面体检。该院妇二科王主任在充分熟悉程女士的镜像身体后,克服由于方向相反带来的诸多不便,成功为其实施卵巢肿物切除术。专家表示,手术最大难度就在于,程女士的手术切口和操作,都与平时相反,专家们感觉就像多年习惯左边开车,这下突然换到右边。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先心病的发病率约为出生活产婴的7~8‰,未经治疗者约34%可在1个月内死亡,50%在1岁内死亡,生后早期死亡者多为复杂畸形或病情较重者。各类先心病中以室间隔缺损最多,其次是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近年来小儿先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复杂的心脏畸形在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就能得到及时确诊和手术治疗,因此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已大为改观。
“先心”要早治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占儿童心血管疾患的首位。全国每年新出生的婴儿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约占6‰—8‰,有10万名之多。而且紫绀型或伴心外畸形的患儿多在早期夭亡。
先心病儿出生后外貌并无异常,重症者有缺氧症状,出现青紫喘憋常与肺炎相似,因而易延误手术时机,死亡率甚高。
近年来,先心病患儿经过积极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多数患儿都可较健康地发育生长。我院已完成各类心脏手术近2000例,成活率达98%以上,其中病儿最小年龄仅4天,体重2.9公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狭窄均应及时手术,轻症先心病经手术矫正后可与正常人一样。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固守旧的观念,认为要等孩子长大些抵抗力强些,怕太小时经受不了手术,孩子3至4岁时才能做手术,贻误了孩子的治疗时机。其实,不及时手术不仅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而且先天性心脏病使患儿易得肺炎,反复发作肺炎又会加重心脏病,造成恶性循环,很多患儿往往等不到手术就死亡了。因此,治疗“先心”关键是早期治疗,如果等到心肺发生了不可恢复的变化(如出现肺高压、肺小动脉闭塞、心肌肥厚劳损),手术效果就差了,甚至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建议这些患儿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让孩子早诊断早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常见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有以下常见症状,但轻症先天性性心脏病可无明显症状。
青紫:青紫是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如大血管错位,法乐氏四联症等)的突出表现。可于出生后持续存在,也可于出生后三至四个月逐渐明显,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显。而潜伏青紫型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平时并无青紫,只是在活动、哭闹、屏气或患肺炎时才出现青紫,晚期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时可出现持续青紫。
心脏杂音:多数先天性心脏病都可听到杂音,这种杂音比较响亮,粗糙,严重者可伴有胸前区震颤。心脏杂音多在就诊时被医生发现。部分正常儿童可有生理性杂音。
体力差:由于心功能差、供血不足和缺氧所致,重症患儿在婴儿期即有喂养困难,吸吮数口就停歇,气促,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喜竖抱,年长儿不愿活动,喜蹲踞,活动后易疲劳,阵发性呼吸困难,缺氧严重者常在哺乳、哭闹或大便时突然昏厥,易出现心衰。
易患呼吸道感染: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肺血增多,平时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又进一步导致心功能衰竭,二者常常互为因果,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原因。
发育差:先天性心脏病多有发育迟缓,有青紫者尤其明显,严重者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影响。
其它症状:先天性心脏病如有左心房扩大或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则自幼哭声嘶哑、易气促、咳嗽;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白内障、唇腭裂和先天愚型等;心室增大可致心前区隆起,胸廓畸形;持续青紫者可伴有杵状指,多在青紫出现后1~2年形成。
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上述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确诊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要时作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一旦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应尽早去心脏外科就诊,由医生决定手术时机,现在心脏外科发展很快,手术日新月异,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可完全治愈的疾病。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病,约占出生婴儿的15%左右,主要分为两大类:紫绀型及非紫绀型。紫绀型即出生后婴儿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现青紫,尤以哭闹时明显;非紫绀型婴儿早期无症状,往往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确诊。主要为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确诊后的心脏病应早期治疗,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常规要选择胸部正中切口,劈开胸骨来显示手术部位,术后常常留下较大的瘢痕。
近期心外科采用右腋下胸部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心病,不劈开胸骨,不切除或切断肋骨,保持了骨性胸廓的连续性,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且位于腋下及侧胸壁,右上肢功能位时,几乎看不到切口瘢痕,使病儿和家长摆脱因胸骨前正中切口所留下的瘢痕而造成的负担和痛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