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光滑。羽状三出复叶,小叶3,顶生小叶宽三角状,侧生小叶斜卵形,托叶小,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直立,花序轴粗壮;花2至多朵;小苞片2,脱落;萼阔钟状,萼齿5,不等;花冠蝶形,白色或紫红色,长约2厘米,旗瓣基部具耳。
白扁豆
荚果倒卵状长椭圆形,微弯,扁平,长5-7厘米;种子2-5,白色或紫黑色,长约8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成熟后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约0.8-1.2cm,宽0.6-0.9cm,厚0.4-0.7cm。表面黄白色,平滑而光泽,一侧边缘有半月形白色突起的种阜,约占周径的1/3-1/2,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种脊。质坚硬。种皮薄脆,内有子叶2枚,肥厚,黄白色,角质。嚼之有豆腥气。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编辑
白扁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霜,受霜害后,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苗期需潮湿,应注意浇水。花期要求干旱,空气和土壤湿度大,容易落花。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种植。
分布范围编辑
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习性编辑
白扁豆为1年生草质藤本,喜温暖、潮湿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怕旱、怕霜冻。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生长良好。黏重、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不宜种植
01白扁豆是一种农作物,可晒干,炒后可食用。白扁豆味甘,性微温,有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等功效。扁豆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约在汉晋间引入我国。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表面淡苋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02白扁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霜,受霜害后,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苗期需潮湿,应注意浇水。花期要求干旱,空气和土壤湿度大,容易落花。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种植。
03药用价值:
关于白扁豆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朝齐梁间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明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说:"取硬壳白扁豆,连皮炒熟,入药","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人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食,亦调脾胃。"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典》也说:白扁豆"健脾胃,清暑湿。用于脾胃虚弱、暑湿泄泻、白带"。总之,白扁豆一身是宝,它的果实(白扁豆)、果皮(扁豆衣)、花、叶均可入药。其性味甘微温,入脾胃二经,有补脾胃,和中化湿,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泄泻、呕吐、暑湿内蕴、脘腹胀痛、赤白带下等病,又能解酒毒。
04白扁豆,一种农作物,可晒干,炒后可食用。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约在汉晋间引入我国。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种子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表面淡苋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张福泉)
扁豆(Dolichos lablab L.—Lablab vulgaris Savi)别名白扁豆、峨眉豆、茶豆、火镰扁豆。为豆科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以安徽、陕西、湖南、河南及山西等省的产量较高。以白色种子入药。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糖类、烟酸、氨基酸、维生素A、B、C、生物碱。并含腈甙、酪氨酸酶及微量钙、磷、铁等。通过体外活性E-玫瑰花结反应试验,白扁豆对活性E-玫瑰花结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白扁豆有稍显著的生物碱反应。味甘淡,性平。有健脾胃,清暑湿的功能。主治脾虚腹泻、气逆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一、形态特征
