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宝宝妈妈2023-08-15  4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主要病因。其他病因还包括吸烟、反流、不良饮食方式、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和酒精摄入等。

基本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

70%~90% 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反流

胆汁、胰液和肠液大量反流入胃,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的损伤。

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食用粗糙或刺激性食物、高盐饮食。

乙醇

长期过量饮酒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

药物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对胃黏膜形成损伤。

其他疾病

右心功能衰竭、肝硬化等疾病导致胃黏膜淤血缺氧等。

诱发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

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各种负性社会经历带来的压力等,可影响胃粘膜的供血以及胃黏膜屏障的形成,继而诱发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可诱发胆汁、胰液和肠液反流入胃,继而损伤胃黏膜,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

研究发现,几乎任何能影响机体的因素,都能引起浅表性胃炎。今天我们就讲一讲主要明确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首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经口进入胃内,部分被胃酸杀灭,部分则附着于胃窦部的黏膜层,凭借其产生的毒素、免疫反应等机制使胃黏膜的炎症反复发作。

其次,正常情况下,受正向的胃蠕动方向影响,胃内的食物向十二指肠运动,而十二指肠内的液体是不会反流到胃内的。在各种病因作用下,例如吸烟、蠕动异常、肝胆疾病、消化道梗阻等,导致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黏膜下的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

还有,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都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酒精也可以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可以表现为黏膜下出血。当病人同时服用药物和酒精时,胃黏膜损伤更严重。

最后,可以由于刺激性食物引起的。如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此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郁状态,可导致胃黏膜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紊乱,破坏胃黏膜屏障作用,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

如果浅表性胃炎伴有幽门螺旋杆菌,要配合三联或四联治疗,如果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慢性胃炎以及长期胃病老不好,平时可用中药蒂柯舒养胃茶进行调理,注意尽量不要经常生气上火,也要注意不要经常性的熬夜,同时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不能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油腻性的食物,还是要多吃一些清淡的蔬菜和水果,而且不能吃太凉的和太硬的食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104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