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良 覃祖军
关键词:腰痛;腰椎骨质增生;寒湿型;中药外敷▲
腰椎骨质增生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腰痛为主症,一般用服药方法治疗见效慢且不持久。笔者从1993~1997年用中药外敷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致腰痛74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74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6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8岁,平均56.5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半年,平均1.2年。全部病例均经服其他药治疗2个月以上,疗效不明显而来就诊。
2 诊断标准(自拟)
2.1 有腰痛史,以腰部中段为主,遇寒加重,得热稍舒。
2.2 经X线拍片检查,腰椎椎体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2.3 患者舌质淡,苔白,脉沉缓,中医辨证属寒湿型者。
2.4 血液及二便常规检查无异常改变者。
2.5 除外骨结核、骨肿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泌尿系炎症、结石等。
3 治疗方法
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祛湿化痰、通络止痛为主。
自拟骨质增生外敷方药物组成:
生川乌20g 生草乌20g 生半夏20g
生南星20g 细 辛10g 川 椒10g
威灵仙10g 白 芷10g 石菖蒲10g
姜 黄10g 生马钱子1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取100~200g,加水煮沸成膏状,再掺樟脑少许和匀,摊于布上,趁微热敷患处。每天敷6~8h,连用7天为1个疗程,间隔5~7天,再进行第2疗程。本药方有大毒,不可内服;有皮肤过敏及溃破者不可用。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如果患者觉得患处皮肤奇痒难忍,即将药膏取下,间隔1~2天再用。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自拟)
优:治疗1疗程,症状消失,一年以上未复发。良:治疗2疗程,症状消失,一年以上未复发。尚可:治疗1~2疗程,症状消失,一年内有复发,经再次治疗1~2疗程,仍有效。未愈:治疗1疗程,症状未改变,或因皮肤过敏而中断治疗者。
4.2 治疗结果
优38例,良28例,尚可5例,未愈3例。
5 讨论与体会
腰椎骨质增生症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病变。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气亏虚,经络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加上劳累,外感风、寒、湿邪,更使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湿邪粘腻,客于经络、筋骨之间,不易速去;更因湿聚日久,成瘀成痰,非温通之峻药不解,而温通之峻药有的为有毒之品,故以外用为宜。
方中生川乌、生草乌、细辛、川椒、威灵仙、白芷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生半夏、生南星、石菖蒲温化寒痰,姜黄活血散瘀,生马钱子通络止痛,“能搜筋骨入骱之风湿”,更加樟脑辛温开窍为引,共奏温经散寒、活血祛瘀、除湿化痰、通络止痛之功。由于切中病机,故疗效尤佳。
马钱子以生用为佳。生马钱子宜去毛再用,可避免其对皮肤的刺激。
方中川乌、草乌反半夏,是“十八反”内容之一,但本方在外用过程中,除出现2例皮肤过敏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本方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
(编辑:林江)■
作者单位:李柏良(岑溪市中医院 543200 广西岑溪市岑城镇大中路9号)
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有效果
中国医药报讯(2006-6-10)腰椎骨质增生症多是由于腰椎关节软骨变性、长期磨损、外伤以及遭受风、寒、湿等物理因素侵袭所致,以中老年人多见。传统治疗多以口服中西药物、针灸理疗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疗效欠佳。最近,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黄国明副主任医师运用自拟中药方剂熏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患者,取得一定疗效。
黄国明收集该院腰椎骨质增生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51~63岁之间,平均65岁。对照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在50~64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两组在病情、病程、临床分型、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腰椎骨质增生症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经X线或CT腰椎摄片检查确诊为腰椎骨质增生;全部患者均有慢性腰痛病史;部分患者伴有下肢麻木或疼痛等症状。
