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血”在西医和中医的说法有所不同。 西医病理上的淤血,实质是静脉充血,是静脉回流受阻造成的,是一个病理变化。中医“瘀血”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总得来说是一个证型-“瘀证”。中医所指的瘀的范围很广,包括或淤积不行的,或污秽不洁的,或离经的血液,以及久病影响到脉络时所出现的病变。
淤血的形成因素: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气滞血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第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第三是痰饮致瘀,痰饮积滞体内阻塞脉道,导致血液在体内停滞,形成瘀血;
另外,外感寒邪或阴寒内生,血脉收缩挛急,则血液凝涩运行不畅,形成瘀血;
瘀血的病证特点:
首先是疼痛,瘀血形成以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瘀血导致的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而且夜间明显或加重;
其次是肿块,淤血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如果瘀血在体表,则局部青紫,或者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瘀血在体内则可能有压痛感。
第三是出血,瘀血阻滞损伤脉络可见出血现象,血色暗紫或有血块;出血或经脉淤塞不通。
第四是色紫暗,表现为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质紫黯,或舌有瘀斑、瘀点等;
淤血会有哪些身体影响和后果:
长期淤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长期淤血会导致身体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并且会导致毒素在人体内堆积,容易导致实质性的细胞发生萎缩,甚至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对于慢性肝淤血时会出现肝细胞萎缩的情况,淤血会导致细胞坏死。
淤血可致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长期慢性淤血可致脏器硬化。侧支循环的建立。在肝硬变时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吻合支开放,形成胃底食管静脉曲张,腹壁浅静脉曲张,以及痔静脉曲张。
有淤血的部位,血气不通畅,这个部位的关节,肌肉,筋脉缺少血气滋养,会变得僵硬,紧绷,酸胀,无力。有淤血的人,身体会变得困重乏力,精神不足,气色差。如果出现身体有淤血的问题,需要尽早对症治疗,避免出现萎缩和变性。
消除淤血的办法:
首先,出现淤血后,在24小时以内可以选择局部进行冰敷,防止出现更为严重的水肿和疼痛。过了24小时以后,则应该改为局部热敷,热敷可以使动脉扩张,有利于白细胞游出,吞噬局部的坏死组织和色素,达到去除淤血的目的,可以有效促进淤血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来帮助淤血更快更好的消退。无论热敷还是冷敷,都应该掌握适宜温度,并且要控制外敷的时间,防止对局部皮肤造成冻伤或者烫伤。
第二,要配合应用活血化瘀、散结消肿中成药等对症治疗,通过服用活血化瘀、消肿药物,以促进局部淤血消散,减轻局部淤青。服用一些相关的消炎药等。比如云南白药、银杏叶制剂等。这些药物都能有效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服用之后可以帮助身体尽快消除淤血,而且还能够去除淤血附近的炎症,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第三,除了服用药物以外,也可以通过一些理疗的方式来进行改善,比如针灸、按摩等。
第四,放血排淤也是快速消除淤血的一种方法,将淤血部位刺破,把里面的淤血挤出来。后期一定要注意做好局部的消毒工作,防止出现细菌感染而造成二次伤害。这个也必须到医院由医生进行,不可自己乱弄。
总之,如果身体出现瘀血症状,不可以掉以轻心,应该即使到医院去治疗,不要觉得是小伤而掉以轻心。
淤血多是在外力作用下,使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因血液从毛细血管破裂处外渗致皮下。所以我们在完整的皮肤上可以看到皮肤一片淤青。此时外渗致皮下的血液已属异物,又因皮下神经丰富。所以疼痛感明显。
发生淤血24小时后,可以用温水热敷患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淤血消散。一般皮下淤血机体会慢慢吸收,时间大约需要两周左右.
这题应选C,梗死较长时间的瘀血,可使毛细血管壁受损,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导致局部组织发生水肿,严重时可发生漏出性出血。长期淤血,可引起实质器官的细胞萎缩、变性,甚至发生坏死。间质结缔组织增生,使组织、器官逐渐变硬,称为淤血性硬化。此外,长期淤血还可引起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形成等后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