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是局限性皮肤色素异常,也可以说是色素沉淀。可能出生就有,亦可后天发生。健康人皮肤上通常可找到15~20颗痣,这些痣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毋须治疗。但有些痣长在面部,影响了容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除去。常用的脱痣方法有以下几种:激光法、冷冻法、电灼法、扫斑机脱痣法和化学药剂脱痣法等。
痣,亦称色素痣,使人们最熟悉不过的皮肤“病变”之一,平均每人约有20—30个左右,而多者可达数百。痣的颜色深浅不一,从浅竭色到深黑色不等,有的还为红色,其性质可能是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有的痣为蓝色,医学上称之为太田痣。痣的大小不一,小者仅针尖或米粒大小,大者可达半个面部甚至整个脸部等等。通常人们所说的痣主要是指黑色素痣,占色素痣的95%以上。皮肤的色素缘自于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基底层、毛囊、粘膜软脑膜等处,它具有特殊的细胞器,能合成酪氨酸酶,后者能使酪氨酸氧化成多巴,并使多巴进一步氧化,遂渐形成黑色素,并分泌到上皮细胞,当黑色素代谢发生异常时,就有可能生长痣,大多数黑痣在出生后2—6年出现,其自然病程十分稳定。但仍有极少数人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惟恐某一天身上的痣会变成致命的癌。
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痣属于皮肤的良性增生物。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痣可以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三种。皮内痣的痣细胞位于真皮内,交界痣的痣细胞位于表皮下部和真皮交界处,混合痣是皮内痣和交界痣的混合型。实际上,后天性黑色素痣恶变的概率非常低,据统计,其恶变几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而且几乎都是交界痣或混合痣中的交界部分出现恶变,皮内痣基本上不出现恶变。一般来说,恶变的痣多生长在下肢,尤其是跖及甲床部位多见。
色素痣多为先天性,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以面颈部最为多见。如果有碍美容或处于易受刺激的部位如颈、上唇处的痣应予切除。较小的痣,可按皮纹方向手术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手术应紧贴痣的正常组织内(距痣2毫米)进行。较大的痣可以分期切除,在切除后游离植皮,局部转瓣修复。但值得注意的事,在痣的周围,常会有很小的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痣,叫做卫星痣。因此,痣的治疗中,还要将卫星痣一并彻底切除。
此外,一般来说,色素痣的色素突然加深、痒、破溃有渗液,或突然增大、增厚、粗糙、高出皮面,或痣周出现卫星痣时,可能是恶变的征兆,应立即去看医生,争取尽早彻底切除根治。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切除的痣组织均应做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王晓婷)
色素痣常称为黑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细胞所组成的良性皮肤肿瘤,与遗传有关,男女均可发生,分布于身体各处,以面部、掌、跖等处较常见。大多数人在出生至30岁以前,可随年龄增大而相应地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稳定,终生不会消失。色素痣对身体无害,极少恶变,但常影响容貌。
一、分类
根据色素细胞的分布情况和生物学性质,可分为痣细胞痣、异型痣、表皮色素痣和真皮色素痣。
1、痣细胞痣按痣细胞在皮肤内分布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交界痣,位于表皮下部同真皮交界处,呈界限明显的痣细胞巢,表面扁平光滑或稍隆起,无毛。二是皮内痣,位于真皮内,表面光滑或呈无疣状隆起,深褐色,常有毛发生长。三是混合痣,由交界痣和皮内痣共同组成,微隆起,表面光滑,有或无毛发,色素较深。
2、异型痣:它包括在色素痣周围有一圈境界清楚的白斑,约数毫米至2厘米大小的晕痣;幼年性黑色素瘤;先天性巨型痣及毛痣。
3、表皮色素痣为局部黑色素活性增加或保留所致,黑色素细胞增生并不明显。包括雀斑样痣与扁平痣。
4、真皮色素痣:包括蓝痣与眼、上腭褐青色痣。
二、治疗
影响容貌的色素痣,可以用激光、手术、冷冻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但需要掌握适应症。生长于四肢远端、掌、跃等处的色素痣,圆形扁平或稍隆起,表面平滑无毛,色浅褐或黑褐色者多用交界痣,因这些部位经常多摩擦或刺激,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故应首选激光或手术治疗,慎用冷冻治疗。生长于面部及躯干的色素痣,表面光滑,隆起有毛,多属皮内痣,可选用激光、冷冻、治疗。各种操作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过浅,易复发和产生刺激性;治疗过深,则易产生疤痕。如果色素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大,颜色增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