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身淤血,皮肤和可视黏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
②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和出血。
③脾脏充血、肿大。
④整个消化道有明显的卡他性炎症及出血性炎症。
⑤肾脏肿大,呈暗红色,切面皮质有出血小点。
⑥肝脏充血呈棕红色。
⑦肺脏水肿,有时充血。
⑧心内外膜以及其他浆膜或黏膜下常有小出血点。
(2)亚急性型
主要表现皮肤的特异性疹块,全身败血症的变化轻微。
(3)慢性型
常见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几种。慢性猪丹毒关节炎是一种增生性炎,不化脓,外形肿大而坚硬,切开关节可见滑膜面充血肉芽增生。
本病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药物治疗情况和细菌学检查等几方面做出诊断。如体温升高到42℃或以上,流行季节在炎热多雨季节,多发生在3~12月龄的猪,病理剖检以“红色”为特征变化,组织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纤细平直或微弯的小杆菌。当确诊患猪丹毒时,及时注射青霉素,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急性型(败血症型):体温升高42℃以上,寒战、呕吐。站立时背腰拱起,结膜充血,大便干硬,后期腹泻,皮肤上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红斑,指压褪色。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皮质部有出血点,红、白髓界线不清;胃底充血呈大红布色;小肠黏膜充血;肺淤血水肿;肾肿大呈紫红色并散有云雾状斑;心包积液有纤维性渗出。
亚急性型(疹块型):体温升高,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疹块,先呈淡红色,后变紫红,以至黑紫色,坚实稍凸起,以后中央坏死,形成痂皮,经1~2周恢复。其内脏变化不明显。
慢性型:一般由前两型转来。常见的有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疣状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三种。皮肤坏死一般单独发生,而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往往一头病猪身上同时发生。心脏瓣膜上有灰白色增生物,呈菜花状,关节肿大,有炎症,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丹毒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成片红肿的急性炎症。患处可有水疱或大疱,甚至发生坏疽。病人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丹毒的病原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足癣、小腿溃疡、外伤等常成为小腿丹毒的诱因;鼻腔、外耳道内或耳朵下方肉眼看不到的微细皲裂,常为面部丹毒的诱因。
突然急性发病,伴有高烧、寒战、头痛及呕吐等全身症状。初起的皮疹为一个有灼热感的红斑,迅速向周围蔓延成为一片红色损害。局部红、热、肿有触痛。表面紧张而有光泽,轮廓鲜明可分,严重时患部可发生水疱和大疱,甚至发生坏疽,皮肤由发红变成暗红及青黑色,以后皮肤组织坏死脱落,露出皮下组织;败血病可使病人短期内死亡。血中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增高。复发性丹毒是一种慢性丹毒。是在原发损害部位上,每隔几天、几周或几月甚至几年再发一次。再发的症状较一般丹毒为轻,每次发作时,患部稍微红肿、病人轻度发热和周身不适,往往在数日以后自然痊愈。复发性丹毒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其次为面部,反复发作后,患处组织往往肥厚成为慢性淋巴水肿。虽然婴儿也可发生丹毒(脐感染),但一般说来,青春期后发病率为高,在20~60岁之间有几个高峰,70岁以后发病较少。目前尚不能进一步证实老年丹毒表现为更多渗出性的或者甚至是大疱性损害的偶然说法。
治疗:需卧床休息。对发热、中毒和不适等需对症治疗。对老年病人应注意防止支气管肺炎、心衰和其他并发症。对诱因要同时给以相应治疗。
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静点,过敏者用红霉素1~1.5g/d静点或选用环丙氟哌酸0.2g/次,每日两次静点,口服泰利必妥0.2g/次,每日两次,也可选用先锋霉素V号6g/d静点或用头孢类抗生素。一般10~14天为一疗程,在皮损消退后,应维持一段时间。也可磺胺药物内服。对复发性丹毒比治疗急性丹毒用药要长些,不要停药过早,尽量预防复发,以免淋巴水肿不断发展。
祝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