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Hesch首先提示孔洞脑,是指脑是指内含脑脊液的空腔,常见于大脑半球,
偶见与脑干和小脑半球。孔洞常与脑室相通。如有明显占位效应,亦可称之为囊肿。
病理有胚胎期或婴幼儿未成熟脑的感染外伤缺血等因素破坏脑实质所致。无脑膜无脉络丛。
临床癫痫,智力发育障碍,神经症状。
CT表现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近圆形脑脊液密度空洞,
可单独存在亦可与扩大脑室相通,周边光滑。无强化
患者临床表现癫痫,检查发现患者2/3大脑缺如,但患者生活、
工作均不受限,智力测验基本正常,患者语言、认知、视空间功能、
计算等高级神经功能正常,实属罕见,从临床上无法解释。
患者人格测验结果与平素人格表现不符,原因可能与患者试题理解错误有关。
关于孔洞脑,目前文献报道很少,1859年Hesch首先提出“孔洞脑”,
认为脑实质内含有脑脊液的空腔,常见于大脑半球,偶见于脑干和小脑半球,
孔洞常与脑室相通,Hesch认为孔洞脑的病因,
是由于胚胎期或婴幼儿期未成熟脑的感染、外伤和缺血等因素,破坏脑实质所致。
该患者除临床上表现有癫痫外,其他均未发现异常,目前我们已随访1年零8个月,
病人一般情况良好,口服丙戊酸镁,癫痫基本控制,现已结婚,但尚未怀孕.
人类的大脑一直是科学家们感兴趣并不懈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对于大脑,我们普通人有的也只是一些浅显的认识。不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挂在嘴边的与大脑有关的口头禅倒是不少。比如,“脑洞大开”“脑袋被门挤了”“脑子进水”,等等。可是东西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大脑上真的有洞吗?大脑上的沟是被挤出来的吗?水真的可以进入脑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些有趣的话题!
No.1脑洞大开:大脑上真的有洞吗?
脑壳生来“开天窗”
其实,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就可以说是“脑洞大开”—生下来,脑袋上就自带两个“天窗”。这两个“天窗”是颅骨间的缝隙,分别被称为前囱( xin )门和后囱门。这两个囱门看起来像是发育不全,但却给了婴儿头骨一定的变形能力,使他们在出生时能更顺利地通过产道。这两个“脑洞”会随着人的发育自然闭合,后囱门在人出生后6一8周时就会闭合,前囱门在人出生后1一2岁的时候也会关上。如果闭合太早或者太晚,则可能意味着疾病。
为大脑“布线”留好的出口
“天窗”关上了之后,我们的脑壳上是不是就没有洞了呢?当然不是。脑壳虽然很坚硬,但不是全封闭设计。大脑的神经、血管都需要与外界连通,脑壳上也为连接这些线路留好了出口。脑壳上最大的那个脑洞叫枕骨大孔,位于颅骨的底部,脑和脊髓就在这里相连接。此外,颈静脉孔、圆孔、卵圆孔这里也分别有一些血管和神经穿过。
危险分子在脑组织里打的洞
除了以上介绍的脑壳上与生俱来的孔洞外,一些疾病也会使脑组织遭到破坏,留下或大或小的孔洞。
比如,当一些细菌或真菌感染了脑实质,形成脑脓肿时,被感染的脑组织会出现坏死,坏死的组织逐渐增多、融合,最终可能就会形成一个“大空洞”,里面漂浮着感染菌、坏死组织的碎片,以及炎症细胞。
脑囊虫病也会在脑组织上打出一个个小洞。这种疾病是寄生虫感染造成的,如果误食了含有猪肉绦虫虫卵的食物,虫卵发育成绦虫囊尾蜘后迁移到了脑部,它们就会在脑组织上打出“小洞”,并住在里面。
海绵状脑病(包括我们通常说的“疯牛病”)则会产生更小号的“脑洞”。在显微镜下会看到,病变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会出现很多空泡,就像是一堆密集的小洞。
No.2脑袋被门挤了:大脑上沟是挤出来的?
我们的大脑像是一个核桃,有着丰富的沟回褶皱,这些沟回褶皱可以使体积有限的颅腔里装下足够大的皮层,同时也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更有效率。可这些弯弯曲曲的沟回褶皱是如何长出来的呢?
多种猜测莫衷一是
过去,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少理论。有人推测,大脑在发育过程中通过某种生化机制预设了沟回的位置。另一些人则认为,大脑白质当中的神经纤维充当了“牵引绳”,神经连接丰富的皮层被收得更紧,中间区域就在周围的挤压之下拱了起来。
不过,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大脑之所以长成这样,可能单纯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一一位于表面的灰质(或者说大脑皮层)长得比内部的白质快,所以褶皱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实验揭晓答案
为此,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根据胎龄22周的胎儿大脑磁共振扫描数据,制造出了精细、逼真的“双层胶质大脑”模型。大脑模型在己烷中浸泡几分钟后,表面逐渐开始显现出褶皱。这些褶皱不仅和真正的大脑沟回形状相似,就连出现的时间顺序也十分符合大脑的发育过程。
除了实验,研究者们还根据磁共振扫描数据建立起了沟回发育的计算机模型。设定好大脑皮层厚度、脑白质和灰质组织的刚性系数、皮层生长速度等参数后,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力学定律了。结果显示,在这样的纯物理作用下,就足以形成与真实大脑十分相似的沟回结构,真实大脑中的主要沟回在计算机模型中都能找到对应的结构。
从这个研究来看,大脑沟回的形成似乎真的是一个单纯的物理过程。不过,研究者们也指出,不排除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机制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接下来,他们还会继续探寻大脑褶皱背后的秘密。
No.3脑子进水:大脑里真的有水?
脑袋真的有“水”
不管你信不信,我们的大脑里还真的有“水”。不过,这“水”可不是一般的水,这种“水”叫脑脊液。这种看起来澄清透明的液体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当中。事实上,我们的整个大脑就完全浸泡
也许,有同学会问:这些“水”是怎么进入大脑的?这就要说说大脑的结构了。我们的大脑表面看似千沟万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空隙,大脑内部也有着很多很大的空隙。较大的空隙被称为“脑室”,那里生长着一簇一簇树丛似的小静脉,因而被称为“脉络丛”。这些脉络丛便是脑脊液的“水源”,脑脊液在这里源源不断地产生,然后顺着脑内外的空隙,流到整个颅腔以及脊椎之内。而在大脑之外,又有一层遍布血管的软膜。由于膜上血管纵横交错如同蜘蛛网,因此这层膜又被称为“蛛网膜”。脑脊液正是经由蛛网膜上的颗粒状结构回归到静脉中。
简而言之,脑脊液从脑室脉络丛中产生,流遍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归于蛛网膜颗粒之中,犹如脑中奔腾不息的河流。
“洗脑”全靠它
我们的脑室脉络丛每天大约会产生500毫升脑脊液,但由于这些脑脊液又不断地被吸收,因此正常人脑中一般保持着100一160毫升脑脊液。所以,有人下次再对你说“你脑子进了多少水?”的时候,同学们知道怎么机智地回答了吧!
脑脊液中,99%以上都是水,其余的是一些蛋白质、糖类和无机盐类等。不断更新、流动的脑脊液还日夜不停地洗刷着我们的神经中枢,带走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以及坏死的细胞碎片。可以说,脑脊液循环才是名副其实的“洗脑”!这种“冲洗”作用在人睡眠的时候最为活跃,所以,同学们不要老熬夜哦!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