研究人员对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法:患者仰卧于电脑熏蒸床上,使腰胝部暴露并对准治疗床的开孔处,孔下置中药熏蒸器,将该院自配制中药粉末(姜活、细辛、冰片、杜仲、川断、藿香、木香、白芷、当归、红花、丁香、薄荷、石菖蒲、威灵仙、鸡血藤、骨碎补、制川乌、透骨草、伸筋草和穿石破各20克,打碎成粉)置于熏蒸器中,通电煮沸后熏蒸腰胝部。治疗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完成1个疗程后,休息3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采用目前常用的针刺法:取阿是穴、肾俞(双侧)、大肠俞(双侧)、气海俞(双侧)、关元俞(双侧)、环跳、承山和委中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并运针得气后接电针机(G6805A型)以疏密波中刺激电疗(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治疗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完成1个疗程后,休息3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50例中痊愈27例(54.0%),好转20例(40.0%),无效3例(6.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50例中痊愈14例(28.0%),好转29例(58.0%),无效7例(14.0%),总有效率为86.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腰椎骨质增生症在医学中属于“痹症”和“腰痛”范畴,认为其发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脾肾两虚,以及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所致;或由于跌扑闪挫,过度劳倦,损伤腰部,以致经脉受损,气血闭阻不通而致病。该病治疗重在活血补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熏蒸疗法所用姜活、威灵仙、透骨草祛风通络除湿,为君药;细辛、冰片、薄荷为臣药;杜仲、川断为佐药;制川乌、伸筋草、穿破石缓急止痛,为使药。众药合用,起到活血补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并通过熏蒸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消除局部非炎症性水肿、缓解腰肌痉挛等效果。
骨质增生是怎样形成的
据统计,人在45岁左右,部分人就开始受到骨质增生症的折磨,60岁以后,60%左右的老人会发生骨质增生。那么骨质增生是如何发生的呢?
一、骨骼是怎样生长和进行新陈代谢的?
20岁之前,骨骼一直处于生长阶段。覆盖在长骨两端的软骨称关节软骨,软骨下方的一段区域称为骺板,骺板处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软骨的细胞柱,并将成熟的骨细胞推向骨干的中部。由于软骨细胞的增大并死亡,该空间被新的骨细胞(成骨细胞)填充。新的血管又来营养新的骨细胞,骨骼就是这样生长的。骨在形成过程中,无机物(主要为钙盐)沉积于由胶原纤维形成的有机基质中。根据激素对人体需要的调节,骨内的小管可使钙盐从血管内流入或流出,这就是骨骼无机物的代谢。
二、骨质增生是怎样形成的?
从成年到55岁左右,钙盐的代谢相对平衡,骨细胞的死亡和新的骨细胞的产生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骺板处有丰富的血管在供应营养。但在55岁以后,骨细胞的死亡大于骨细胞的生成,骺板处血管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不再给软骨组织供养。那么,软骨的营养来源于哪里呢?我们的关节外围有一个关节囊,由滑膜组成,滑膜分泌滑液,起到润滑关节,防止摩擦的作用。当骺板处于半封闭或封闭状态时,软骨从滑液汲取营养,营养条件极差,当滑液分泌减少,就会使:①关节软骨细胞因缺乏营养而死亡,关节软骨松软脆化而脱落(图1);②软骨面互相磨擦而损伤。当软骨表面出现裂缝,滑液渗入,引起大片软骨退行性病变,使滑膜产生炎症。最终,缝隙深达其下面的骨质,血管开始生长,由纤维软骨形成的堵塞物填充于缝隙内。当堵塞物继续长大,高出软骨面就是骨质增生(图2),这又会加重关节的病变。这就是老年人发生关节疼痛的病理原因。
软骨碎片 渗入的骨液 血管 骨质增生
图 1 图2
三、可不可以让骨质增生不发展、不疼痛?
一直以来,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不外乎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止痛,二是消炎,三是使用激素,四是手术去掉骨刺。这四种方法都有其很大的局限性,都是治标不治本,尤其是使用激素可使关节组织坏死,据统计95%以上的股骨头坏死是使用激素造成的;而手术治疗由于有创伤,则后遗症很大,且骨刺还会更快的生长。
对于骨质增生,能不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呢?我们课题组的组长赵世立研究员带着攻关组的成员开始了漫长的攻关历程……
解剖学上可以看到骨质增生部分的表面是非常粗糙的,会产生摩擦,进一步加重关节组织炎症,损坏关节组织。他们做了大量的实验,从上百个配方中选出了一个经典的中药组方——保众堂消痛贴诞生了!
