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点不同
CD31为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PECAM-1/CD31),分子量为130kDa,其结构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清除体内老化的中性粒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d34分子是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选择性地表达于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造血干/祖细胞表面,并随细胞的成熟逐渐减弱至消失。
2、作用不同
CD31存在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某些类型的T细胞表面,以及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处。很可能参与白细胞的迁移、血管生成和整合素的激活
目前已有愈来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cd34分子在介导细胞间黏附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参与造血干细胞的运输、定植,参与炎症反应以及淋巴细胞的归巢。
3、功能不同
在免疫组化中,CD31 是主要用于证明内皮细胞组织的存在,用于评估肿瘤血管生成,这可能意味着一个快速增长的肿瘤的程度。恶性血管内皮细胞通常也保留抗原,所以,CD3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还可以用于证明血管瘤和 血管肉瘤
cd34分子是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选择性地表达于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造血干/祖细胞表面,并随细胞的成熟逐渐减弱至消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D3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CD31
CD34是免疫组化的一个表型,CD34+表示阳性,具有判定肿瘤的意义。一般是针对这个癌变的检查看这个组织变化的程度,具体情况以主诊医师意见为准。根据情况应用中医方法或手术治疗。
1、cd34分子是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选择性地表达于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造血干或者祖细胞表面,并随细胞的成熟逐渐减弱至消失。长期以来,cd34分子以其独特的优越性一直被用作筛选hsc/hpc的标准。
cd34分子是钙黏蛋白家族成员,是相对分子量为115 000~120 000的单体表面蛋白,碳链的主架相对分子量一般仅40000,与目前所知的其他蛋白没有序列同源性。
目前已有愈来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cd34分子在介导细胞间黏附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参与造血干细胞的运输、定植,参与炎症反应以及淋巴细胞的归巢。
2、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进而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
扩展资料
1、cd34作用影响
cd34分子是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选择性地表达于人类
及其他哺乳动物造血干/祖细胞表面,并随细胞的成熟逐渐减弱至消失。
长期以来,cd34分子以其独特的优越性一直被用作筛选hsc/hpc的标准。cd34分子是钙黏蛋白家族成员,是相对分子量为115 000~120 000的单体表面蛋白,碳链的主架相对分子量一般仅40000,与目前所知的其他蛋白没有序列同源性。
cd34分子结构包括胞外区、跨膜区、胞浆区3部分。胞外区是cd34分子与其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主要部位,大约由27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n末端部分糖基化程度很高。
有9个n?链糖连接位点及大量链糖连接位点,末端145个氨基酸残基中丝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35%,为唾液酸化位点集中区,丰富的链糖能保护cd34分子免受某些蛋白酶水解,以维持其结构的稳定,并可提供特异性识别位点。
跨膜区含有22个疏水氨基酸残基,是1个跨膜的螺旋结构,具有i型跨膜蛋白的特征。胞浆区由73个疏水氨基酸残基组成,配基被调节蛋白crk?l识别,在诱导细胞聚集中亦发挥一定作用
2、免疫组化基本原理
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
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cd34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免疫组化
ER阴性,PR弱阳性,提示不适合内分泌治疗;KI67中等阳性,提示癌细胞增殖较活跃;
CerbB-2强阳性,提示适合靶向治疗;
综合以上指标,术后应采取全身化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