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保护好我们肠道中菌群的平衡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如果菌群失调的话,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少数还会伴发热、恶心、呕吐,并产生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症状。
腹泻为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症状,大多发生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少数见于停用后。轻者每天2~3次稀便,短期内可转为正常;重者多为水样泻或带黏液。可达每13数十次,且持续时间较长。
2、导致菌群失调有哪些原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常与下述3个因素有关。首先,原发于肠道的疾病,如:肠道的急慢性感染、炎症性肠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等。其实,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代谢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肝肾功能受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最后,还有如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后、各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胃肠道改道手术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在质和量上的改变,从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引起我们肠道菌群改变的因素,应该就是药物了。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我们公众很多都知道抗生素类药物最容易引起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其实,除了抗生素之外,我们还忽略了其他种类药物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当的话,菌群平衡状态也会被打破。
3、药物是肠道菌群失调常见诱因正常的肠道菌可分解日常饮食中摄取的不能被消化的降解、影响肽和蛋白质进行厌氧代谢;结合胆汁进行生物转化、影响结肠内的细菌还能合成一些维生素。
益生菌在肠道中繁殖,会不断产生各种自身代谢产物,其中有很多对致病菌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些肠道益生菌可产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
所以,抗生素乱用吃到肚子里以后,如果把这些有益的细菌给杀灭了,进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衡而引起急性或慢性腹泻等疾病。还有,如果盲目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反而会引起继发性的细菌感染。目前,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导致抗生素性腹泻的可能性。
另外还有化疗药物,也容易引起菌群失调。比如:研究发现,治疗扩散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药物伊立替康,对接受其治疗的30%~40%患者都会经历严重的腹泻,有的因为引发肠道问题使得化疗难以完成,或使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延长,严重的引发患者死亡。
上述化学药物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那服用中成药情况会怎么样?研究发现,中药口服进入体内,在肠道内就会因与肠道菌相互作用,或引起成分变化、或改变吸收。
比如:含有刺激性成分的苦寒泻下类中药,对肠道内的益生菌具有抑制作用;黄连解毒汤的长期应用,可使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数量减少。
抗生素导致的肠炎,都有假膜性小肠结肠炎、真菌性肠炎几种表现。
一、抗生素导致肠炎的症状假膜性小肠结肠炎:由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除万古霉素和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外,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可在用药1周内或迟至停药后4~6周发病。亦见于外科术后、肠梗阻、肠套叠、巨结肠和肾衰等衰弱患者。真菌性肠炎:常为白色念珠菌所致,常伴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稀黄,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菌落),偶见血便,镜检可见真菌芽生细胞和假菌丝。做大便真菌培养进行鉴别。
二、抗生素导致肠炎的治疗如果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肠炎,一般治疗上要停止目前使用的抗生素,同时做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取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要给予一些增强免疫力药物,加强患者饮食结构调整,避免真菌感染。一定要找到原发疾病进行控制,高烧的可以给予退热药物,如果有其他疾病的要找到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局部处理。如果由于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导致的肠炎,建议还是到正规专科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再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
三、抗生素导致肠炎不会自愈用抗生素导致的肠炎不会自我愈合的,抗生素诱发的肠炎,也就是伪膜性肠炎,常见于大量长期应用比较强的抗生素以后,引起来的肠道菌群失调,诱发了伪膜性肠炎。病人表现为腹痛、难治性的腹泻,有时候大便里边会有黏液脓血,如果做结肠镜检查会看到大肠黏膜,有充血水肿,有片状或簇状的白斑附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