保众堂消痛贴是纯中药制剂,不含任何激素,改变了传统药膏熬制过程中有效成分大量挥发的弊端,每一种中药根据成分单独炮制,并解决了透皮吸收的难题。不仅能消除炎症,而且能改善关节组织的供血供养,促进增生的骨质表面形成光滑的软骨膜,不再产生摩擦、不再生长、不再产生新的损伤和炎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骨质增生反复持续发作的难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使用保众堂消痛贴时,贴敷的关节组织应尽量减少活动,减少负重,以利于增生的骨质表面尽快的形成软骨膜(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
欢迎大家电话咨询010-60213798
在线QQ 32491578
联系人:潘均杰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男多于女,其发病率占各型颈椎病的56.74%。重体力劳动者较多见。起病缓慢,有时可因一定程度的损伤诱发;过度低头,长时间低头作业也可诱发。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它是颈椎侧后方的突出物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所引起。其症状有疼痛,疼痛为绞痛、钝痛或灼痛,颈部功能障碍,影响工作或睡眠。【病因病机】
由于颈部解剖上的特殊,长期负重头颅、运动,且活动范围较大。当前后伸屈及左右侧旋转、侧弯、旋转头颅运动时,颈椎所受的重应力均在变化,如果颈部姿势不良,长期劳累,则易发生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劳损;头颈部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内伤、颈椎骨关节退行性变、炎症刺激等,导致颈肌痉挛,破坏了颈肌的平衡应力,或颈部活动超出正常范围时,头颅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就可引起颈椎骨关节旋转、移位,颈椎间盘受到此种外应力的影响,而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甚至发生髓核从后方脱出,压迫或刺激脊神经而出现临床症状。同时也加速颈椎骨关节的病理变化,导致颈椎解剖位置的改变,而发生颈椎失稳,代偿性骨质增生,若压迫或炎症刺激颈神经根则可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如 Luschka关节突部的骨质增生,可引起椎间孔变窄;外伤、劳损可导致颈椎骨关节错位而出血,使经脉闭塞,血瘀气滞,诱发根袖部组织肥厚、粘连及纤维化病变。炎症刺激或压迫又可使神经根扭曲变形,是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病因;如钩椎关节骨赘向后增生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在椎管内前根受压,可导致运动神经病损,出现受累神经根支配的颈肩或上肢肌肉深部钝痛或沉重的感觉。
枕大神经从环、枢椎推弓间穿出,环枢椎周围软组织损伤或错位,可引起头部疼痛。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者,常有一侧或双侧颈、肩、胸背及上肢的放射性疼痛和麻木,并有相应的区域感觉和运动障碍,深反射减弱或消失,颈、胸椎旁可有压痛及放射痛,但发病年龄轻,多有感染病史,应结合X线片鉴别。颈椎关节突关节滑膜炎、关节囊内积液、肿胀,可使邻近的神经根受到刺激而出现根性疼痛。
颈5至胸1前支如受到激惹,病人可出现患侧上肢臂丛神经症;关节突关节有炎症时,关节囊分布有敏感的神经末梢,可反射性地使有关的肌肉发生收缩或痉挛,出现一侧上肢放射痛,颈肩胀痛,颈功能受限。根动脉为颈神经根的营养动脉,在椎间孔内神经根前面的前根动脉受压,引起相应神经根缺血性病变而出现根性症状。
前斜角肌损伤或患椎移位使支配该肌的神经根受累引起肌痉挛。前斜角肌收缩时,位于前、中斜角肌间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可受压,引起肩部至上肢放射痛,尺神经支配区麻木感,上肢皮温较低。分布在肌肉、肌腱内的神经末梢对被动活动所致的牵扯性刺激具有易感性,可引起疼痛反应。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有疼痛,主要是颈肩疼痛,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绞痛、钝痛或灼痛,影响工作或睡眠。颈部后伸时或咳嗽、喷嚏、用力大便时疼痛加剧。部分病人有头晕、头痛、耳鸣。上肢有发沉、酸软无力,握力减退或持物易坠落现象。手指和前臂多出现麻木和疼痛。有人报道,因神经根在神经管内发生扭转、骨赘靠内时压迫前支以运动障碍为主,偏外时则压迫后根以感觉障碍为主。
