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深部器官及腔隙感染,现在外科手术切口一般分为4类:一类为清洁切口,如甲状腺腺瘤切除,感染率为1%二类为可能污染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6h内伤口经清创缝合后,感染率为7%三类为污染切口,如肠梗阻坏死手术,感染率为20%四类为污秽感染切口,如肛脓肿切开引流术,感染率为40%。在实际应用中,还要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如糖尿病、肝硬化、腹水、过度肥胖、恶病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持续6个月以上等。
2 病人手术期处理
2.1 术前检测 对病人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体重、营养状态、慢性病、糖尿病、既往手术史、放化疗、抗凝治疗等,以及与本次发病菌有关的检查发现,评判易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进行相应处理,改善病人的身体状况,增强应激能力。
2.2 术中处理 严格无菌操作,无菌术应贯彻全过程。包括皮肤准备、切口选择、病灶切除、腔壁关闭缝合等步骤。皮肤准备应于术前2h准备,防止剃刀刮皮致伤切口选择应根据病灶部位而选择直切口、斜切口或横切口。有报道指出腹部直切口感染率和裂开率较其他切口高出1倍,且术后疼痛重,止痛药用量多,因而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随之增多。手术中要认真止血,不做不必要的剥离解剖,以减少血肿和术后积液,消除腔隙感染。电刀切割脂肪层或胃肠壁是造成术后皮下积液感染或吻合口漏的常见原因,因此,应尽量不用电刀切割脂肪层与胃肠壁。关腹前应用灭滴灵冲洗或擦洗腹腔,尤其膈下盆腔肠间等勿存积液,切口要冲洗干净。腹壁缝合要保持缝线张力一致,线结不仅要打方结,而且要打三重结,以防滑脱。对于年龄超过60岁、体弱、胸腹压高的病人,应常规加缝腹壁减张缝合,这对保证切口愈合,预防切口感染、裂开有着绝对好的作用。当消化道穿孔或严重污染、广泛渗血、吻合或肠残端缝合不可靠时,要常规放置引流。引流管应选择双腔负压吸引管行主动引流,以防逆行感染,引流口另戳孔,不要通过原腹壁切口。引流管应通过最近而直接途径引出体外,应置于腹直肌外缘以外,以免损伤腹壁下血管,管端勿直接接触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残端,以免引起压迫坏死或残端漏。
2.3 术后处理 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范呕吐误吸、及时吸痰排痰,观察术后出血及引流物的颜色和流量。定期检测血象及渗液、血、尿、痰等的细菌学培养和药敏感性测定,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切口深部和腔隙感染。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4~48h后无引流物排出即可拔除,若在肠残端或贲门周围或胰腺残端等特殊部位可延至5~7天。有腹水的病人,当引流液肉眼不见血色,应及早拔除,以免大量蛋白丢失和逆行感染。
3 抗生素的应用
3.1 预防性用药 指病人未患感染,在围手术期,特别是在手术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或减少感染。适应证有:较大的清洁手术,污染性手术如切开胃肠道和呼吸道,或已有明显污染的手术如胃肠道穿孔。用药时间宜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开始或麻醉诱导期,一般一次给药,而在超过5~6h的较大或疑难手术,病人又属免疫功能甚差(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结核、支气管炎等,或特殊手术如置放人工瓣膜、人工血管、人工网片或器官移植)时,需2次给药。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腔内有大量细菌的大肠手术,术前预防用抗生素应在术前2~3天开始。
3.2 治疗性用药 系指已有感染的外科手术病人,用药前必须先做感染灶脓液或坏死组织的细菌培养,严重感染时,须做病人的血培养,视感染部位加做相应的胆汁、尿液、粪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最恰当的抗生素,不能先用低档或价廉的,无效时才用高档药,尽量选用单一而效谱针对性强的抗生素,需要联合用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和根据药物联用时可能出现的4种不同功能反应即协同(效力倍增)、相加、无关和拮抗,经过认真分析后应用。
4 营养支持
根据病人的检测情况,积极纠正脱水、离子紊乱、贫血,控制高血糖或腹水,扶持肝、肾功能。营养支持在术前、术中和术后早期应以胃肠外营养为主,术后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及早过渡为肠道内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和营养状态,是促进创口良好愈合,防止感染和保证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2010年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医疗医技组) 一、名词解释: 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医院感染: 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 、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4 、手术部位感染: 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 1、( 手卫生 )泛指通过洗手、手部消毒或者外科刷手等方法来清洁消毒手部。 2、隔离标示分三类,黄色表示( 空气 )隔离,粉色表示( 飞沫 )隔离,蓝色表示( 接触 )隔离。 3 、 医院感染病例由病人的经治医师于( 24 )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等为( 感染性 )废物。 5、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果要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其措施是注射疫苗、(药物治疗 )、( 跟踪监测)等。如要服药或注射,则需在( 24)小时内完成。 6、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为(清洁—污染 )切口。 7、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时机应在手术切皮前(30分钟—1小时 )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剂量和种类的抗菌药物。 8、若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 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9、需上报传染病有三类共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 26)种,丙类( 11)种。 三、 判断题 : 对者打 √ ,错者打 × ,每题 2 分,共 30 分。 1、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 √ ) 2、患者于10月29日以手外伤收住入院,11月1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扁桃腺肿大不属于医院感染。 ( X ) 3、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 √ ) 4、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及接触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必须洗手。(√)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疮诊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 √ ) 6、产NDM-1细菌,中文全称为I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 7、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 8、MRSA是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 X ) 9、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属于医院感染。 ( X ) 10、临床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过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或霉变等。 (√) 11、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病人“现住址”指户籍所在地。 ( X ) 12、给开放伤口采集标本时,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洗病灶表面后,再用无菌棉拭子采取病灶基地部或边缘有脓液或分泌物2份送检。 (√) 13、术后患者的引流管尽可能多保留几天。 ( X ) 14、多重耐药的非发酵菌多指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5、超级细菌NDM-1是一种新的细菌,它携带了耐药基因。 ( X ) 四、选择题:共 2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D ) A 霍乱、鼠疫; B 麻疹、疟疾、甲型H1N1流感; C 乙脑、血吸虫病; D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禽流感;E 乙型肺炎、艾滋病。 2、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 C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A. 接触隔离 ; B. 严密隔离 C.标准预防; D.飞沫隔离;E.空气隔离。 3 、当手没有明显的血液体液污染时,可用 ( D )去除手部污染。 A、肥皂; B.清水 ;C.液体皂液 ;D.含酒精的手消毒剂;E、碘伏。 4 、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C )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5 、标准预防针对人体内物质的隔离预防不包括( C ) A.血液 ; B.体液 ; C.汗液 ; D.排泄物 ; E.分泌物。 6、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D )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隔离传染病人;D、洗手 ;E、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措施。 7 、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B ) A.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 B.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C.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切断感染途径;D.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8 、您在日常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等锐器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容器( D ) A、黄色垃圾袋 ; B、黑色垃圾袋 ; C、红色袋垃圾 ;D、黄色标志锐器盒; E、黑色标志锐器盒。 9、 减少外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有( D ) A、消毒灭菌; B、无菌操作 ; C 、预防隔离; D 、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 10、 甲类传染病指哪些?( A ) A、鼠疫、霍乱;B、麻疹、天花 ;C、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D、肝炎、肺结核; E、疟疾、伤寒。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ABCDE ) A. 口罩 B.帽子 C.防护衣 D.眼罩 E. 手套 2 、标准预防的具体预防措施包括( ABCDE ) A.手卫生 ;B、戴手套; C、适时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D. 安全注射,防止被刺伤; E.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物品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 、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ABCD )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E、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4 、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3大要素指( ABD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耐药菌 ;D、易感人群 ;E、以上都是。 5 、预防与控制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是:( ABCDE ) A、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B、加强手术器械等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C 、 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 D 、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E 、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6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 处 置管理规范》规定,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B )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C、出现医院感染散发。 D、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E、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7 、乙肝、丙肝、HIV职业暴露后的现场应急处理原则是( ABCD ) A.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洁被污染局部; B.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进行冲洗; C.有伤口时应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 D.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包扎处理; E、局部不需要处理,直接预防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8 、 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 ABD ) A、外科换药后的纱布、引流条B、废弃的培养基、细菌标本C、采血针; D、废弃的血液、血清;E、用后的一次性餐盒。 9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诊断要点包括 ( ABCD ) A、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B、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C、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D、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E、医生诊断的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10 、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途径有( ABCD )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C、消毒供应室灭菌器械不合格; 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E、使用抗菌素。 五、问答题:15分 1、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0分 答:(1)侵入性诊疗操作,破坏皮肤粘膜屏障,如外科手术、各种穿刺、各种插(留置)导管、气管切开等。 (2)现代医疗新技术,如器官移植、人工装置(人工瓣膜、人工关节、人工晶体等。) (3)损伤免疫功能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等的广泛使用。如抗肿瘤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环胞素A,钴60治疗等。 (4)基础疾病致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肝硬变、慢性肾炎、艾滋病、恶性肿瘤等。 (5)使用能引起正常微生态失衡的抗菌药物,破坏机体正常微生态屏障。 (6)其他原因,如医院消毒灭菌存在缺陷、医疗场所过于简陋等。 2、 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5分 (1)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 (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3)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4)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5)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6)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摘自:上海国际医院感染论坛麻烦采纳,谢谢!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