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D14主要分布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的细胞表面,被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表面也有少量mCD14的存在[1]。而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表面则未发现mCD14的存在。CD14还存在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膜性分泌小体和嗜苯胺兰颗粒中[7]。
sCD14则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的血浆(清)中,人血清中的正常浓度为2~5mg/ml,占血中全部CD14含量的99%[6]。
mCD14是由含有CD14基因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自行转录、翻译蛋白质多肽链,在高尔基复合体内糖化后,其羧基端再与PI结合,并由PI的磷脂部分与细胞膜连接[4]。IL-1β和TNF-α能够调节CD14基因的表达,促进CD14mRNA的转录[8];FMLP和GM-CSF可刺激中性粒细胞,使其细胞表面的mCD14增多[8]。sCD14则是由单核细胞产生。单核细胞产生sCD14的方式可能有两种:①由内源性酶促反应(由蛋白酶或磷脂酶催化),使mCD14分解(脱去PI成分)、脱落形成。因为体外培养的单核细胞受LPS和IFN-r等刺激后,细胞表面的mCD14明显减少,而培养上清液中sCD14的浓度却明显增加;②由CD14基因转录、合成的CD14蛋白,不进行PI化或逃脱PI化,直接分泌入血[8]。
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单核细胞表达和释放CD14。在体外单核细胞培养中,强的松龙能明显地抑制LPS对mCD14表达和sCD14释放的促进作用;在体内,急性炎症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血清sCD14浓度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mCD14的表达都被显著抑制。临床上给予病人类固醇激素治疗时,因其抑制mCD14的表达和sCD14的释放,可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9]。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杆状病毒作载体,可在Sfg昆虫细胞中表达重组sCD14[10]。
CD14(包括mCD14和sCD14)的化学结构为糖蛋白,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识别、结合LPS或LPS/LBP复合物,介导LPS所致的细胞反应,在LPS性炎症反应、内毒素休克等病理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若能够完全封闭CD14的功能,特异性的阻断CD14与LPS及LPS/LBP复合物结合,就能够防止或中止LPS性炎症反应、内毒素休克等病理反应的发生,对于临床治疗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休克等将会有重要意义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