体征:颈部明显活动受限,发僵。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和胸大肌区常有压痛。上肢及手指的感觉减退,可有肌肉萎缩。支配肱二头肌的主要神经为颈6神经,肱三头肌为颈7神经。在早期病变,这些神经根如受到刺激可出现腱反射活跃,损害性病变侧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二)诊断依据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根据患者主诉中的根性症状,上肢腱反射及痛觉改变等体征,后颈部棘突、软组织拇指触诊及颈椎X线片所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大部分病例可及时正确诊断。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如下:
1.病人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男多于女。
2.患者有颈肩臂部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并发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眩晕症状。
3.患者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受限。
4.患者移位的患椎棘突及关节囊部有明显压痛。
5.部分患者颈椎X线侧位片可显示患椎移位改变;在正侧位或斜位片示,椎体后缘及Luschka关节部骨质增生,或患椎移位出现的解剖位置的改变。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X线片变化在定位诊断上有意义。有的颈椎生理前凸消失,甚至呈后凸。椎间隙变窄,椎体相邻有骨赘增生。可有颈椎滑脱、项韧带钙化或后纵韧带钙化。钩椎关节有骨赘突向椎间孔,椎间孔变小等。
6.试验检查①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检查者一手扶病人头部的患侧,另一手握患侧上肢,将其外展90°两手作反方向牵拉,若有放射性痛或麻木感即为阳性。②压颈试验阳性:病人端坐位,颈后伸,偏向患侧,检查者以左手托下颌,右手从头顶逐渐下压,或检查者双手掌放于头顶部,依纵轴方向施加压力时,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加重者为阳性。③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患者头偏向患侧,术者用左手掌放于病人头顶部,右手握拳,轻轻叩击左手背部,患肢有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
【鉴别诊断】
(-)风湿性或慢性劳损 纤维组织炎。肩周炎均可有颈肩痛、手麻木等表现,但无神经根放射性痛,腱反射正常。
(二)胸廓出口综合征 如颈肋(或前斜角肌)综合征,此为第7颈椎横突过长,肩下垂,前斜角肌压迫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引起的症状。鉴别点:有血管症状,如手发凉、发紫,桡动脉减弱或消失,颈8神经节段部分或手部广泛感觉障碍;X线正位片,颈7横突过长或有短肋骨。
(三)颈肌炎(关节炎、筋膜炎) 多发部位;没有放射痛;麻木区不按神经节段分布;无椎骨改变;抗炎药物治疗(如消炎痛、抗炎松)显效。
(四)心绞痛 左上肢或双侧尺侧疼痛,同时左侧胸大肌痛者应与心绞痛鉴别。
【康复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可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其康复治疗方法繁多,具体如下。
(-)手法康复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的症状体征、病因病机变化,辨证论治,正确应用手法治疗。但对于老年患者,手法要轻柔和缓,不可急速旋颈复位和做各种过度超越生理范围的被动活动。临床由于手法粗暴而引起的颈髓损伤致瘫者并非少见,应予注意。手法复位治疗后结合颈椎牵引,可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变大,使紊乱之关节及移位的椎体复位,使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得到松解,解除肌肉痉挛,增强肌力。防止已瘫的肌肉萎缩,运动僵硬关节,康复颈部正常功能。患者取端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身后,按摩头颈、项背、肩部、上肢和下肢部。手法操作有:滚法、拿法、按压法、一指禅法、搓法、颈项旋转法、痛点按摩法、揉捏揉搓法、单手或双手提拿法,以及指揉搓和手掌侧面叩击法等。
