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蛛网膜跨越脑,被覆于脑的表面,与软脑膜之间有较大的间隙,称为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
在一定部位,蛛网膜下腔扩展并加深,成为蛛网膜下池。其中最大的是小脑延髓池,它通过正中孔和前侧孔与第四脑室相通:桥池位于脑桥腹侧:脚间池位于脚间凹;交叉池位于视交叉前方。
包膜
脑和脊髓外面有三层包膜:1,硬脑(脊)膜、2,蛛网膜、3,软脑(脊)膜是对脑脊髓组织起保护作用的。蛛网膜是一层半透明的膜,处于硬脑(脊)膜和软脑(脊)膜之间。蛛网膜的外面是硬膜下腔,里面是蛛网膜下腔,这两个腔都是临床上很重要的腔隙。
脑蛛网膜 cerebral arachnoid mater脑和脊髓的表面均有3层被膜包裹,由外向内依次是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脑和脊髓借这些被膜受到支持和保护,并通过被膜的血管得到营养。
脑蛛网膜薄而透明,无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之间的腔隙称为硬膜下腔,与软脑膜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
脊髓蛛网膜是半透明的薄膜,与脑蛛网膜直接相连。
脑和脊髓是人体的“指挥系统”,但是,它们的组织却是娇嫩的,必须受到严密的保护。构成脑和脊髓的保护层的是3层被膜:硬膜、蛛网膜和软膜。硬膜最厚,位于最外层,是由坚硬的结缔组织构成,起着保护作用;蛛网膜薄而透明,位于硬膜和软膜之间;软膜位于最内层,血管丰富,负责供应脑和脊髓的营养。
在颅腔内,硬脑膜还形成一些板状突起。这些突起深入到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称为“大脑镰”;位于大脑与小脑之间的是“小脑幕”;而在两侧小脑半球之间的有“小脑镰”,以及围绕在蝶鞍周围的“鞍隔”。它们进一步对脑的各部分起保护作用。
在硬脊膜与椎骨之间,有硬膜外腔,是医生给病人进行硬膜外麻醉时注射麻醉药物的部位。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称为“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髓液,与脑的网膜下腔相通,是进行腰椎麻醉时注射麻醉药物的部位。
由此可见,脑和脊髓的被膜不仅具有支持、保护、营养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一定的情况下,硬脑膜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当脑组织受到肿瘤或血肿的压迫而移位时,由于硬脑膜的限制,可使移位的脑组织进一步压迫其他脑组织,形成“脑疝”,即脑组织突出至不正常的部位,因而导致严重的机能障碍,甚至引起生命危险。例如,大脑颞叶压迫中脑的大脑脚,可引起对侧肢体瘫痪(偏瘫);小脑扁桃体压迫延髓,可因管理呼吸、心脏跳动的“生命中枢”受到抑制而造成死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