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肝癌最首先,依靠的还是影像学的检查,包括彩超、ct、核磁共振的检查,特别是在甲胎蛋白出现升高的病人。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增强平扫和磁共振,平扫加增强的检查,要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要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的效果。
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及对普查发现的亚临床肝癌的诊断可参考以下标准:1.非侵入性诊断标准
(1)影像学标准:两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有>2cm的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
(2)影像学结合AFP标准:一种影像学检查显示有>2cm的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同时伴有AFP≥400μg/L(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炎及转移性肝癌)。
2.组织学诊断标准
肝组织学检查证实原发性肝癌。对影像学尚不能确定诊断的≤2cm的肝内结节,应通过肝穿刺活检以证实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特征。
主要的鉴别诊断为:
1.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相比,病情发展较为缓慢,症状较轻,AFP检测一般为阴性。确诊的关键在于病理检查和找到肝外原发癌的证据。
2.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以两者的鉴别非常困难,是临床常遇到的问题,反复检测AFP或AFP异质体,密切随访,最终能作出正确诊断。
3.活动性肝病
肝病活动时血清AFP可短期升高。定期多次随访测定AFP和ALT并进行分析。如:①ALT持续增高至正常的数倍,AFP和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增高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活动性肝病可能性大;②两者曲线分离,AFP升高而ALT正常或由高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
4.肝脓肿 一般有明显炎症的临床表现。邻近脓肿的胸膜壁多有水肿,右上腹肌紧张。
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超声检查可探及肝内液性暗区。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做诊断性穿刺,也可用抗感染药物进行试验性治疗。
5.肝毗邻器官肿瘤 如右肾、结肠肝区、胃、胰腺等处的肿瘤,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AFP检测应为阴性,鉴别困难时,需剖腹探查。
6.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 肝血管瘤、多囊肝、包虫病等,借助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诊断,必要时剖腹探查。
CT是一种安全、无创伤、高分辨力的检查方法。对肝癌的定位诊断很有价值。CT能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及与周围脏器和大血管的关系,可检出1cm左右的早期肝癌。并有助于了解是否伴发肝外转移,如肝门淋巴结,胰头后淋巴结等。结合增强扫描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对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有较大的价值。平扫下肝癌多为低密度占位,边缘清晰或模糊,部分有包膜的肝癌可显示晕圈征。较大的肝癌可见更低密度的坏死区,少数肝癌可见钙化。
增强扫描有滴注法、大剂量快速注射、快速注射加动态扫描等。肝癌在动脉期尤以注药20s内强化最为明显,癌灶密度高于周围肝组织。30~40s后造影剂进入细胞间隙转入实质期,病灶又恢复为低密度,显示更为清晰。近将肝动脉造影与CT检查相结合,开展CT动脉造影(CTA)和CT动脉门脉造影(CTAP),对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有一定价值。也有人在CT检查前一周经肝动脉插管注入碘化油(lipiodol),再做CT扫描,这种lipiodol-CT可检出0.5cm的小肝癌。
对于<1cm的肝癌,Uchida报告US、CT、肝动脉造影和几种CT检查的分辨力为:US63%、普通CT12%、滴注法增强扫描65%、CTA71%、CTAP80%、lipiodol-CT89%。
(1)CT平扫:绝大多数肝癌在平扫时为低密度影,少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
(2)CT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是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内,利用造影剂在不同组织中的不同分布,增大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扫描信号的差异程度,利于获得清晰图像,帮助诊断。目前常用的碘类造影剂,如维优显、泛影葡胺等,通常采用静脉推注法,一般在注入半量后开始扫描。
(3)CT血管造影:经肝动脉或门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进行肝脏CT血管造影。
(4)门静脉造影CT扫描(computedtomographyarterialportography,CTAP):经门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使以门静脉供血为主的正常肝组织被明显强化而呈现高密度影,而缺少门静脉供血的肝癌组织则密度减低,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使肝癌病灶易于显示,利于检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