(二)颈椎牵引康复治疗 本疗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之一。能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变大,解除颈肌痉挛、疼痛,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平衡稳定颈椎的解剖关系,减少复发率,提高治愈率。轻者可用间断牵引法,每日3次,每次3O~60分钟;重者可行持续牵引,日间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一般为5~10千克, 30次为1疗程,可牵引1~2个疗程。
(三)物理康复治疗 各种物理疗法有其一定的特点,在疗效上互有差异,如用紫外线治疗佝偻病,用低频电流治疗肢体麻痹、颈腰腿痛等。临床应用的物理疗法有:电疗、超声疗、光疗、磁疗、石蜡疗、泥疗、坎离砂疗、水疗、冷疗、空气疗、森林浴及日光浴等放结合临床适当选用。
(四)功能康复治疗 头颈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活动范围较大的部位,患了颈椎病的病人,部分丧失颈部正常功能,影响劳动、学习和睡眠。加强颈部的功能锻炼,能促进患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刺激,减少疼痛,缓解颈肌痉挛,平衡颈椎失稳,有利于颈部功能康复。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预防颈椎病的复发。
(五)穴位注射治疗 按经络选穴位注射或行压痛点注射治疗,常用穴位有风池、肩井、天髎、肩中俞、肩髃、曲池、合谷、肩三针等穴。穴位注射可用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夏天无注射液、红茴香注射液等。或用醋酸强的松龙25~50毫克加l%利多卡因5~10毫升混合局部封闭。痛点封闭5天1次,3次为l疗程。穴位注射可每日或隔日1次,IO次为1疗程。或行神经阻滞封闭。
(六)针灸康复治疗 可取养老、绝骨、列缺、落枕、后溪、大杼、天柱、天井、曲池、肩井、合谷、风府等,可根据临床症状适当选用,一般留针10~20分钟或加电刺激,每日1次、每10次为1疗程。
(七)气功康复治疗 气功,是祖国医学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即有导引按跷(即是古代的气功)的记载。气功是从防病治病,增强体质,扶助正气,改善整体情况入手的整体康复疗法,临床应选择应用。
(八)药物康复治疗
1.西药 ①解热镇痛剂:缓解疼痛可用奥沙新,阿斯匹林,消炎痛等。②解痉药物:可解除肌肉痉挛,适用于肌张力增高,严重阵挛者,可用安坦片、苯妥英钠等。③营养和调节神经物;常用刺五加糖衣片,健脑合剂、谷维素、维生素B1及B12,有利于神经变性恢复。_④扩张血管药物:可改善患部血供,如菸草酸、血管舒缓素、地巴唑等。
2.中药 中医辨证施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多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温经散寒为主。对于减轻该病的临床症状有~定疗效。常用成药有颈复康、风湿痹痛片、骨刺片、豨桐丸等。常用方剂有颈椎痹痛汤、活血止痛汤、老肢伤痛汤、活血通髓汤、三痹汤等。肾阳虚型兼挟寒湿型可用肾气丸加减或八珍汤加味。每日1剂。清水煎,分早晚服。
3.中草药外治 可用痹痛洗方熏洗患部,每天熏洗2次,每日1剂。另外可用神康药磁发生器治疗(地市级科研成果鉴定,桂平市一等科技成果奖)。
(九)小针刀疗法
(十)饮食疗法
(十一)手术康复治疗 非手术康复治疗后不见效果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时机、手术入路等。
【病案讨论】
例l,梁某某,女,41岁,干部,广西桂平市粮食局,1995年2月15日到颈椎病门诊治疗。
病史:后颈部及右上臂疼痛5年半,加重15天。病人曾作颈椎牵引治疗无明显疗效,无外伤史。
检查:后颈部肌肉较紧张,颈4棘突右旋移位,右侧颈3~4关节囊肿胀,压痛明显。颈功能受限,压颈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后颈部、右肩及臂、手指麻胀疼痛。
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4~6呈退行性病变,颈3~4、颈4~5椎间隙变窄,后关节稍模糊,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颈4棘突向右偏移并椎体稍后移。
B超检查:颈椎管正常。
中医辨证分析:局部感受风、寒、湿邪,闭阻经络,且以寒邪偏盛。寒为阻邪,其性疑滞,故痛有定处;疼痛较剧时,得热则气血较为流畅,而痛减。颈肩臂痛已久,肌肉痉挛,颈肌失衡而导致颈椎失稳,颈部不正确姿势的应力作用,引起颈椎骨关节错缝,经脉受损,血瘀气滞,“不通则痛”,功能受限。舌质黯红,苦薄白微黄,脉弦细为血瘀气滞之象。
