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是否显酸性以及其酸性强弱程度如何,其确定方法一般有两种:
这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否电离及电离出H+的程度。如果能电离产生H+,则该化合物一定是酸,电离产生的H+程度越大,该酸越强;反之,越难电离产生H+,该酸越弱。通常,酸的强弱都是根据其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H+的程度划分的。
一种化合物是否是酸,还可以根据它在水溶液中能否跟水电离出的OH-离子结合及结合的程度判断。能与水电离产生的OH-相结合,则该化合物一定是酸。如果该酸越容易与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结合,则该酸越强;反之,如果越难结合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则该酸越弱。如硼酸:
H3BO3+H2O=[B(OH)4]-+H+
所以,硼酸是酸,并且是一元酸。
酸的强弱存在着下列规律:
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
一般而言,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如:HClO4>H2SO4>H3PO4>H2SiO3,其中,高氯酸HClO4是无机酸中最高的酸。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同主族元素的含氧酸,从上到下,相同价态的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如:
a.卤素形成的含氧酸:高酸:HClO4>HBrO4>HIO4,正酸:HClO3>HBrO3>HIO3,
亚酸:HClO2>HBrO2>HIO2,次酸:HClO>HBrO>HIO;
b.氧族元素的含氧酸:H2SO4>H2SeO4>H2TeO4,H2SO3>H2SeO3>H2TeO3;
c.氮族元素的含氧酸:HNO3>H3PO4>H3AsO4,HNO2>H3PO3>H3AsO3;
d.碳族元素的含氧酸:H2CO3>H2SiO3>H2GeO3。
(2)同周期元素的含氧酸,从左到右,酸性逐渐增强。如:HClO4>H2SO4>H3PO4>H2SiO3。其他元素形成的含氧酸的强弱也是如此。
(3)同主族元素的无氧酸:从上到下,酸性逐渐增强。如:
a.卤素形成的无氧酸:HF<HCl<HBr<HI;
b.氧族元素形成的无氧酸:H2O<H2S<H2Se<H2Te;
(4)同周期元素的无氧酸,从左到右,酸性仍然逐渐增强。如:H2S<HCl。
3.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含氧酸,其成酸元素的价态越高,酸的强度越大;反之,成酸元素的价态越低,酸的强度越小。如:
高氯酸(HClO4)>氯酸(HClO3)>亚氯酸(HClO2)>次氯酸(HClO),
硝酸(HNO3)>亚硝酸(HNO2),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
4.有机酸的强弱规律
对于有机酸,一般而言,芳香酸的酸性>低级脂肪酸的酸性>高级脂肪酸的酸性。在低级脂肪酸中,酸中烃基上的碳原子数越少,其酸性越强;反之,酸中烃基上的碳原子数越多,其酸的强度越弱。如:HCOOH>CH3COOH>C2H5COOH>C3H7COOH;C6H5COOH>CH3COOH>C17H35COOH。
三、酸的性质规律的应用
酸具有多方面的性质,如挥发性、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不挥发性等,根据其性质规律,可以判断其强弱,也可以用于实验室的物质制备、工业生产等。其主要应用有:
1.强酸制取弱酸
实验室用CO2气体(溶液中即是碳酸)制取硅酸:
CO2+Na2SiO3+2H2O=Na2CO3+H4SiO4↓
2.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实验室用浓硫酸制取HF气体等:
CaF2(萤石)+H2SO4(浓)=CaSO4+2HF↑
3.非氧化性酸制取还原性酸
实验室用浓磷酸制取溴化氢、碘化氢等气体:
Δ
KI+H3PO4(浓)=KH2PO4+HI↑
4.弱酸制取强酸
有时,弱酸也可以与强酸盐反应而生成强酸,如:
CuSO4+H2S=CuS↓+H2SO4
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硫化铜难溶于酸的缘故。
影响酸性的强弱因素有很多,(考虑相同摩尔浓度时),(初高中使用)如下列举:①酸中氢的个数,当都是强电解质酸时,h个数越多酸性越强,这是由于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量浓度绝定。②同为一元酸时比较:(例如卤素,f,cl,br,i,)中心原子对离子的吸引力越大酸性越小,这是由于不完全电离所致h浓度降级,所以同浓度时,酸性hf③含氧酸,判断方法需要用到后来的知识,如果需要我会补充的。初高中只涉及硝酸、硫酸和磷酸。除了磷酸是中强酸,另两个都是强酸。抱歉答得这么泛,望采纳。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