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将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
局部麻醉药与神经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上的某些特定部位结合后,通过钠离子通道的钠离子减少从而改变神经膜电位,导致神经冲动的传导被阻断,最终实现麻醉效果;而全身麻醉剂则是通过影响神经膜的物理性状,比如膜的流体性质、通透性等起到麻醉作用。
(1)表面麻醉。将麻醉药点眼或喷雾、涂布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麻醉。
(2)浸润麻醉。将药液注入皮下或黏膜下的组织,药液扩散浸润术部的感觉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
(3)传导麻醉。将药液注入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使该神经支配下的区域产生麻醉。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
从18世纪开始,乙醚等全身麻醉成功地应用于外科手术,是为近代麻醉学地开端。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许多医学家、化学家、包括外科医生、医学生等为麻醉药的发现和临床应用作出了贡献。同时使麻醉方法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多样化。
针对手术麻醉过程中的问题,也从单纯的镇痛发展到麻醉期间及麻醉前后比较全面的处理,到20世纪30~40年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临床麻醉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局部麻醉
一般是含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的软膏,在纹身的时候用的比较多。涂到皮肤和黏膜表面可以有缓解疼痛的功效。 拔牙的时候看时拔哪里的牙齿。一般是用局麻药阻滞牙齿的神经,在一定时间内感觉不到疼痛。麻醉打的好的话拔牙就疼一下,就是打麻醉针的时候。局部麻醉药是指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或神经干,能暂时阻断感觉(传入)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有赖于神经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一系列变化。在静止状态下,钙离子与膜上磷脂蛋白结合,阻止钠离子内流。当兴奋时钙离子离开结合点,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产生神经冲动与传导。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是牢固地占据钙离子结合点,阻止钠离子内流,导致动作电位不能产生,神经传导阻断,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局部麻醉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表面麻醉。将麻醉药点眼或喷雾、涂布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麻醉。(2)浸润麻醉。将药液注入皮下或黏膜下的组织,药液扩散浸润术部的感觉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3)传导麻醉。将药液注入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使该神经支配下的区域产生麻醉。(4)硬膜外麻醉。将药液注入硬膜外腔,阻断由硬膜外出的脊神经,从而可使后躯麻醉。临床上通常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有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奴佛卡因)、利多卡因(昔罗卡因)、丁卡因(地卡因、潘妥卡因)和可卡因(古柯碱)等。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