茎长达6m,近光滑。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4—12cm;托叶细小,三角状卵形,长约3mm,小托叶条状披针形,均被毛;小叶片广宽卵形,长5—9cm,宽4—8cm,先端尖,基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缘,两面疏被短柔毛,主脉三出。总状花序腋生,通常2—3朵聚生;花萼筒状,沿萼齿边缘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雄蕊10枚,二体;子房条形,被柔毛,基部有腺体,花柱与子房呈直角状弯曲,沿内侧密被白色长柔毛,柱头头状,疏生白色短毛。荚果扁平,略弯曲,长5—8cm,宽1—3cm,顶上具一向下弯曲的喙,种子2—5粒,白色,长方状扁圆形(图15—19)。
图15—19 白扁豆形态图
1.花枝 2.去掉花冠示花萼、雄蕊、雌蕊 3.花冠剖开后示旗瓣、翼瓣、龙骨瓣 4.果实
二、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湿润环境,怕寒霜。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以微酸性至微碱性的粘壤土、壤土或砂质壤土生长最好,砾土及盐碱土不宜栽种。前茬作物适宜甘薯、谷子、玉米、小麦等,也可连作。可在房前屋后隙地种植,对肥水要求较高,特别在幼苗期,如若缺肥,缺水,幼苗生长瘦弱。
种子发芽率85—90%。在18—21℃(和有足够的湿度时,播种后5—10天出苗,隔年陈种子出苗率则显著降低。6月初孕蕾开花,花期6—8月,果实7月开始陆续成熟,随熟随收,以免脱落。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选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黑土较好。于播种前耕翻20—25cm深,施入基肥。一般基肥多用堆肥,每亩5000kg,过磷酸钙20kg,草木灰50kg,然后整地做畦。另外,房前屋后、田埂堤坝均可种植。
(二)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定植。
1.直播
选子粒饱满的新种子,浸泡1—2天。按行距30—60cm,株距45cm点播,穴深3cm,每穴点播2—3粒,覆土0.6—1.0cm,略镇压。每亩用种量2.5kg左右。不少地区与玉米、高粱间作,收成较好。种植方法是待玉米、高粱高15—20cm时,在其行间按行距1m、株距45cm点播。
2.育苗定植
于4月上、中旬育苗。育苗时,按行距7cm,株距6cm点播种子,每穴2粒。如行撒播或条播,在移栽时宜将2株合植于一穴。为防止床内幼苗过密,在真叶即将发出时,另作苗床移栽一次。待有真叶3—4片时进行定植。四川可在3月中旬将地整平,做1.3m宽畦。把种子均匀撒于畦内,再撒上一层细土,以盖严种子为度,最后搭上薄膜,出苗后揭去。定植:畦宽1.3m,畦间通道60cm,离畦边15cm栽植,一畦栽2行,株距1.3m,错开栽呈丁字形,每穴并列栽2株。另一种办法是挖窝定植,窝内施土杂肥,与土充分拌匀,然后在窝内再施半桶浓的人畜粪,待一星期后栽苗。栽时挖松窝内土壤,然后将带土苗栽于窝中。每窝3株,呈丁字形,然后再施清淡人畜粪水,以利成活,每隔7天左右连续浇水几次,天旱时更需浇水保苗。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出苗后要经常松土除草。出苗后不久应进行培土。
2.浇水
幼苗期天旱时要及时浇水,将要开花时,需水需肥量逐渐增多,花期不宜浇水,以免落花。
3.追肥
生长期可追施1—2次肥,宜多施磷、钾肥,以钾肥为主,氮肥不宜过多,防止茎叶徒长,延迟结实。开花初期每亩施过磷酸钙15kg,草木灰50kg,8月上旬再追一次肥,除用土杂肥外,每亩加施尿素5kg。
4.搭架
茎高60cm时搭架,在植株旁边插树枝、竹竿等物,两行相对成人字形,较为结实,使其茎蔓攀援生长,以利通风。如在篱边种植或与玉米、高粱间种,即不需搭架。
5.打尖
8月份打尖,促使果实成熟。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锈病
〔Uromyces fabae(Pers.)Bary〕
被害叶片枯落,影响植株生长。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700—1000倍液防治。
2.蚜虫
(Aphis craccivora Koch)
常群集莲梢为害,植株生长衰弱。可用40%乐果2000倍液喷雾防治。
3.豆荚螟
〔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
钻入荚果内蛀食,影响产量。初孵幼虫期喷洒触杀剂防治。
四、采收与加工
7—8月花初开时,采下晒干,即为扁豆花。以身干、色白、无杂质者为佳。9—10月豆荚陆续成熟,随熟随摘,摘取荚果,晒干,除去荚皮,即为白扁豆。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煮至皮已鼓起,捞出倒入凉水中,搓去皮,晒干即成扁豆仁。皮晒干即为扁豆衣。取净扁豆,炒至微黄,捣碎用,即为炒扁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