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九分法中,九个区分别有什么器官?

宝宝妈妈2023-08-30  43

腹部九分法解剖图

现在将分别列出腹部九分法的9个区域:

左季肋部

左季肋区器官包含:

肝脏左叶的顶部

左肾

脾脏

胰腺尾部

十二指肠(小肠的一部分)

横结肠

降结肠

右季肋部

右季肋区器官包含:

肝脏

胆囊

小肠

升结肠

横结肠

右肾

上腹部

上腹部区域器官包含:

食道

肝脏

脾脏

胰腺

右肾和左肾

右输尿管和左输尿管

右肾上腺和左肾上腺

小肠

横结肠

左腰部

左腰部区器官包含:

小肠的一部分

降结肠的一部分

左肾的顶端

右腰部

右腰部区器官包含:

肝脏的顶端

胆囊

小肠

升结肠

右肾

脐部

脐部区域器官包含:

胰腺

小肠

横结肠

右肾和左肾

右输尿管和左输尿管

乳糜池

左腹股沟区

左腹股沟区域器官包含:

小肠的一部分

降结肠

乙状结肠(降结肠和直肠之间肠的缩窄弯曲部)

女性左侧卵巢和左侧输卵管

右腹股沟区

右腹股沟区域器官包含:

小肠

阑尾

盲肠

升结肠

女性右侧卵巢和右侧输卵管

下腹部区

下腹部区域包含:

小肠

乙状结肠

直肠

膀胱

右输尿管和左输尿管

女性有子宫、左右卵巢和输卵管

男性有输精管、精囊和前列腺

1、腹膜内位器官:此类器官几乎全部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大。

主要的器官有:胃、十二指肠球部、升部、空肠、回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等。

腹膜内位器官因炎症或外伤破裂往往被腹膜所包裹,腹膜对保持和固定这些脏器有重要作用。

2、腹膜间位器官:此类器官三面、或多面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小。

主要的器官有:升结肠、降结肠、肝、胆囊、膀胱、子宫、直肠上段等。

3、腹膜外位器官:此类器官只有一面包被腹膜,几乎不能活动。

主要的器官有:胰、肾、输尿管、肾上腺、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直肠中下段。

扩展资料:

解剖结构:

1、胃:胃系消化道最扩大的部分,大部分在左季肋部。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胃有前、后二壁,上、下二缘。上缘短而凹,凹向右后上方,称胃小弯,胃小弯近幽门处有凹入刻痕叫角切迹。下缘长而凸,凸向左前下方,称胃大弯。胃有两个开口,胃与食管相连的入口叫贲门口,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的出口叫幽门口。

胃分为胃底、胃体和幽门部三部分。胃底为贲门水平以上部分。胃体为贲门水平与角切迹平面之间的部分。角切迹平面与幽门之间的部分为幽门部,幽门部又可分略膨大的幽门窦和近幽门口处呈管状的幽门管。

幽门部靠近小弯部分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收纳食物,分泌胃液和搅拌、排空运动,为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进行准备和输送。

2、空肠: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约占空回肠全长的2/5,主要占据腹腔的左上部;管径较大,管壁厚,在活体上观察呈淡红色,因血管分布较为丰富,故颜色稍有区别。肠袢多呈横位排列。

粘膜的环状襞高而密,绒毛发育佳良,而且密集。粘膜内有许多散在的淋巴孤结,偶而也可发现淋巴集结。每个淋巴集结约为10~70个淋巴小结所组成。

儿童时期最显著,至老年逐渐衰退。淋巴集结有时突破粘膜肌膜,扩展到粘膜下层内。

3、回肠:纡曲,形成很小肠袢,其管径较细,管壁较薄,颜色较空肠稍浅。大部回肠袢位于右腹股沟区,只有一小部分位于盆腔内。

一般回肠袢多呈纵位排列,但每个人小肠袢的排列情况各有不同,而且也经常随生理情况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回肠末段,自左向右,横过腰大肌前面,至右髂窝,在盲肠和升结肠交界处的内侧与其相接,经回盲结肠口通向大肠。

回肠粘膜内有许多淋巴集结,是回肠的主要特点之一。淋巴集结大都分布于肠壁独立缘的粘膜内,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其长径和肠管的长轴一致,长约2~10厘米,宽约0.8~1.2厘米,总数约有20~30个,比空肠显著增多。回肠粘膜也有淋巴孤结,数量不定,越向回肠远端,数量越多。

九个区也就是: 左、右季肋区

腹上区

左、右腰区(外侧区)

脐区

左、右髂区(腹股沟区)

腹下区

具体有什么你可以百度人体的解剖图,自己可以看有些什么

或者看一下局解的书,书上描述得更详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1110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