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胆汁、血液,无食物残渣。混浊灰白色,混有大回量黏液所致;鲜答,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棕褐色,见于胃溃疡、胃炎、胃癌等;
咖啡渣样,见于胃溃疡、胃癌及糜烂性胃炎等;黄色、黄绿色,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所致的胆汁反流等。
其pH值为1.5〜3.5,由盐酸(HCl)(0.2%~0.5%的盐酸)和大量的氯化钾(KCl)、氯化钠(NaCl)所组成。酸起着蛋白质消化的关键作用,通过激活消化酶,并使得摄入的蛋白质瓦解,以便消化酶分解氨基酸长链。部分病人会因胃食道逆流而常产生咳嗽症状。
扩展资料:
作用
1、杀死进入胃的大部分细菌,有一段时期医界认为胃部不可能有细菌,直到幽门杆菌的发现。
2、提供一个酸性的pH环境使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为肽。
3、使蛋白质变性,即破坏其三级结构的构象,更好被分解。
4、作为胃蛋白酶、凝乳酶等酶的激活物。
5、将食物中的钙、铁转化为更易吸收的形式。
由于胃中分泌出的高浓度盐酸对胃中内表面的细胞也有很大的伤害,因此胃内表面的黏液细胞可以分泌出一种黏液,使其表面的pH值始终保持在6-7的弱酸性。
但酒精可以溶解这种黏液,使其失去保护作用。不过胃中的黏液细胞增殖能力极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修复胃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胃酸
十二指肠溃疡插胃管里面排出黑褐色棉絮状东西有可能是食物,也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内的消化性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的 70%,多见于青壮年,高峰发病年龄为 20~40 岁,很少癌变[1]。
十二指肠球部是指十二指肠起始的部分,长 4~5cm。由于十二指肠球部是小肠与胃的连接部分,直接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刺激,故十二指肠球部是十二指肠溃疡好发的部位。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胃液的消化作用等关系密切,也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和遗传因素有关。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症状为周期性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典型的疼痛表现为餐前痛,进餐后有所缓解。约有半数患者会出现半夜疼痛的症状。少数患者只有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若溃疡侵蚀周围或者深处的血管,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进而表现出黑便、呕血的症状。此外,也会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如穿孔、幽门梗阻等。
如果发生了餐后痛或者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且反复多次,症状不消失,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医生通过询问症状、了解病史,并结合内镜、影像学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可做出诊断。
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需要手术的患者属少数。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的应用。手术治疗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严重并发症患者,如大出血者,经药物、胃镜和血管介入无效时,以及急性穿孔者等。
你所说的黑褐色棉絮状物体不是体内的。十二指肠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好发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冬春两季。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生活及饮食不规律、工作及外界压力、吸烟、饮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以前壁居多,其次为后壁、下壁、上壁。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临床上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进餐后可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患者常可痛醒。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
检查
内镜检查
可对十二指肠黏膜直接观察、摄像,还可在直视下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最主要方法。
X线钡餐检查
对心脑血管疾病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法耐受内镜胃镜检查的患者可进行钡餐检查,可发现龛影;正面观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因溃疡周围的炎性水肿而形成环形透亮区。
胃液分析
正常男性和女性的基础酸排出量平均分别为2.5和1.3mmol/h,,男性和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BAO平均分别为5.3.0mmol/h。当BAO>10mmol/h,常提示胃泌素瘤的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