诊断:①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②中医诊断:血瘀气滞型颈项痛(痛痹)。
康复治疗:①手法治疗:手法松解颈肩臂的软组织,疏通脉道,解除痉挛;用颈椎点推旋转复位法纠正颈4右旋后移。②仰卧药颈枕法颈椎牵引:纠正患椎移位及恢复颈椎生理曲度。③痛点封闭:消除患部炎症刺激,缓解症状。促进代谢正常,解除痉挛,消炎止痛。④中医辨证治疗:,治则:活血祛瘀,温经散寒。方药。黄芪桃红四物汤合乌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经诊治3次及手法复位治疗3次,康复正常工作。
例2,郭某某,男,64岁,工人,桂平江口镇北街。1985年3月9日到颈椎病门诊诊治。
病史:病人在7年前跌伤颈部治愈,3个月后因劳累自觉后颈胀痛,运动颈部后症状减轻。近1个月来后颈及左肩臂、手指麻胀疼痛加剧。
检查:后颈部肌肉较紧张,颈6-7棘突左旋移位,左侧颈3-4关节囊肿胀,压痛明显。压颈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颈功能受限。
X线片示(31945):颈椎后缘骨质增生,颈3椎体旋转后移4毫米,颈6、7棘突陈旧性骨折,对位欠佳,颈2-3椎间隙狭窄。
中医辨证分析:跌伤颈部,患椎骨关节错缝,脉络破损经肪不畅,血瘀气滞,病程日久,元气既虚,肝肾亏损筋骨失养,内关节退变,其性凝滞,故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入夜尤甚。舌质紫黯,苔薄白,脉弦幽默弱,为血瘀气滞,肝肾亏虚这象。
诊断:①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②中医诊断:血瘀气滞型颈项痛,兼地肾亏虚。
康复治疗:①手法治疗:手法按摩颈部软组织,松解局部组织粘连;点按风池、肩井、肩痛点、曲池、落枕、合谷等穴。每穴点按10-16次;手法点推颈椎旋转复位,纠正颈3椎体旋转后移。②药颈枕加颈椎牵引治疗,日2-3次。③针灸治疗及神康药磁发生器外熨冶法。④中医辨证治疗:治则:活血通络,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方药:颈痹痛汤(黄芪30克、葛根30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仙灵脾15克、桂枝10克、当归12克、秦艽15克、鹿含草12克、姜黄15克、鸡血藤30克勤克俭、地鳖虫12克、何首乌25克、制川草乌各12克、鹿角胶烊化12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经4次手法复位及以上方法治疗,症状消失。
【疗效观察】
广西桂平市中医院骨伤科颈椎病研究室,1990年以来,辨证手法与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80例,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在1280例中,男816例,女464例;病人最小16岁,最大78岁965例,平均年龄为58岁,占75.38%,16-39岁315例,占24.61%。病程最短5天,最长10年半。颈4-5发病率较高,共848例,占66.25%。随诊期4个月--1年2个月850例,有15例复发,占1.17%。手法治疗:最少2次,最多21次。
(二)治疗方法
(三)疗效标准
优:颈肩臂痛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
良:颈肩臂痛症状基本消失,劳累时稍有症状,不影响一般工作和学习。
尚可:临床症状减轻。
差:临床症状不减轻,或稍有减轻。
(四)治疗效果 优1132例,占88.44%;良106例,占8.28%;尚可26例,占2.03%;差16例,占1.25%。优良率为96.72%;总有效率为98.75%。
(五)讨论 本组病例为骨伤科颈椎病研究室1994年临床资料总结,说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为颈椎病的56.74%,且年龄较高,40-78岁,平均为58岁,占75.39%。这些病人多因肝肾虚弱,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筋脉失养,风湿寒邪乘虚入里,阻滞经络气血所致。其临床表现有头项强痛,牵肩掣臂及手指麻胀痛,甚则牵掣胸背部,头颈转动疼痛加剧。脉沉细或弦细弱,舌质黯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微黄腻。治宜活血通络,滋补肝肾,祛风散寒除湿。除手法整复患椎移位,或颈牵、药熨等治疗外,结合临床辨证应用颈痹痛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获得标本同治的功效。优良率为96.72%;总有效率为98.75%,且复发率低,仅占1.1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