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涕,鼻塞,头晕,打喷嚏,出冷汗

宝宝妈妈2023-08-24  45

指导意见:

你好,这种情况考虑是伤风感冒的表现,建议口服抗病毒药物和感冒冲剂试试.即使是病毒性感冒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所以最好还是应该加上抗生素口服.多喝水.口服药物不见效的,建议输液抗炎治疗为好.因为还是输液血药浓度更高见效更快更好啊.有痰的加上鲜竹沥口服试试.发烧还需要适当加上额外的退烧药物.一般需要7-10天才能治愈的.最好还是看医生啊!

出冷汗是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所导致。另外,长期服用激素药物、高噪音、长期暴露在化学毒物中,以及精神心理压力影响下,均可引起出冷汗。

疾病因素

病理性因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由于低血糖

、嗜铬细胞瘤

、肢端肥大症

等内分泌疾病造成体内代谢及激素水平紊乱,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血中神经类激素物质含量升高,引发出冷汗。

神经系统疾病

由于脊髓病变、炎症或肿瘤压迫,可病理性刺激体内,分布的神经兴奋性增强,令肢体或面部等部位,有出冷汗的表现。另外,耳朵内出现病变时,常反射性引起神经兴奋,可出现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神经紊乱表现。

应激相关性疾病

当机体遭受休克

、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等作用强烈的疾病打击时,患者出现病理性应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导致血中儿茶酚胺浓度迅速升高,引发出冷汗。

生理性因素

体育竞赛、饥饿、考试、愤怒、焦虑、紧张的工作等心理、社会方面的因素可导致机体产生程度不算强烈且作用时间短的生理性应激,能适度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引发出冷汗。

药物因素

某些激素类药物,具有直接支配汗腺的功能,使用该类药品治疗时,可同时伴发出冷汗的症状,如毛果芸香碱、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等。

环境因素

噪声、强光、低氧及化学毒物等外环境因素可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会有出冷汗的症状出现。

另外,当空气中湿度较高且衣着较多时,汗液不易被蒸发,体热不易散失,可导致大量冷汗分泌。

生活方式

若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过度劳累、熬夜工作,也会诱发出冷汗。

精神心理因素

经历不良的人际关系、离婚及丧偶等遭遇,会有易怒、紧张、焦虑及恐惧等情绪出现,这些精神心理因素都可导致机体,发生应激状态,导致出冷汗的症状出现。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108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